APP下载

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2009-09-03

文教资料 2009年21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意识

范 婷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已是一个热点问题,学界一直就“教什么”和“怎么教”在不断进行讨论。本文从教师本身入手,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出发,从教师应有的知识结构、意识和文化态度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知识结构文化意识文化态度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已是对外汉语教学界的一个热点,但在著述中,鲜有论文论及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教学”,教师的分量不言而喻。笔者就这个问题,从教师应有的知识结构、意识和文化态度三方面展开论述。

一、对外汉语教师应有的知识结构

1关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应“教什么”的问题。

“可以说,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形成自家特色的文化研究是以张占一先生提出的‘交际文化为开端和导向的”。自此,从功能角度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划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成为主流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现在基本达成共识的是以交际文化教学为主,知识文化教学为辅。留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要在短时期内学习好一门语言,就必定要花很多功夫在听说读写的技能练习上,专门学习文化的时间很少。而在未明确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的区分以前,哪些文化内容应该放在语言教学中这个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一谈到文化,有人就将其等同为文学、历史、艺术等,在语言材料中大量介绍。如此一来,学生因文化背景知识不足而造成日常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大量占用了语言技能训练的时间。在区分了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及其在教学中的比重后,教师便可以分清楚讲授的内容和顺序,以帮助学生顺利实现日常交际为主要目的,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关于教师文化知识结构上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师普遍长于语法的讲解.而在中国文化上涉猎的广博和深度方面则不尽如人意,这也与中国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界多年以来忽视对文化教学的研究,导致对外汉语教师自身文化意识较为淡漠有关。因此,学界应对这个问题提出两项措施:“一是借助社会力量,邀请社会上的人文科学的专家参与对外中国文化教学;二是对现有的教师加强中国文化方面的培训。”

专门讲授文化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广泛涉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对外国学生较关注和感兴趣的部分有深入了解,对中国人常见的习俗文化等更要了然于心。即对交际文化方面的知识应烂熟于心,对知识文化部分也有通盘的掌握。另外,对外汉语教师应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关心中国近期的热点问题。若这些热点事件是文化事件或者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必然联系的,更要理清这些联系的脉络。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和生活,往往喜欢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学习汉语、对中国现实社会进行了解。碰到他们感兴趣或不甚理解的事情,也喜欢与老师一起讨论。对外汉语教师只有熟悉近期的新闻,才能在学生就这些热点问题提问时,一是能知道这些新闻消息,能给出正确的解释;二是能与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以免出现“中国的新闻事件学生知老师不知,外国人知而中国人不知”的尴尬境地。

二、对外汉语教师所应有的意识

1对外汉语教师应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具备“双文化意识”。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与中国人日常实际的交往能够顺利进行,也就是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对外汉语教师本身就应当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具备双文化意识。

所谓的“跨文化交际”,“如果下定义,可以说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对外汉语教师与具有其他文化背景的外国留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堂下,可以说都在进行跨文化交际。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可能连基本的交流都会出现问题。

所谓的“双文化意识”,“指的是对外汉语教师不仅对汉语文化有深刻的自知之明,同时对于学生的母语文化也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对于两种文化的异同及其在语言中的反映比较敏感,能自觉地将文化比较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举例来说,当教师听到日本学生说‘我要像龟一样坚持下去,阿富汗学生描写美丽的姑娘‘眼睛像鹰一样,美国学生称赞‘老师跑得像狗一样快,英国女学生介绍家庭成员时说‘我家有妈妈、爸爸、哥哥、我和狗的时候,他既不吃惊也不生气,他知道这都是学生固有文化因素的显现”。具备“双文化意识”,教师才能有所比较.才不至于因为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太过熟悉而不够敏感.认为没有可教的地方。比如中国人日常口头语中常常说的“老大爷、老李、老兄”等,体现对对方的尊重和一种亲热的感觉。孰不知,“老”字恰恰是西方人所忌讳的,因为在西方,“老”意味着“年迈、体衰、无用、保守”,等等。如果在西方称呼一位年长者特别是女性时加带“老”字,对方会非常不高兴。若无双文化意识,教师很可能不会注意到我们时刻在用的这个“老”字,更不会将其作为一项交际知识教给学生。

要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双文化意识.是对对外汉语教师的一个很高的要求。“因为对外汉语教师的双文化的自觉是建立在熟练掌握双语、具备双文化对比的理论修养的基础之上的”。要应对这些高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就必须阅读大量的跨文化交际丛书,熟悉主要国家的基本国情、文化习俗,培养自己对各文化中交际文化因素的敏感,具备较为深厚的双文化对比的理论修养基础。另外,教师还应该善于在平时观察学生,注意学生在交际中的文化态度的流露,同时留心是否由某些文化因素而发生了交际障碍,并将其总结下来,以使今后教学顺利开展。

2要有重视非语言交际因素的意识。

谈到交际,人们总是首先想到语言。其实除了语言外.人们还使用许多其他手段表达思想感情,传达信息。“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为非语言交际,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等”。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同样要重视非语言交际文化。首先,教师应当对这些非语言交际文化熟悉,对中国文化与学生母语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差异有所了解,也即应当具有“双非语言交际文化意识”。其次.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应注意自己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如身势动作、教态、眼神等。因为有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在不同的文化里有不同的含义,若教师做出一些在学生母语文化看来是侮辱的、不敬、不雅的行为,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如在穆斯林国家,左右手有严格分工,右手清洁,用以待客,左手肮脏,不能拿东西给人。所以教师如果用左手拿东西给穆斯林的学生,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满。当然,教师是否需要为了不冲撞学生的母语文化而避免做这些动作,这关系到教师的文化依附问题,有待商榷。

三、对外汉语教师应有的文化态度

对外汉语教师在处理对文化问题的态度。可以用八个字——“不卑不亢,平等尊重”来形容。

来华留学生大多是成年人,他们有成熟的思想、强烈的爱国心和自尊心,对教师提及其祖国相关问题时也是非常敏感的。作为个人,对外汉语教师固然可以持有对其他各种文化的个人意见和态度,但一旦作为对外汉语教师的角色,参与到对留学生的教授与交流中时,就一定要对异国文化表现出宽容、平等的态度,尤其是对一些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留学生如非洲学生,以及宗教信仰对其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如穆斯林学生,教师更要加强这种意识,要体现出对其文化和信仰的尊重。而对我们自身的汉民族文化,则应持自信的悉度。文化沙文主义或自卑心理都是不可取的。

另外,教师要着重介绍中国人与外国人文化观念上的差异,尤其是与匿方人的思维差异。如在“表达个人观点”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上,西方人习惯于直接表达观点和解决问题,而中国人在表达个人观点时往往比较委婉.解决问题时也常常绕过问题本身,想别的法子。中国人的这些作法在西方人看来不够爽快,说话含糊不直接.甚至有些虚伪;而中国人面对那些“直肠子”的外国人.也往往会抱怨他们说话太过直率,做事不懂得变通,不给对方留情面。实际上,这些都只是两种文化观念、思维方式的不同。对外汉语教师很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各国不同的文化观念和思维都是在各国特有的国情中,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没有所谓的“文化优劣之分”。各种文化是平等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尊重世界上的其他文化。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意识
情景交际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