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学困生物理思维的培养

2009-08-27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观察法思维习惯学困生

沈 军

笔者作了一次简单的调查,在一个60人左右的初二平行班级中(学困生占75%),93%的学困生都认为物理是一门比较难学的科目.这些学困生觉得物理学科抽象深奥,上课听得似懂非懂,如同雾里看花.经进一步的调查和走访,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学困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对应用题都十分害怕,觉得很难.而对学习物理感觉比较轻松的非学困学生,他们小学阶段对应用题很有兴趣,觉得并不难.众所周知,应用题的解答就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之后再用数学的方法加以解决,而这其中,数学过程往往很简单,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而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学困生的“问题转化”思维存在缺陷,从而影响了物理的学习.但也不是学困生学不好数学,就一定学不懂物理,如果老师注意培养他们的这种问题转化思维,物理学习就不再是难题.那么如何培养学困生的物理问题转化思维呢?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培养一种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更不是教师一下子可以教给学困生的.要教会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养成这种思维习惯和方式,想要养成这种思维,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观察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一门与生活十分接近的科学,生活中物理无[HJ1.6mm]处不在.培养学困生的观察能力是学困生学好物理的基础.

在物理教学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一是系统观察法,它包括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和角度观察法,如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看它们如何引起电流变化;第二步,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二是对比观察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对比等.这是判断哪一种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如判明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因素是否为原磁场的变化,就要用磁场虽强但无变化的情形与原磁场虽弱但有变化的情形对比,从而判明哪一种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起决定作用.另外,归纳观察法、验证观察法和综合观察法等也都是常用的观察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困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此外,因为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使得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找到可供观察的实例,引导学困生去观察和思考.由于这种观察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且由学困生本人相对独立地进行观察,这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观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对于其他能力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若想学好物理,就应当在生活中多观察和物理相关的现象.即使是看起来和物理无关的现象,也要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找出其中和物理相关的成分来.通过这样长期的观察,逐渐养成一种思维习惯,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对物理的兴趣.当一个学困生自觉用物理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时,他会发现,原来在生活中,物理是无处不在的.而在考试中、作业中及老师的提问中,那些原本陌生的问题变得再熟悉不过了,原本让他头痛不已的问题此时也会变得可爱起来.这个学困生也会因此而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走上学习物理的良性循环的之路.

二、学会思考

如果我们仅仅是观察,而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那么我们所看到的现象和得到的结论永远是一些皮毛,而不能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上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不新的现象不断地思考,从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困生更应该如此.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给大家介绍基本的物理理论,理论有时可能离实际情况比较远,那么在平时的观察中,应当引导学困生学以致用,学着用物理的方法思考问题,把一个常见的生活或者生产中的现象通过我们的思考来转化为一个物理问题,并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这种思考的过程不是漫无目的地胡思乱想,而应有一定的方法和过程.看到一个现象之后,要简单地想一下,这个现象可能和学过物理学中的哪些内容有关,并且在可能相关的内容中找到最有可能成立的关系式.在找到相关的物理理论之后,要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例如:在看到“一只鸟落在电线上,却没有触电”的这一现象,可能的解释有:

电线上有绝缘皮;鸟的爪子上有绝缘的角质层;鸟的两爪落在同一根导线,鸟的内部却有电阻,鸟被短路了.在这三种解释中,我们可以根据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和情况加以排除.

三、构建体系

物理知识不是孤立的,相互间有很多的联系,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心理学认为:知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但整体比部分之和的意义更大.让学困生掌握基础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这对提高学困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一个学困生只能用一个物理知识来解释他所看到的现象,这说明他的物理知识体系还没有建立,还不能对物理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就拿上一个例子来说,还可以认为是鸟被导线短路了,可以算一算鸟的两脚之间的电压.鸟的两脚之间的导线很短,其电阻[WTBX]R=0.所以,鸟的两脚之间电压U=0[WT],鸟不可能触电.

也就是说,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还要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释?引导学困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的思考多一些,可以让他们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建立物理知识体系.学会用多种方法考虑同一个问题,使原本杂乱的物理知识体系化.由于上述的方法中的思维方式是跳跃式的,其严密性就会略显不够.在思考中,一方面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的联系,注意知识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在作出合理解释的同时不要混淆物理的基本概念.

例如:公路交通法规中明确规定:汽车不得超载.为什么要这样规定?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解释:

一是超载时,汽车的质量过大,则其惯性就较大,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能及时停下来,易造成交通事故.

二是超载时,汽车的质量过大,则其动能就较大,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能及时停下来,易造成交通事故.

这个问题最好是从动能的角度去分析,而不是简单地从惯性的角度去分析.因为动能和速度、质量都有关系,而惯性只和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

四、勤于实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培养学困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良好习惯.物理新课程十分注重科学探究,许多科学的结论都是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物理学习中的猜想与假设也是通过实验来验证的,而且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的知识要比从书本中获得的更牢固.但实验室的实验毕竟是有限的,而由学生去完成的分组操作实验更少.其实生活中从不缺少物理实验.可引导学困生把实验引入日常生活.例如:我们可以在给热水瓶装开水时听一听声音响度和音调的变化,也可以自己动手用一次性纸杯做一个土电话和一个小孔成像仪,还有用两节电池和小灯泡加一些导线就可以做很多的电学实验.另外,在物理实验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对学困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要多加肯定表扬,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他们的兴趣.

实践证明,老师帮助学困生通过细心观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建构物理知识体系,养成勤于动手实验的习惯,他们就会渐渐在实践和物理的理论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久而久之,就可以把实际问题轻而易举地转化成一个物理问题,转化成一个数学问题.让学困生找到学习物理的金钥匙,物理课也就随之而轻松快乐起来.

(责任编辑:易志毅)

猜你喜欢

观察法思维习惯学困生
观察法求解至少有一个有理根的一元高次方程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一种改进的变步长扰动观察法在光伏MPPT中的应用
行动观察法评价的5种应用形式
基于改进扰动观察法的光伏MPPT研究
语文教学中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