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制度难题
2009-08-27赵灵敏
赵灵敏
此次金融危机,华尔街的银行成了众矢之的,连带着金融业也成了贪婪、劫掠和不负责任的代名词,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志武教授在自己的新书《金融的逻辑》中断言:没有现代金融,就没有个人的自由和幸福,产业不可能升级,国家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富强。
陈教授是耶鲁大学金融学的终身教授,解读金融无疑是他的看家本领。在他看来,那种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的儒家世界在中国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是因为传统的中国家庭有重要的经济功能,子女就是父母的养老金、股票和保险,这种隐性的金融合约靠传统文化来保障,父母之所以要求子女听话、孝顺,目的就是要确保这个合约在未来的执行。一旦经济利益是家庭的主要功能,人们就很容易先看到利益,然后才是亲情。
而一旦父母的养老、健康能通过金融市场来解决,家才能还原为纯粹的以爱为纽带的场所。因此,金融的发展可以解放我们的个人发展空间,影响我们到底娶什么样的媳妇、嫁什么样的丈夫,有多少的自主权和个人尊严。如果没有发送的金融市场,一个社会即使想鼓励个人主义也是不可能的。
到国家和社会层面,一个国家有没有“钱”取决于它能不能将各种未来收入流和“死”财富作证券化、票据化,不取决于它有多少金银。英国、美国能成为世界的领导者,不是因为掠夺,而跟金融市场的发达有密切的关系。到今天,中国为什么只能做出卖廉价劳动力的制造业,这跟金融发展落后、金融创新没办法放开手脚有很大关系。因为金融市场没有发展,人们不能花明天的钱,内需无法拉动,因此只能依赖出口。近年来,很多国有企业卖给了外资,引发国有资产流失的热议,除了一些政策歧视之外,也是因为中国金融市场对民企不开放所致。
对于金融市场的重要性,陈教授的论述深入浅出,非常具有说服力。但好的金融市场从何而来?陈教授认为,这受制于一个国家的制度。中国的股市为什么沦落到连赌场都不如的地步,就是因为相关制度的缺失,金融技术和西方制度文化是套餐,要么全要,要么全不要,不能有所偏废,我们应该拒绝金融领域的“洋务运动”,从法律制度的完善和自由开放的新闻媒体入手,给金融市场的发展奠定健康的基础。
强调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是制度经济学的前提,制度在今天的中国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人们将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归之于制度,制度几乎成了一个新的教条和流行语。但如果制度不能被人把握和改变,谈它的重要性也就毫无意义。那么,好的制度来自哪里?进一步说,怎么样才能有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媒体的开放?
这个问题的解决,显然不会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仅仅靠统治者在心血来潮间的恩赐和发善心就能完成。从各国制度变迁的博弈过程来看,对一个转型社会来说,极少数人对权力和资源的垄断会是一个阻碍社会进步的大问题,因为既得利益者会通过政治过程进行有利于自己的制度安排,影响到一个社会的立法,影响到媒体的运作,从而对该社会的制度变革产生消极影响。想想股市里的坐庄现象,想想中国油价演进的离奇历程,或许你会同意,如何对待既得利益者,是我们解决金融制度难题的重要切入点。
《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
殷海光林毓生著
吉林出版集团2008年12月版
此书自其1981年出版以来,便激励着几代华人青年知识分子。去年年底这本重校增补本的出版也可以说是为了纪念今年殷海光先生诞辰90周年。自称“五四之子”的殷海光是国民党去台之后,台湾最重要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思想家,他对于专制的反抗以及在台湾造成的思想冲击,影响迄今。林毓生先生是殷海光的学生,师生二人的通信交流体现出来的赤诚心态、思想魅力与精神面貌,在今日仍可作为青年一代的理性与自由启蒙。
《世界历史中的中国》
艾兹赫德著姜智芹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版
在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历史学资深教授艾兹赫德眼中,世界历史的秩序是用九个恒久存在的世界组织来表述的,包括:基本信息的交流、微生物共同市场、文学界、国际宗教组织、世界市场和高等技术院校、军事全球化、民主体制和消费主义及时尚世界。通过分析中国和几个主要文明的关系,以及中国同新兴世界秩序的关系,他论述了中国文明在世界历史框架中的演进,及对世界体系形成的贡献。
《厕所决定健康》
罗斯·乔治著吴文忠李丹莉译
这个老外曾专程跑到印度、日本、欧洲、中国、泰国、美国等地,考察这些地方的“厕所文化”。他曾到印度去采访“爱国卫生运动”的成果,也曾到中国陕西去看环保组织的农村沼气工程如何与厕所相关;还曾与纽约的工人一起深入下水道。此书对于中国至少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他既有趣、坦然地将人类排泄带来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又以实例本身证明了解决厕所、粪便、污水——人类基本环卫问题的可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