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操作系统实用技术”精品课程的研究与建设

2009-08-28黄贻彬

计算机教育 2009年14期
关键词:实用技术操作系统精品课程

王 伟 黄贻彬

摘要:本文依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关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选取和开展,始终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结构的重组和发展”的最新精神和要求,阐述了计算机“操作系统实用技术”课程在教学理念、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操作系统;实用技术;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对计算机系统硬件性能的抽象,用户通过它可以来控制、管理计算机相关的硬件与软件,从而达到高效方便、安全可靠地使用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目的。由于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及工程应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也一直成为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及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

以往在各类高职高专院校“操作系统”课程的讲授沿袭了本科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基于学科型的教学,多是侧重理论知识,较少能够结合操作系统的最新发展,把操作系统的原理知识与具体技术先进、应用成熟的操作系统紧密结合。近几年,国家对高职高专的教育提出新精神及改革新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重,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门技能型人才。随之,国内各高职高专院校和专家都进行了许多颇有成效的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改革。那么,我们也针对“操作系统”这门课程的教学和学生培养进行了研究和改革,从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的改变与整合、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考核及工学结合的实训等方面,以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为指导,把基于学科型的“操作系统”课程建设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操作系统实用技术”精品课程。

2课程概述

2.1课程发展沿革

2.1.1课程建设的起步阶段(2002年至2005年)

2002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了“操作系统”课程,专业教师认真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制定了“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建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这为今后该课程的教学发展奠定了基础。该阶段“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科型的知识体系进行的,重点讲授的是操作系统的理论。

2.1.2课程建设的发展与深化阶段(2005年至今)

此阶段主要加强了课程研究及新时期学生的培养目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主要对课程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索:

(1) 重新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了课程教学计划,改变了“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传统内容,在必备实用所需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重点进行实用技术的教学。

(2) 建立了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开展了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分阶段运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信息量,效果突出,课堂效果明显,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此阶段,课程从本质上发生了转变,以操作系统的实用技术为主,曾经以UNIX类的SCO Open Server 5.0.5 PC版操作系统为案例进行教学,到现在以Windows Server 2003为案例的“操作系统”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学,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

2.2课程简介

“操作系统实用技术”为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课,是结合培养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目标而开设的,该课程定位于中小企业计算机系统管理员的培养。课程参照计算机系统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并在内容选取时听取了来自企业的专家的意见。课程以当今在企业级应用中占有率较高的微软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为例,整体教学内容先进、实用。

该课程是整合原传统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而来,采用理论与实训方式并行进行。在系统组建和管理的实训中穿插了必须的操作系统理论知识,不仅做到理论够用为度,还使得计算机操作系统理论更易于理解。课程和当前被认可程度最高的IT职业认证挂钩:MCP(微软认证专家)、CEAC(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

为了适应高职高专的教育,课程组教师已编写了“21世纪高职高专计算机技能人才培养规划教材”《Windows Server 2003维护与管理技能教程》,教材消化吸收了微软的职业培训课程的内容。除此,我们还提供大量的电子教材、电子文档资源方便学生的学习。

为了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学校建设了功能强大的实训室。除了在校内有完善的实训室外,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还和企业合作,在企业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课程师资拥有优秀的教学团队。团队中的教师一部分来自企业,均有多年实际的项目管理经验,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主讲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多次获得学校教学优秀奖励,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工学结合上,除了企业的专家参与教学内容的选取,企业的工程师还参与了部分课程内容的讲授。学生通过专业认知实习,在企业中进一步加强该课程的实践活动;同时还尽可能让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或者校园网中进行实习。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系统管理的能力,能在企业中胜任计算机系统管理员的职责。

2.3课程特色

2.3.1明确课程开发教学目标

该课程构建了操作系统实用技术与专业能力形成的关系,使教学实施过程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突出了学生专项能力与综合能力的紧密结合。

2.3.2课程内容与国内、外同步发展,全面融合

课程明确定位于中小企业系统管理员的培养,和当前被认可程度高的职业认证进行结合。课程消化吸收微软的职业培训内容,并且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把先进、实用的内容融入到我们课程体系中。

2.3.3采取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过程。课程把企业中计算机系统的系统维护、管理作为工作职责项目,大项目分解为多个小的项目。每个项目的学习过程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最终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学习过程分为接收任务(分析企业需求)、计划任务(制定项目计划)、实施任务(操作步骤)、完成任务(测试和记录)。对每一项技术,都从“为何需要(Why)”、“是什么技术原理(What)”、“怎样实现(How)”三方面加以阐述,确保学生学以致用。

2.3.4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1) 专业认知实习

学习完该课程后,专业安排学生在假期到企业中进行专业认知实习,可以让学生以专业的眼光审视系统管理维护过程,也进一步了解了系统管理员的职业规范。

(2) 在校园内实践

把校园网部分服务器的管理交给学生,不仅增进了学生对学校的情感,也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

(3) 顶岗实习

专业和多家企业联合建立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顶岗实习机会。

3课程的整体设计与有效组织

3.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操作系统实用技术”课程作为专业技能课程,是一门具有基础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的课程。该课程设计为以职业能力为重点,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具有开放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学科教育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课程与职业鉴定相结合。

理念上改变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基础的教学思路,明确以培养“大学水平的能工巧匠”或“能工巧匠型的大学生”为培养目标,以训练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在质量评价上,注重学生是否具备适应职业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包括关键性的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3.2教学内容与课程组织

