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师生和谐互动的建构
2009-08-27覃小玲
覃小玲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因此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教学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又同为受益者.本文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践,简要讨论建构师生和谐互动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师生和谐互动
新课程的教育观首要强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师生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建构师生和谐互动的平台?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构师生和谐互动的前提
在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很容易在学生面前产生—种优越感,教师常常作为唯一的信息源指向学生,在互动作用中占据了强势地位.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所以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预定的答案.学生实际上只是被动的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这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互动的“教学”是低效的.新课程理念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本质上不再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上的交流,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对应过程.因此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师生之间共同探究,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理念,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获取知识的猎者,学习舞台上的主角.教师对学生要做到“三尊重”: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替代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做出挫伤学生自尊心的举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其个性健康发展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创造条件,把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唯有这样,学生才能迸发出思维和创造的火花.教师只有从内心深处转变教学观念,做到和学生真正平等地对话交流,建立起师生沟通的绿色通道,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探究式教学过程是建构师生和谐互动的核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意义的活动.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学生在现有知识经验和信息基础上,对新信息主动进行选择加工,从而构建新知识意义的过程.探究式教学正好与此相吻合.探究式教学能突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
优化学生的智能结构,科学探究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它代表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展开创造空间.那么,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什么是核心的要素呢?探究式学习有时也被人们称为“问题导向式”的学习,因此“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要落实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要素.
1.问题具有生成性
新的课堂教育观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化学知识应由学生本人在活动中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而不是由老师“灌”给学生.因此,老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发形成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例如,学习“燃烧和灭火”时,我设计了一组对比试验:(1)将一个纸盒放在酒精灯灯焰上,纸盒一会儿就烧起来了;(2)将同样质地、大小的纸盒加水后再放在灯焰上,直到水被烧开了纸盒还安然无恙.学生感到惊讶、好奇,疑问油然而生:“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从而形成强烈的学习渴望,继而通过对问题的探究,“燃烧的条件”自然生成.
2.问题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问题是一种探索性问题,学生并不能完全依靠所学的知识或模仿老师传授的某种现成方法马上就能回答,而是要学生从多方向、多角度分析问题,善于打破常规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思维活动具有独创性,为学生扩大了互动空间和互动需求.例如,如何验证一枚戒指是由纯金还是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学生或根据生活经验或围绕金属的一些性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思路,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3.注重探究的过程性
爱因斯坦说:“结论几乎总以完成的形式出现,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维形式的生动过程,也就很难达到清楚、全面理解的境界.”探究式教学正是考虑到人的这些认知特点,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例如,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有以下甲乙两种教学案例.
显然,由于乙方案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探索,突出了学生探究过程的亲身感悟,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的课堂评价是建构师生和谐互动的保障
传统的课堂评价主要围绕着“教”来转,关注的是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完整,教师的仪表教态是否自然、是否落实了知识点的传授等.实践告诉我们,在评价的过程中应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目的,注重活动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多元评价的激励机制,以质性评价为主、量化评价为辅,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下表是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设置的新的课堂评价项目,几年的实践证明,它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促进教师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孟照彬.MS—EEPO新基本功[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1.
(责任编辑: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