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是加速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突破口
2009-08-31龙超亚
龙超亚
我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法治化和学习化的“五化”战略,以及“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做大做强贵州经济的突破口”的要求,省委十届二次全会进而提出了“要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的重要突破口”的历史性任务。工业化、城镇化是“五化”战略的基础和主阵地,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富民兴黔的重要载体。非公有制经济具有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特征,是加快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依靠,是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潜力、希望和出路之所在。
小荷才露尖尖角,全省工业化进程任重而道远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工业化带动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在较短时期迅速提升,是国内外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支柱产业为支撑、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特色工业体系初步形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有所提高,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为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03年一2007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4.7%左右,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年均增长49.5%,第二产业占GDP总量的41.8%。
纵向比,成绩显著,横向比,差距明显。全国工业化已进入中期发展阶段,我省工业化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分析,2005年贵州工业化综合指数为13,比西部地区低12个百分点,比全国低37个百分点,为各省区市倒数第二。
当前,我省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实施,工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aO美元,意味着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期。同时又面临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意味着我省不能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必须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既保护好青山绿水,又创造金山银山,实现贵州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跨越式发展。
春色满园关不住,非公有制经济是加速我省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
新型工业化是指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从而达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工业化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二是注重经济、资源、环境、城乡之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三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非公有制經济植根于市场经济、发展于市场经济,又作用于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省创造社会财富、增加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推动自主创新、催生新兴产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在工业化进程中,非公有制经济为我省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基础支柱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长为竞争性行业的主力军;造就了一大批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领军人物和龙头企业;在促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我省城镇化率,实现创业带动就业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8年非公有制经济所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6.9%,比2005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2008年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占全部社会投资额的49.8%,比2005年提高了4.6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投资主要来源于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的生力军。
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倍增器”,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器”,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坚持以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是我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必然要求。我省私营企业已达6.38万户,占全省工商注册企业总数的62%以上,绝大多数从事煤炭、食品、医药、旅游商品、装备制造业、化工、建材、商贸流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等行业。这些行业是我省传统工业的主体,同时也涉及大量为工业配套服务的现代服务业。要达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需要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改造并提升这些行业,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效率,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催生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如此就能迅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进而提高全省工业企业的综合素质。同时,制定、贯彻、落实一系列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方针,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我省的能源和资源等基础、支柱产业,为以国有资本投资为主体的大项目、大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对促进我省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是非常必要的。
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省最突出的竞争优势之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根本途径。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工业化,必须同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大力推进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天然微观主体,能自觉和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调整。因此,在资源日益紧缺、价格日益提升的市场环境中,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依靠自身灵活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以及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会成为通过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来降低成本、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如我省非公有制企业利用黄磷尾气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利用煤粉灰、矿渣等工业废渣加工新型建材和提取矿产品,都是非公有制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
非公有制经济是加快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依靠。
新型工业化道路立足于城乡共同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互相促进、相互协调。2008年我省城镇化水平为29.1%,是全国唯一低于30%的省份。全省人口已接近4000万,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有约40万农村人口、也就是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全部人口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生活、学习、就业。要实现我省城镇化率2012年提高到35%以上的发展目标,就意味着有近300万的农村人口要进城就业、进城消费。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城镇化水平,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实施小城镇战略的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是创业带动就业的生力军,是新增就业的主渠道,而且同时是刺激消费需求的主要提供者和消费者。因此,提高城镇化水平,离不开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离不开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创业就业水平,离不开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投资水平。就我省而言,城镇化发展的主要依靠是非公有制经济,城镇化提速也主要依靠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出路。
我省人口多、劳动力成本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是工业化的正确选择。省第十次党代会在科学认识分析定位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省情的基础上,将人力资源与能源、矿产、生物、气候、旅游、文化等一同列为贵州拥有的七大优势资源,要求努力把全省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和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关系,更要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推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化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我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必须有强大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撑,非公有制经济在管理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技术进步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努力工作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奋斗开拓下,我省非公有制经济一定会在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大放光彩,真正成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