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背”上的中国,泡沫拯救危机?

2009-08-27

南风窗 2009年17期
关键词:股市A股

缥 缈

长期以来,资本市场一直都没有独立的法治体系,从表面上看,地位似乎无可挑剔,但是实际上,当今世界,只有中国的现行法规,还不能完全涵盖资本市场。

自年初起步,资本市场不断走牛。直到7月末,上证突破3400点。这是此前很多投资者均想不到的结果。是经济回暖,还是资产泡沫?各方观点,莫衷一是。面对丰厚的纸面浮盈,应当减仓,还是应当捂股?后市究竟如何?是继续攀高,还是横盘整理,或是将有一次较大幅度的回调?

三个猜想与四个“没敢想”

2009年,岁次己丑,正是农历牛年,而且,这是一只“板角牛”。记得年初,曾有一篇《牛年股市猜想》在网上热传其中,提出了2009年A股市场的三个“猜想”。第一个猜想是中国石油走成“大牛股”,而且越走越牛——“自从中石油变成了绩优股,我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上楼也有劲儿了。这只股啊,一只顶过去五只!”第二个猜想是“大小非锁仓”感动了中国。据当时统计,2009年、2010年中国股市限售股解禁规模分别为376万亿元和3.94万亿元,实际压力为5100亿元和5900亿元。但这个压力将会发生巨大的转向为市场的推力,市场希望“国企和央企”自动“锁仓”,靠实力在股价上打一场翻身仗,成为“股市稳压器”,而非“砸市的秤砣”。第三个猜想是对机构的,猜想在今年会有众多市场机构联手救市,“不打酱油”——市场主力机构发奋图强,投资者信心大振,“资本市场暖流涌动,人心思涨,股票纷纷走牛。”

如今时间过半,以上三个猜想,说得上是“八九不离十”。特别是当上证重返3400点之后,有时我们不得不佩服市场本身的神奇。

当然,以上三条,只是年初时还有人能“猜”得到的,事实上今年政策措施之多,救市力度之大,远远超过以上三个猜想——且有多项政策,竟然是年初时市场“万万想不到”、甚至“想都没敢想”的。

第一个“没敢想”,首先就是资金充裕,今年前6个月的商银新增贷款已达到7.36万亿。仅以6月份计,新增贷款15304亿元;新增存款20022亿元。而去年全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按可比口径增加4.91万亿元。今年前6个月的贷款余额,已较去年全年,超出五成以上。资金充裕,总要“逐利”,业界估计,上半年有20%左右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30%左右的信贷资金,进入票据市场。

慎重地说,当前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的资金,规模至少也在“万亿”这个量级。但我们的问题是,7月商银新增贷款的“上冲”,再创新高,股指是否还能再创新高?

信用扩张,总会有代价的——“易涨易落山涧水,反反复复是人心。”这个代价,当然越小越好。

第二个“没敢想”,是央行外汇储备增持黄金,目前黄金持有总量,全球排名第六;同时国储局入市,“收储有色”,一举盘活市场存量。国储局自去年12月底以来,从中国铝业等8家企业,共收储29万吨(铝);2009年上半年,我国已经完成的有色金属收储包括铝59万吨、锌15.9万吨、铜23.5万吨。

第三个“没敢想”,就是人民币走出国门,可以进行跨境结算。多年以来,由于“洼地效应”,人民币资产逐渐被投资者所看重。海内热钱,在人民币地区,“大进大出”以及“快进快出”,充实的资金开始盯上了人民币的汇率,对于资本市场而言2007年的“大牛”,与2008年的“大熊”,无非“货币现象”,助涨助跌。大行情总是对称出现——暴跌之后,必有暴涨。反之也是一样。

第四个“没敢想”,是A股IPO发行改革,与海外市场一样,“按首次公开发行时实际发行股份数量的10%,将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国有股转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有”。这也相当于定量锁仓,市场“如释重负”(此前,全国社保投资A股,一共10年,历年累积计算的年收益率不高;市场机构,对此诸多顾忌,难于启齿)。

中国的股市从深圳的“金山大酒店”(当年公园路边上的一栋破楼)201室开始,其实是“白手起家”的,国家没给一分钱,导致时至今日,它仍然还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极端地说,它仍然离不开“赌市”,因为没人知道它明天是涨是跌,其中包括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形形色色的赌徒招摇过市,假装“价值投资”。

盲人对“瞎马”的信任

其实早在年初,上证在1800点上下,其静态市盈率仍为14.56倍,沪深300指数的静态市盈率为13.64倍,“雄踞”当时全球市盈率的首位,不仅远高于道琼斯工业指数和标普500的市盈率,也高于新兴国家市场。

