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的几点做法

2009-08-27雷少锋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情境探究

雷少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本人通过问题教学与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加以初步实施,从而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因为创新的教学才能放飞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而用问题才能打开学生智慧的门.问题是创新的源头.所谓问题是指主体面临的新情境与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间的矛盾和不平衡.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就是一种学习的动力,一种创新的因素.创新始于新问题,新思想、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产生的.人类创新史告诉我们,所有的创新都源于问题.问题诱发创新需要,产生创新动机.提出问题源于发现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基础.因此,新课程特别重视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放飞思维与想象的钥匙,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一泓创新的源泉.与此同时,在放飞思维与想象中寻找创新.因为,创新具有新颖、独特、有价值的这三个特点.它们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没有新颖、独特,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为此,求异求新应该是创新最重要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常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更要鼓励学生再次发现,重新组合.这样,学生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张开思维与想象的翅膀,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寻求的过程中有常规的思考,也会有超常的想法,教师要及时引导和发现学生独特的、新颖的方法,在独特和新颖中创新.例如:学生在梯形辅助线的引法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引辅助线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然后再考虑从哪一个角度引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被开发出来,学生们才会一一找出教师还没讲过的梯形辅助线的多种引法,这就是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创新,也正是问题教学能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从而在具有创新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能力.

问题教学法既是指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方法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呢?以下谈谈其粗浅的做法,并就每个环节作简要的说明.

本人做法主要是通过实施问题教学法的“主动探究式”教学过程.这一过程为(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自主探究,开放式假设;(三)拓展与应用.

一、关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应当依据教学内容,巧妙地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来创设学生的认知情境,情感情境,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突出学习内容的意义,不断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愿望,培养刻苦学习,锲而不舍的学习态度,这可培养学生学习态度的主动性.其做法可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大胆探索多种教学手段.这种做法其本质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其表现有三种:一是情绪饱满;二是交往互动;三是参与面广.为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当地引用激情式导语,启迪式,生活式,悬念式导语等.还可注意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模型,自制教具等.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观教学,运用身体感官语言(手语,表情,眼神等),与学生交流,精心设计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展示目标,使学生兴趣勃发,从而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一步使学生主动探究新方法.

二、自主探究,开放式假设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应适时点拨,探究问题.这是因为在要求学生自学探索后,学生都会遇到许多问题,此时应进行分小组讨论,排除大多数问题,得到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形成知识.在这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应更注意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踊跃发言,做到对有根据,错有原因,教师还要时时注意积极引导,适时点拨,层层剖析,使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牢固地掌握知识,接着教师可指导学生自设问题,进行应用练习,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也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这一环节正体现了学生的有效参与,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共有五种表现:(1)拥有更多地独立学习时间;(2)思维活跃起来;(3)获得学习策略;(4)表现机会充分;(5)创新素质得到培养.

三、拓展与应用这一环节是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积极参与重在解决情感态度,是解决学生愿不愿学习.而有效参与重在解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是解决学生能否会学习.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把握二者关系,既不可偏废,又不可替代,同时还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度.要做到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和谐统一.若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就达不到最佳效果;若没有学生的有效参与,即使学生的情绪再饱满,也达不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故积极参与是有效参与的基础,而有效参与是参与的最终目的,二者必须和谐统一.为此这一环节教师可指导学生讨论解决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可运用课文内容知识师生研制一些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题,另请别的同学作答.这一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多的是指导学生主动实践操作完成.另外师生设计或学生设计的一些练习题,可以延伸到课后,让学生们再学习,再讨论,再扩展,再深化,再探究,不断完善,由此形成一个浓郁的学习气氛,使学生逐渐养成勤学多思善问多练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正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所倡导的方法——“做中学”.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逐步的学会学习,而且学生的学习也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这正是新课程理念下要求具有创新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即是实现了知识、能力、创新三者统一于教学目标之中.

(责任编辑:邓国勋)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情境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