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009-08-27曾天平
曾天平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的基本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则是教学的中心.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劣,与数学教学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那么,数学课堂教学如何优化呢?现就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谈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重视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只有激发兴趣,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产生一种内在学习动力.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
如一元二次方程应用的教学,我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足球运动吗?此话题一经提出,全班同学都非常兴奋,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我接着说:学校体育组本学期要安排初三年级的8个班进行班际男子足球循环赛(每两个队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要求我们班的同学帮助计算需要安排多少场比赛,并做好比赛的安排,同学们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学生思考后,列出了8个班级足球循环赛所需安排比赛的场数:8(8-1)÷2=28(场).
进一步,我又提出:如果我们年级不是8个班,而是x个班,那比赛所需安排的场数又是多少呢?请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有了开头8个班所需比赛的场数,绝大多数同学很容易得到x个班级所需比赛的场数为x(x-1)÷2(场).
接下来提出,如果某次足球循环赛共进行比赛90场,共有几个队参加呢?
有了上面的阶梯,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地假设未知数、列出方程(x-1)÷2=90.
这样的课堂教学,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使学生感受到“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
二、营造动手实践、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做一做,从中探索发现规律,并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交流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在交流中,提高表达与沟通的能力.
如《字母能表示什么》一课,通过用火柴棒搭正方形的游戏来创设情景,让学生按要求以组为单位搭正方形,并找出一个、两个、三个正方形时,正方形的个数与火柴棒的根数之间的关系,然后探讨搭出n个正方形时,需用火柴多少根?此问题提出后,学生搭的搭、议的议,合作交流的情绪高涨,纷纷展示自己各自的研究成果:(1)4+3(n-1);(2)1+3n;(3)4n-(n-1);(4)2n+(n+1).
这种开放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亲身参与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努力倡导的目标,它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上不能搞“一刀切”,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材施教,积极创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话的条件与情境,使集体教学、小组交流、个别辅导有机结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感,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例如在完全平方公式的因式分解教学中,我设计了六个台阶:
1.复习:(1)(x+2)2=x2+()x+();
(x-2)2=x2+()x+().
(2)(a+b)2=a2+()ab+b2;
(a-b)2=a2+()ab+b2.
2.观察:(1)中等式右边一次项的符号与左边式子的符号有什么关系?(2)中的等式右边ab项的符号与左边式子的符号又有什么关系?从右边变形到左边的过程叫什么?右边的式子叫什么?它的结构是怎样的?
3.(1)填空:x2+4x+4=(x□2)2;x2-4x+4=(x□2)2;
a2+2ab+b2=(a□b)2;a2-2ab+b2=(a□b)2.
(2)分解因式:x2+10xy+25y2;y2-y+1/4.
(3)填空:将4x2y2-4xy+1分解因式,可把xy看作一个字母m,则原式可化为
( ),把它先进行因式分解后得( ),再把m=xy代入可得( ),这样原多项式就可分解为( ).
(4)将(x+y)2-8(x+y)+16分解因式.
(5)分解因式x3-4x2y+4xy2.
(6)若4y2+my+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______.
四、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人才成功的诸多条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创新能力,学生创新意识来源于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能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发现法、探究法和自学指导法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质疑和讨论,为学生逐步形成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例如:讲完例题“已知△ABC≌A′B′C′,AD、A′D′,分别是△ABC和△A′B′C′,的高,求证:AD=A′D′”.之后,可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1)你能用另一种方法证明AD=A′D′,吗?(2)若AD、A′D′是△ABC和△A′B′C′的中线或角平分线呢?仍有AD=A′D′的关系吗?试证明.(3)由(1)、(2)两问你能猜想出什么结论?用语言叙述并证明.
五、诱导联想,举一反三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习数学同样需要想象,如何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他们通过联想,把所学知识都联系起来,对知识进行优化整合,形成能力,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需不断探究的问题.
在相似三角形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ABC中,有三条直线都与边BC平行,与AB、AC或AB、AC的延长线相交,这样在图中共有多少对相似三角形?在讲完这个问题后,把这个问题进行引申,诱导学生联想:
(1)如果与边BC平行的不是三条直线而是10条直线呢?有多少对相似三角形?n条直线呢?又有多少对相似三角形?(2)还记得我们在什么地方接触过类似的问题呢?
(提示学生:将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参加会议的n个人两两握手,共握手多少次;n个球队进行循环比赛,需进行多少场比赛;凸n边形总共有多少条对角线等这些问题联系起来.)
通过诱导联想,让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并进行有效的整合,做到举一反三,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采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把传统的教学媒体同现代教学技术结合起来.通过采用电视、录像、投影、幻灯、计算机等电教媒体,能为教学内容增添许多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教师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可供分析的信息,使课堂教学具有时代的特点.这样,既可节约大量的课堂时间,又可营造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启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更自觉地投入课堂活动中,从而改变单一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讲到底的现象.
(责任编辑: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