但自那时开始,A股是跌了,还是涨了?半年来股指的走向,事实已经给出了结论。说得难听点,这就是“盲人对瞎马的信任”;危险吗?非常危险!有些人只知道“盲人骑瞎马”是“危险”,是“险境”,却不知“盲人骑瞎马”的后面,还有半句,就是“夜半临深池”。

从经济指标来看,2009年投资、新开工项目投资、银行信贷、货币供应量M2、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等关键领先指标,已经达到十多年来最强的“极值”,堪比1992-1994年“超级经济过热”时期(1994年的消费物价上涨了22%,但自1995年始,国民经济开始大调整、大收缩),殷鉴不远,我们不应忘记当年的教训,国民经济“创深痛剧”,各行各业“举步维艰”。

反观1987年以及1993年的经济数据,就可以知道,在通胀数据上行之后的数年之内,基础经济都要受到非常显著的压力与影响。货币紧缩政策越严厉,价格管制越严厉,其所导致的“经济的冬天”,越能发挥出“无限挤压”、“无限透支”企业的生存空间的“滞胀循环”。正所谓“通胀无牛市”,就是基于紧缩政策的后果,而非针对股市本身的问题而言。

在各国忙于应付经济危机的进一步深化影响时,我国的各项经济指标显示,中国正在率先走出危机。而本轮经济的复苏,A股市场屡创新高,金融地产'持续强势,直到6月29日IPO重启,这一系列的市场转暖的指标,到底是真相还是幻想?

曾有不少专业人士指出,中国经济的各种怪异的“背离”现象,令我们有时不得不停下脚步,思考大盘新高不断、K线持续强势的趋动力,到底来自哪里?特别是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震荡走高以及资本市场不断走牛的进程,显示市场的信心,似乎远比我们所以为的要强一些。

据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金融机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新增量达4661.76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50%。在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除政策性银行)中,除广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渤海银行新增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同比略有回落外,其他14家商业银行均有增长。其中,招商银行、恒丰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同比增幅均超过400%,四大国有银行同比增幅均超过100%。

“货币试验”中的生存艺术

可见,我国经济的问题绝非金融问题,而是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不平衡和利益分配的不合理。

事实上,我们正被西方国家的经济牵引着,进入了一轮全新的“货币试验(伯南克语)”。因为仅仅就货币的“供给”而言,当前欧美日三大央行所控制的基准利率,几乎全部为零;而今年的前6个月,我国人民币的货币供应,也已达到了史无前例的“超量(6万多亿元)供给”。如此“货币井喷”(“monetary emissions”)的后果是什么?究竟会给经济带来什么影响?股市会否由于货币的“乘数”,诱生新一轮的“井喷”?如果当真如此,我们如何应对?

众所周知,自由市场的产能理论,有一个足以致命的缺陷:这就是市场本身,绝不会自动地生产人们真正需要的商品,而是生产那些人们以为也许会有需要,而且愿意为此付钱的商品——如果市场愿为住宅付钱,我们当然会生产住宅;但是如果人们手上的钱多到了“越花越多”的地步,我们还会为了“货币”而进行任何性质的生产吗?

资本市场的最主要的理论性假设之一,是我们能够借此“揭开通胀的面纱”(弗里德曼),但这似乎是一个极端的、没有任何应用前景的经典假设。

笔者相信,流动性过剩给下半年的资本市场带来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至少我们可以知道,当“天量的货币”,不断地被注入实体经济和流通体系以后,究竟会产生哪些可以预期的效果——也许不是经济泡沫,但也不是经济复苏。

但从货币的本质来说,不考虑所谓“热钱”,我们也应慎重应对流动性过剩,特别是M1;无论暴涨,还是暴跌,均非正常;对于投资者而言,其隐性风险的性质,其实是一样的。

面对“牛年”下半场,多头“铁马踏冰河”,屡屡听到大家关于逃顶与抄底方面的预测,甚至一些高手也难免俗,争得不可开交。

有关逃顶与抄底,笔者有六个判断:1、顶是卖出来的,不是一两个人能逃得了的,必须是一批人“逃”得了的;2、底是买出来的,不是一两个人就能“抄”得到的,必须是一批人“抄”得到的;3、你必须感觉得到市场主流机构的操作意识与脉搏跃动,号准市场的走向,才能赚更多的钱,而不必在意是不是抄到了底;历史可以证明,企业真正的突破性成长,周期很少超过3年,多数股票的涨升阶段,差不多也在3年左右;4、例外是那些超跌的股票;成本高高在上,“逃”掉了又能如何?“抄”到了又能如何?5、卖点应在进场时就设定好,这与行情根本无关;6、善于抄底的人,一定不善于逃顶;反之一样。

