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儿”中的植物意象探析

2009-09-01

人民音乐 2009年8期
关键词:交感花儿花朵

杜 鹃

花儿,亦称“少年”,是广泛流行于我国西北甘、青、宁、新四省区回、汉、土、撒拉、东乡、裕固、保安、藏等民族的民歌。花儿所表现的内容非常丰富,而孕育其中的审美意象则更是异彩纷呈。花儿中数量最多、艺术水平最高的是情歌,表现爱慕、热恋、离别、相思的内容是花儿中最动人、最精彩的部分,而这些感情又多借植物意象显示出来,本文试就花儿中的植物意象及其文化内涵做简要分析。

一、植物意象的表现类型

花儿中的植物意象多与男女情爱联系,渲染的是爱慕、热恋、离别、相思的氛围,还多用于比喻男女。中国文学中以植物比喻男女的传统源于《诗经》。由于原始思维的作用和生殖崇拜的影响,植物在古人的心目中可分别作为男女的象征。《诗经》中植物作为女性之象征,主要不是因为其婀娜多姿的美丽,而是由于花繁叶茂的生机。花朵和果实本来就是植物繁衍之具,正可与人之生育相比附。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外民俗之中是普遍存在的。①《诗经》中以植物比喻男女的传统在后代诗歌中得以广泛地继承和发展,但其寓意已变得复杂。有的诗歌沿袭了《诗经》的隐喻,有的诗歌虽然保留了以植物比喻男女的传统,却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同样,植物作为女性的象征也逐渐淡化了生殖崇拜的内容,而融入审美意蕴,这在花儿中也得以体现和反映。

(一)花草树木意象

花儿中的植物意象系统以西北地区常见的花草树木、蔬菜水果、农作物为主,其中首推花卉意象。

1.女性的象征

以花卉来比喻女性,以花之美来比喻女性容貌的美丽,是花儿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如:远看黄河一条线,/近看黄河是海边;/远看尕妹是藏(zàng)金莲,/近看尕妹是牡丹。//白鬃白尾的白龙马,/石崖的沿儿上站下;/尕妹好比是马兰花,/阴山里开,/我在阳山里看下。

花儿中提及的花卉,如牡丹、芍药、藏金莲、海纳花、山丹花、马兰花、刺玫花、石榴花等,都是西北地区常见的花卉,多用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而其中以牡丹喻人的作品最多、最突出,正如花儿中所唱的“花里头好不过红牡丹,人里头好不过少年”。

正因为花朵可以作为女性的象征,所以,男子采摘花朵也就成了求女或娶妻的象征。如:杨树的叶叶儿长得大,/柳树的叶叶儿吊下;/尕妹好比是金海纳,/双手摘,/清水的瓶儿里献下。

这首花儿以杨树、柳树起兴,象征的是恋爱中的男子,同时也营造了一片绿叶青葱的审美意象。“海纳”即凤仙花,冠之以“金”字,尽显其尊贵。“双手摘”体现了男子的细腻体贴与怜香惜玉之情,一个“献”字将男子对“尕妹”的珍爱与呵护表露无遗。整首花儿意象简单明了,语言清新含蓄,但字里行间却弥漫着浓浓的深情。瞿昙寺会上浪一趟,/山边的花儿折上;/鸳鸯的枕头不稳当,/尕妹的胳膊上枕上。

瞿昙寺位于青海省乐都(古称碾伯)县,每年农历六月十四日至十六日举行为期三天的花儿会,参加花儿会在当地俗称“浪山场”。较之前者,这首花儿所表达的情感是大胆、热烈而又直白的,这样的歌声炽热、直率,对感情的表达朴拙而又强烈,这也反映出花儿表现爱情的一个鲜明特征。牡丹树长在石崖上,/叶叶儿落在个地上;/左折右折的折不上,/碰死在牡丹的树上。

这首花儿前两句说在高峻陡峭的山崖上长着一树牡丹,尽管牡丹花开得缤纷绚丽,令人爱怜,但却高不可攀,摘不到手里,只有凋零的树叶飘落在地上。这意象给人以企慕忧伤的感觉,而人物的内在情感就在这具体的物象中客观化了。

2.男性的象征

花草树木不仅可以象征女性,也可以象征男性。在花儿中,西北地区常见的木本植物往往被用作男性的象征。如:山里的松柏树冬夏里青,/铁桦树它是个实心;/维你着半路里起二心,/太子山倒插在海中。

松树和柏树无论季节如何变换,始终四季常青;铁桦树木质细密坚实,因而说“它是个实心”,这意象已经营造了一种恒久、坚定的情境,紧接着便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表达:若是我对你三心二意,除非太子山倒插在海中。这样的盟誓铮铮有声,夺人心魄,以一种气度不凡的豪情表达了对爱情的真挚、专一。白杨树栽下了一河滩,/日晒着叶叶儿卷了;/没有个鞋袜者精脚片,/不由地精神儿短了。