3.2.1教学内容设计

目前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在企业服务器软件市场中占用绝对优先地位,选择微软的Windows Server 2003这一服务器软件产品作为学习案例,是适应、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进一步地,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系统管理员岗位职责,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选取了Windows Server 2003中的以下内容,共6大模块(15讲),如表1所示。

课程整体学习过程模拟了企业中计算机系统从无到有的构建并进行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做到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高度一致。课程分为多个模块(项目),每一模块都从企业的某一个实际需求开始,制定一个具体的任务(项目),讲解具体的操作过程;在操作过程补充需要的理论知识。每个模块教学过程分为:任务的制定、相关知识介绍、老师演示操作步骤、学生独立完成任务。通过教、学、做的结合,学生知道了为什么要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达到应用能力的培养。该课程以一整周的实训方式进行组织,保证学习过程的连续不间断性。整个实训过程,学生动手时间达80%以上。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讲授操作技能,还普及操作规范和职业规范。例如,要求学生在对服务器配置进行重大修改时,遵守管理员规则,事先制定实施计划、失败后的恢复预案、记录配置更改的日志等。还例如管理员要对企业重要数据进行保密。

3.2.2课程过程组织

学生主要时间是在校内,因此在校内的学习过程要与工作过程进行结合。该课程的教育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形成一定的系统管理员职业行动能力,使学生能够以负责、客观、专业、周密的行动承担系统管理员的社会责任。

整个工作过程由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四个行动周期组成,每一行动周期中包括行动 、步骤、方法手段、工具和组织形式。由此,整个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在学习中我们将把这些工作过程映射到学习过程。

课程整个学习过程模拟了在中小企业中构建计算机系统环境这一工作过程。 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完整应用的构建,因此我们首先让学生以用户的角度来考虑和了解计算机系统,体会计算机系统应具有的功能,然后把整体工作过程分解为许多小的工作过程。在每一个小的工作过程中,遵循工作过程的步骤进行学习。完成全部小过程,学生具备相关知识后,再把在企业中构建企业系统环境作为一个大的工作过程来完成。

3.3教学考核

该课程提倡教考分离,鼓励学生参加CEAC或 MCSE 认证考试,通过该认证的学生承认成绩,并给以该门课程考核“优良”等级。或者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即课程的总成绩由平时学习过程各个项目的完成情况、期末考核、课程设计三部分形成,平时项目占30%,期末考核50%,课程设计成绩20%。

3.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3.4.1全面推行“技能任务驱动”教学法,并以工作过程为向导

课程把企业中系统管理作为一个大的技能项目,并分解为多个小的任务。每个技能项目的学习过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每个任务的学习过程分为接收任务(分析企业需求)、计划任务(制定项目计划)、实施任务(操作步骤)、完成任务(测试和记录)。

3.4.2 “WWH”教学法

具体的每一个项目中,都从“技术背景,为何需要(Why)”、“技术原理是什么(What)”、“怎样实现(How)”三方面加用阐述,确保学生能学以致用。

3.4.3 “面”与“点”关联教学法

首先让学生逐一掌握相对独立的系统管理技术,然后通过综合性的项目(企业系统管理设计)让学生将相应的知识点关联起来,最终达到能够独立地利Windows Server 2003设计和组建完整的企业系统管理方案。

在进行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管理实验中,学生经常需要一人同时操作多台计算机,为了满足实验的要求,采用了虚拟机技术(VM Ware Workstation)来实现。

3.4.4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该课程的关键环节,学时占总学时的一半以上,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和管理企业计算机系统的构建能力、管理能力、设计能力和应用能力。在教师讲解和演示后,学生按照实训项目单的要求,3~4人一组,合作完成实训任务,并鼓励每组同学对于同一目标用多种方案实现并比较优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对于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设计更加复杂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课程网站建设

“操作系统实用技术”课程基于B/A/S三层结构,利用ASP.NET动态网页技术和ACCESS数据库技术开发了课程网站。课程网站具有良好的界面,后台维护快捷。学生非常容易地进行视频课程等诸多网站资源利用,并且和任课教师进行及时互动、在线答疑。任课教师也非常方便地实现教学资源的更新。

5结束语

今后,“操作系统实用技术”课程要不断适应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新特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工作:

(1) 教学内容紧跟具体工程实际应用,选择最新操作系统为授课案例,不断完善课程教学资源。

(2) 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应用最新多媒体技术深入教学课堂,使授课内容更直观形象,学生易接受使多媒体课堂的讲授和演示更加方便。

(3) 进行阶段性课程设计,调动学生学习操作系统技术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课程学习资源,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性资料,使学习灵活多样。

(4) 不断进行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接轨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王伟,马金素,李晓歌,等. Windows Server 2003维护与管理技能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张铭,赵海燕,王腾蛟,等. 北京大学“数据结构与算法”教学设计[J]. 计算机教育,2008(20):5-11.

[3] Abraham Silberschatz, Peter Baer Galvin, Greg Gagne. 操作系统概念[M]. 6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何炎祥,李飞,李宁. 计算机操作系统[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实用技术操作系统精品课程
高炉炉前风口用电动葫芦改造实用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杂志社果业实用技术VCD光盘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分析与比较
国产桌面操作系统中虚拟化技术应用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邮购光盘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