有人喜欢“冬泳”,有人喜欢“歇夏”,但是无论多么恶劣的市况,仍然不乏参与者,因为股市从来就是这样:山高路险有人走,风急浪大有船行。

中国股市仍是“卖方市场”,而非买方市场。换句话说,这更像是一个融资市场,而非投资市场;而且卖方只能是中央政府,或是中央政府指定的交易机构。但真正的市场,交易无一不是由卖方和买方所共同完成、共同参与的。股票本身,只是种“提款权”,它是为了消耗并且创造特定的经济资源,而形成一个交易体系的有价证券。因此,由政府机构“完控”证券交易的“卖方”,责任非同小可。

在中国股市,多年以来的缺陷,也无非就是它更看重的是卖方的利益与权利,却不重视保护买方的利益与权利。如果中国股市必须“健康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立市”的重点,“立市”的文化,“立市”的责任,转向买方——要为买方服务,让买方的意志和力量,决定一切。

事实上,开市19年来,我们似乎只建立了半个市场,无论涨跌,都有危险,而且风险很大一这能算市场么?股票市场对于生存环境和条件,有着极其苛刻的要求。市场要发展,不但需要一整套好的法律制度、行政规范甚至文化传统,还需要所有的市场参与者的维护与推进;奇怪的是,自从中国的股市从深圳的“金山大酒店”(当年公园路边上的一栋破楼)201室开始,其实是“白手起家”的,国家没给一分钱,导致时至今日,它仍然还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极端地说,它仍然离不开“赌市”,因为没人知道它明天是涨是跌,其中包括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形形色色的赌徒招摇过市,假装“价值投资”。

牛年“大交响”

综上所述,今后一段时间的A股市场,将会面临上证指数3400点上方的重重“阻力”与抛压,从多头的观点看问题,“牛市不言顶”、“3400点之上,并非‘月亮之上”——但笔者的感觉,下半年最好走成平衡市,股市就是股市,没有必要盲目乐观。

理由非常简单,“战胜易,守胜难”,到目前为止,“保8”,已经取得一定的实效和成果,如何保住已经取得的这些成果,才是下半年最重要的现实与挑战。

回顾历史,我国的沪深两市总市值,曾于2007年8月3日,突破20万亿元,当时上证综指为4560.77点(其后在当年11月7日,中国石油上市之后,达到33万亿元)。此后,两市总市值于2008年6月11日跌破20万亿元,并于2008年10月底,跌至11万亿元,大约只是“前值”的一半左右

在经历了市场的震荡轮回后,市场大起大落。市场环境已发生变化。从市场估值水平看,2007年8月3日A股平均市盈率为50.03倍,2008年6月11日A股平均市盈率为25倍,而现在A股平均市盈率为32倍——市值同为20万亿元左右,但如今的市场估值,明显有偏高的倾向;对此,宁慎重,不轻忽。

其实自去年1664点启动的“牛市”,就像一场经典的音乐会,而当“牛年交响乐”结束之后,一般总会因观众强烈要求而加演一到两个“短章”,然后才是“谢幕”。

其实我们除了“空谈”之外,为什么不给市场提供强而有力的金融工具,比如“融资融券机制”、比如“股指期货”,比如“T+O”资金与股票的结算改革?

行性上来过、暴涨暴跌过、钱是圈到了、但是有关“国九条”的全面落实,我们的欠账太多,况且,如果有人问,我们利用本轮大行情完成了一件正经的、关于市场建设方面的事项没有?回答是没有,一件也没有——是因为上面不批?还是因为我们的努力仍然不够?

可以这样说,有了融资融券,国家就可以建立起一个股票的战略储备库;有了股指期货,市场的资金(特别是证券交易保证金),才能不被股票的套现清零;那么再熊的熊市,也不会可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是谁挑起的这场“伟大的博弈”,必须由谁来正面应对一这些本来都是“国九条”中计划好的步骤,既然如此,我们还等什么呢?

“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这首流传大江南北的歌曲,伴随着我们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股改)”的全部进程,一直到了今天。但是,对于股改,我们明知自己所种下的“东西”,说到底它就不是一株“花”,而是一根“刺”。种花的人,注定的结果,是被它刺伤;如果这根“刺”,竟然不是“玫瑰花的刺”,我们还能再说什么?我们还能再做什么?我们还能再信什么?资本市场还有没有未来?这些疑问,恐怕已经不是“种棘得刺”者,所能“接受”的历史与现实……

猜你喜欢

股市A股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1月A股市场月统计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2014年A股涨跌幅、换手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