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新课程标准下的分层教学
2009-08-27邵琳
邵 琳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称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实行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正是一种能满足新课程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实行分层递进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策略,又是一种以新课程标准指导教学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具有差异性,教师不能以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其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分层递进教学.其主要的理论基础是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这个理论的核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实施分层教学法,就是对学生在学习上分层要求、分层评价.通过分析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潜力,同时对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学习要求,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是分层教学法的核心内容.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教师把分层教学的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主要围绕学生个体分析、辅导、评价三方面展开.
1.分析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工作,了解学生是分层教学的前提
学生的初始情况往往是,后进生上课无所事事,自认为上课听不懂;中等生受差生影响,自我约束力较差;好生持续性存在问题.通过复习,让后进生在每节课中都能体会到成功喜悦,让中等生不受差生影响,让好生懂得中考复习最后冲刺阶段,学习态度对他们今后的影响.我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特点,将学生大致分为A、B、C三层.
2.实行教学分层
新课程下课堂分层教学的基本结构一般分为:分层设疑——看书自学——尝试练习——教师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分层作业.针对中考冲刺复习阶段的特点,我把这样的过程进一步细化为:C班尝试练习——教师分类指导(个别辅导)——例题讲解——当堂测验;B班测验——反馈——归纳小结——分层作业;A班分层设疑——尝试练习——教师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分层作业.上课时,我对学生分层提出问题、启发思维,引导全体学生复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钻研、分层练习.在复习方法指导的过程中,有明确的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的提高,同时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做到宏观和微观分类指导相结合,使用启发式教学,强化复习重点,强化学生基本训练,指导基本的复习方法,解决全班学生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
3.分层评价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动力
分层教学的评价分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日常评价不唯分数论.究竟考低分的学生是不是就一无是处呢?一名教师曾经这样评价一名考低分的学生,“你考这个分数本身就是一种成绩,我相信你可能还有很多可以得分却没有得分的地方,如果这些地方被你注意了,你肯定不止这个分数,相信你自己一定能够改变这种状况.”后来这位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成绩突飞猛进,走向了成功.一段评语、一个微笑、一句赞扬、一个鼓励的动作都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于学困生,我的评价偏向对他们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对于中等生,也主要进行激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拟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对于优生,正确地肯定他们的成绩,同时注意掌握好分寸,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寻求解决办法,引导他们作好下一阶段学习的准备.不同的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学生中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数学成绩普遍提高.其次,重视在测试中分层次评价.对单元测试,根据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编拟出不同层次的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要求自由选择完成,或直接注明部分题目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目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可用附加题形式).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目标,让学生经过努力就能达标.
三、反思
采用分层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复习效果较好,虽然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有的学生平时很用功,作业还不错,课堂反馈也较好,但考试成绩却不理想,投入与成绩不成正比,有什么办法能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呢;学生对知识点的遗忘过快,能用什么方法阻止其遗忘,或用什么方法使其遗忘慢一点;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后进生的培养,有效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增强复习的信心,提高听课效率和自学能力,等等,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进行探讨和完善.
(责任编辑: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