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扬先抑深刻记忆
2009-08-27陈江华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09年52期
陈江华
【精选文段】
在一个非洲部落,我们用土著语问10多米宽的大河对岸的妇女这里是什么地方。妇女转身进屋,一会儿拿出一个胶袋子交给身边的女孩,指指我们。女孩跳进水里,一手托起胶袋,一手吃力地向我们游来。她过来收小费,妇女一点也不顾女孩的安全了,我想。因为我知道这里一些部落有收小费的习惯。一会儿,女孩到了。她从胶袋里拿出一张字条,上边写着:“我们母女是哑巴,不能说话,这里叫科里亚。”
(选自《付不起的小费》)
【点击精彩】
学生:土著母女多么淳朴,多么有爱心啊!可惜“我”最初还错怪了她们。
老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学生:她们是哑巴,不能说话,女孩冒险过河送来答案。“我”却以为她们是来收小费的,真有点“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老师:通过这种错怪到后来的明白,你是不是觉得母女俩的形象更高大了呢?
学生:是啊!她们是那么可敬!
【技法指导】
老师:读了这个文段,你最难忘的是什么?
学生:从“我”对母女俩的错怪中,我更加感受到了母女俩的淳朴和爱心!
老师:这种“错怪”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欲扬先抑是指在记人叙事过程中,为了肯定或赞扬某人某事,却先写他表面的“差劲”,尽量贬低或否定他,然后再真实地展现他的优点,褒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