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员的言论空间
2009-08-28乔新生
乔新生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一些政府官员由于自己的不当言论,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有人甚至因此而被罢官。去年江苏南京市江宁区的一位房地产管理局局长,因为宣称要追究主张主张降价销售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责任而被人肉搜索,当地纪律检查委员会及时跟进,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其实行“双规”。今年河南郑州市规划局一位副局长因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质问记者“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而被当地纪律检查委员会责令停止工作,接受调查。这些大胆放言的政府官员,因为“心直口快”而被免官。这说明执政者愿意听取民意,以积极的态度处分那些引起众怒的政府官员。
然而,下列官员的处境却令人匪夷所思。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位副主任,因为公开表示“广州很多房子价格超过每平方米2万元,我是副厅级职称,每月工资8000多元,两个月工资也买不到一平方米的房子”,而被公众批评为惺惺作态2007年广州市天河区的一位副区长,也因为在广州市政协会议上公开抱怨广州市过高的房价,而被公众口诛笔伐人们难以理解的是,站在政府的立场上讲话挨罵,为什么站在公众的立场上,也会变得如此尴尬?
这说明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普通民众的心态已经发生变化,他们讨厌某些政府官员过于仪式化的表态正如人们在互联网上所指责的那样,市场房价过高完全是由政府造成的,何曾见过政府官员由于房价过高而流落街头呢?为了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对政府官员看似实实在在的“贴心话”保持应有的警惕,这是公民意识成熟的表现。相对于民众的觉醒,一些政府官员的表现却令人失望。他们习惯于高高在上,站在执政者的立场上表达自己的心意。可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具有嘲讽意味的发言,仿佛在一夜之间成为互联网的流行语r、假如没有互联网,他们或许还敢直抒胸臆,但恰恰因为我们处在网络时代,他们才会“一举成名”。
追究政府官员不当言论的行政或者政治责任,已经是国际惯例:在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政府官员必须对自己的话语负责。如果政府官员不能做到谨言慎行,那么,他们就不具备执政的资格,执政团队一定会断然采取措施,剥夺其发言权。不要为政府官员失去话语权而忧心忡忡,监督政府官员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流方向。假如今后政府官员说话谨慎了,公民说话自由了,那么,就说明这个社会变好了而不是变坏了。(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追逐和披露真相,永远都是媒体的天然属性和职责。正如毛泽东同志针对党的新闻工作所指出的那样:“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也就是说,在对真相的不懈追问中,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得到维护和保障;而对真相的掩盖和躲避,终归不符合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据《北京青年报》)
——如果说民众的知情权能够在这样一个时代,特别是借由我们的制度开放,我们很多年来这种制度的改进,已经让我们的民众在知情权方面有了很大的拓展空间,再加上技术时代、网络技术的引入,可以说我们所获得的知情权恰好构成了对官员权力、对公众权力行使的一种有效的规范和制约。(据央视《新闻1+1》)
河南省商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培超:作为一名干部,行动应有节,言论亦应有节;为官则守节,这是做官从政应“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薄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的要求。
湖南省泸溪县委组织部工会主席杨子晚:干部作风不仅是本人修养、政治品格、道德境界的外在反映,也是党的作风的集中体现。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委、政府的形象,群众往往通过干部的言论和行动、形象和风貌对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作出评判。“善治国者必先治其身”,干部应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及早发现和解决言行、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