原本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却由于被太阳晒蔫了叶子而显得萎靡不振,接下来,由白杨树这一物象转换到了人物形象,表现的是一位连鞋和袜子都没有,只能打赤脚的贫苦男子人穷志短、自惭形秽的无奈和伤感,读来令人同情、令人感叹。在这里,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审美意象使人物的内在情感变得客观、具体了,这就是意象的艺术力量。

花朵一般都是女性的象征,但随着植物象征意义的泛化,有些诗歌中也把男子比作花朵,如诗经《魏风•汾沮洳》中的“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就是贊美一位在汾水河边采摘野菜的男子美如花。花儿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在有的作品中,花卉也被作为男性的象征。如:太阳丢到个河那下,/光气儿还在个这下;/把阿哥好比山丹花,/风刮着落不到地下。//石崖塌了着路开了,/一对香子着过了;/阿哥是牡丹才开了,/尕妹是绿叶儿配了。

这种以男性为“红花”、女性为“绿叶”的象征手法,在诗歌中可谓鲜见,这是花儿歌词艺术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3.由植物引发怀人情思

既然植物可作为男女的象征,由植物触发怀人情思则自然而然,合情合理。于是,植物和人之间也产生了千丝万缕的交感联系,使植物与人实现了物我的相通和主客体的统一,植物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交融在一起,人们通过植物传达情感,寄托思念。

在花儿中,表达男性见到象征女性的花朵而产生思念之情的比较多见。如:上去高山瞭平川,/平川里长的牡丹;/想起尕妹摘牡丹,/心牵你着折了马莲。

“上去高山瞭平川”,这第一句就营构出一幅大气磅礴、苍茫开阔的西北高原画面。登高远眺,一马平川,目光所及由远而近,最后聚焦在一朵牡丹花上,多么富有诗意的自然意象!接下来抒发的是由花引发的情感,美丽的牡丹花触动了内心浓浓的情思,触景生情,睹物思人,这种思念之情无以寄托,只能象征性地用采花来排遣,借助采花的行动和花朵将自己的思念之情传递给对方。芍药花开了刺玫花香,/牡丹花开不到路上;/我这里牵你你那里想,/热腔子挨不到肉上。

芍药、刺玫、牡丹争奇斗艳,芳香四溢,一片繁花似锦之象,然而繁花下却隐藏着郁郁的忧伤。不同的花相继开放,也昭示着时间的流逝,而相爱的人还不能团聚。这首花儿直率、火热地表达了两地相思的苦涩情感。

同样,女性见到花朵也会引发思念之情,但其中的花是隐喻女性自身。如:菊花长下的九个头,/叶叶比它的花多;/二哥哥走了三个月,/清眼泪要比个雨多。

菊花开放在草木凋零的秋天,这是个容易令人伤感的季节,词中并没有说明时间,而是以菊花暗示出了时节,营造出伤秋的氛围,接着才叙事。“二哥哥走了三个月”,也就是离开有一个夏天了。对于热恋中的人来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菊花、眼泪、雨构成了一种凄美、悲伤的意象,其中蕴含的情感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蔬菜水果意象

以花卉来比喻女性,在传统爱情花儿中是常见的手法,也是文学表现的共同方式,而以西北人民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水果和农作物来象征女性的形体、容貌,则是花儿植物意象系统的独到之处,更是其魅力之所在。如下面几首花儿:大路边上的好香柳,/过路时香喷喷的;/葱样身材樱桃口,/咋能不搭个话哩?

这是一首表达对女子的赞美与爱慕之心的花儿,以路边有着浓郁香味的香柳树起兴,营造出了一种芳香四溢的氛围。以葱来形容女子高挑苗条的身材,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因为这“葱样身材”和“樱桃口”正是人民群众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到的最恰当的比喻。南山根里的黑云彩,/清风儿吹着个雨来;/尕妹好比是嫩白菜,/一指头弹出个水来。

在这首花儿中,平日司空见惯的白菜在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作用下,变成了人物形象,这一意象的运用充满了生活气息。“一指头弹出个水来”通过细微的动作刻画和夸张的想象,描绘出一个水灵灵的妙龄少女形象,这与花儿中的名句“红牡丹红着破哩”有异曲同工之妙。大豆的杆杆里水没有钻,/尕叶叶咋这么嫩了?/胭脂没擦粉没有掸,/尕模样咋这么俊了?

