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政宏谈武

2009-08-31陶政宏

武当 2009年8期
关键词:牢牢地招式格斗

陶政宏

街头打斗多数是随机性的,由于事先不知道,无法策划作战方案。而你平时习惯于那种策划好了再去打的擂台比武,一旦遇到突发的暴力侵害,你就会盲目地乱打。即使事先预约好的殴斗,你也很难针对对方的情况策划具体的方案。因为,双方一到场,往往对方的情况会出乎你的意料。如果是跟踪偷袭或守株待兔,事先倒是可以策划一番。如果是你被偷袭,那就更是措手不及了。

街头打斗一般都是因为发生口角引起的,如果你不想把事态扩大,你就不能先摆个格斗式跟对方叫板。可是如果对方先动手打你,由于你还没有摆出格斗式,你就会束手无策,不知应该怎么应对。因为你平时的训练都是摆个格斗式练习攻防的,离开了格斗式你就不会打了。

街头打斗开打前往往都是对骂,由于双方都集中精力地对骂,很难分心去想用什么招儿。而你平时习惯了想好了招儿再出手,一旦动起手来,基本上就是乱打。尤其是在搏斗过程中,很少有机会停下来,让你平心静气地去想招儿。

街头打斗一般不会武的都是正身搏斗。都说正身打的好对付,可是你平时的实战训练,双方都是侧身的,你从没针对过正身打的进行过实战训练,当你遇到正身搏斗的,你就会感到不适应,不知如何是好。事实上,正身对敌看上去好打,其实并不好打。

街头打斗都是挣了命地拼搏,恨不得一拳打死对方。由于发狠努劲造成了大开大合的“王八拳”动作,平时所练的招式都不足以解气泄愤,只有狂抡“拳”才能宣泄极度的愤恨。只要你一发狠努劲,你就是会一百种拳也都变成了“王八拳”。

在擒拿或反擒拿的教材中几乎都有“抓发撅指解破法”这一招式。所谓“抓发撅指解破法”,就是当敌方正面抓住你的头发时,你用双手按住敌抓发之手,然后低头弯腰往后撤,以撅指的方法反擒敌方。这一招式对于习武者来说并不陌生,而且绝大多数习武者都学过这一招儿。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地去检验过这一招儿呢?我们姑且不论这种抓发方式是否在打斗中能够经常遇到,我们也不论这种破解方法是否有机会能够得以运用,我们就单论这种抓法能否实现撅指反擒。

我年轻的时候就带徒弟,那时我也教过这一招式。平常我都是随便找个徒弟让他抓住我的头发,然后我给大家演示解破方法,大家看明白以后我就让徒弟们在一起互相演练。记得有一次,由于天气不好,只来了一个徒弟,那天正好赶上我要教这一招儿。我还是先让这个徒弟抓住我的头发,然后我给他演示解破方法,轻松地将他反擒制服。我反复地演示了几遍以后就让他演练。由于只来了他一个徒弟,我只好作他的靶子。当我牢牢地抓住了他的头发让他解破时,他却无法完成撅指反擒。我以为他的动作不得要领,我又反复地给他演示了几遍,可是他还是不能完成。我当时很生气,认为他太笨了。我大声地对他说:“你使劲抓住我的头发,好好看看我是怎么做的!”他又抓住了我的头发,可是他不好意思使劲抓。我生气地喊到:“你倒使劲抓呀!你不来真的怎么能知道这招儿好不好使呢?”他犹豫了一下,看到我瞪着眼睛在等他,然后他狠了狠心把我的头发牢牢地攥在了手里。当他攥牢以后,我用双手死死地按住了他抓发之手,然后低头弯腰……啊?怎么下不去?我又使劲地试了试,不但不能反擒,反倒硌得我的脑袋生疼,弄得我是满脸通红,好没面子。

后来经过认真分析,终于弄清楚了原因。师徒之间切磋武艺,往往徒弟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跟师父来真的,这样就使所传授的招式难以得到真正地检验。就拿“抓发撅指解破法”这一招来说吧,师父给徒弟作靶子时,由于徒弟碍于面子,不好意思使劲抓师父的头发,只是形成一种鹰爪状的虚抓而已,这样我们在解破时所反的就是指关节,而且能够顺利实现撅指反擒。如果对方以握拳状的手法牢牢地抓住了你的头发,我们在解破时所反的就是腕关节,由于对方用力握拳,腕关节得以保护,使我们难以实现撅腕反擒。明白了吗?诸位,都回去试试吧。在这里我只是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招式长期以来都没有得到真正地检验。我们单从“抓发撅指解破法”这一招式就能看出,中国武术只传不验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蛮力与巧劲是两种功夫,很多习武者喜欢追求完美,在练“一力降十会”的蛮力功夫的同时,还想练“以巧破千斤”的巧劲功夫,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有很强的蛮力,在实战中你不使劲打,心里憋得慌啊!巧劲就是以较小的劲儿来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可是你总是习惯使劲打,什么时候能练出巧劲啊?相反,如果你的蛮力很小,在实战中你也不敢使劲打,使劲打,太消耗体力了,打几下就没劲儿了。如果你的体力不是很好,你本能地就会扬长避短,尽量小点儿劲儿打来节省体力,这样一来二去,巧劲不知不觉地就上身了。

猜你喜欢

牢牢地招式格斗
今天我想住在树上
第八道格斗料理
降“奥”十八掌之投石问路
格斗料理
粘墙的“笑脸”
一招制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