这首花儿没有用一句华丽的辞藻来描绘女子的容貌,只是一个“俊”字点出了她的天生丽质,并且,“水没有钻”“咋这么嫩了?”“胭脂没擦粉没有掸”“咋这么俊了?”这种否定之肯定加疑问的语气,更强调了女子“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丽。这首花儿可谓是对“花儿”这种民歌特点的真实写照。

以蔬菜水果来象征、赞美女性,这显然不是出自文人之口,而是劳动人民的审美反映,而且使用得那么恰当、绝妙,这就是民众艺术的高超之处。前人说“真诗果在民间”(李梦阳《郭公谣序》),这首花儿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二、植物意象的文化生成

花儿中的植物意象的形成包括多方面的原因,总体来说,与其关系最密切的是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以及对自然界各种植物的审美感受,同时,传统文化中传承下来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生活实践

花儿流行区域多为农耕生活,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植物的根、茎、花、叶、果不仅提供了食物,又带给人们审美享受,植物既满足了物质需求,又提供了审美需求,植物在伴随人们生活的同时,很自然地成为人们寄托感情的载体。

花儿不是文人士大夫创作的诗歌,而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和生活过程中自发创作的民间艺术。花儿歌手是花儿的创作者,同时也是演唱者和传播者,是花儿的真正载体。他们在日常的劳动和生活中,接触到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经过长期的细致观察,对各种植物的形状、颜色、花朵、香味已是谙熟在心,因而在他们创作构思的时候,就很容易感物取兴,就近撷取眼前熟悉的物象入歌。虽然民间歌手们不懂得艺术创作的表现手法,但自然的启示与文化传统的濡染,使他们天然地将自己的情思融入物象,并使之具有了一定的象征意义,他们创造出来的审美意象往往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并且从根本上区别于文人作品过于诗化、雅化的审美意象。正如美学家王朝闻所说:“由于种种复杂的社会原因,劳动人民中有出众的业余艺术家。”

(二)审美意识

花儿继承了《诗经》以植物比喻男女的传统,但其深层内涵已不在于生殖崇拜,而主要在于审美意识。

植物之所以成为花儿中的典型意象,主要在于它与生俱来的美丽吸引、打动着人们。植物千姿百态的花朵、叶片、果实,缤纷绚丽的色彩,都以其独特的形态美带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身心愉悦,同时,它们也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在审美感受过程中,通过以审美心理为中介的转换,变成了具有特定审美意义的情感载体。在花儿中,植物已成为人们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符号。花儿把人物的情感同植物特征联系在一起,用树木、花朵的枯荣来形容人物感情的热烈和沮丧,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主人公的情感在凋零的树叶、枯萎的花草等植物意象的烘托下立刻成了可以触摸、可以感受得到的东西,达到了物我双会、心物交融的境地,花儿也因为植物意象的应用而变得更加美妙。

其次,植物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人相比较,植物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和似乎永不衰竭的繁殖能力,和人的生长规律完全不同,植物可以年复一年地生长、发芽、开花、结果,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拥有永恒的生命和永恒的青春,使人感受到內在的生命的丰盈和跳动,从而引发一系列美好的联想。

(三)交感思维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采摘植物、寄托情思的做法,其渊源要归结到交感思维。交感思维的产生与原始巫术有密切的联系,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弗雷泽在他的经典著作《金枝》中把巫术赖以建立的思想原则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同类相生或果必同因”,二是“物体一经互相接触,在中断实体接触后还会继续远距离的互相作用。”前者可称之为相似律,后者可称作接触律。根据相似律可以引申出巫术施行者能够通过模仿实现他想做的事,接触律则意味着如果一个物体被某个人接触过,那么就可以通过该物体对那个人施加影响。这种关于人或物之间存在着超距离的交感作用的信念,就是巫术的本质。②这种交感巫术的观念在先民意识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先民的思想和行为,于是就产生了交感思维。当植物被当作审美对象,并赋予了情感内涵时,就可以作为心灵感应的媒介物来传递感情。采物怀人的诗作大多是交感思维的结果。当人们因内心的情感无法排解,思念之情无以寄托时,就会下意识地借助于交感思维,相信采摘行为或所采植物本身所具有的特质,会将自己的情感和思念传递给对方。花儿中的以采摘花朵暗喻娶妻、求女或相思的词句就是这种交感思维的体现。

结语

综上所述,西北地区常见的花草树木和蔬菜水果等构成了花儿中的植物意象,这些意象在内容表现上富于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在抒发感情的同时,也塑造了许多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在创作手法上也起到了烘云托月、营造氛围的作用。

花儿中植物意象的运用显得随意、自然,这些植物意象的运用也体现了西北人民独特的艺术观和审美观。美丽的花朵、平凡的草木,它们承载着真、包含着美,表达着难以言说的感觉和意境,构成了花儿独特的审美境界。

①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15页。

②詹姆斯•弗雷泽《金枝》,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第41—48页。

杜鹃 重庆文理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张宁)

猜你喜欢

交感花儿花朵
背上的花朵
有氧运动增强骨骼肌α2-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交感缩血管反应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SD大鼠骨骼肌交感缩血管反应和功能性抗交感的影响:NO和α1—AR的作用
春天的花儿
把“花儿”留下
《花儿与少年》的搞笑瞬间
睡眠过程中交感和副交感拮抗活动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