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厉无畏谈政府振兴创意产业

2009-08-27钟岷源

南风窗 2009年17期
关键词:曼城文化

钟岷源

[编者按]

被誉为“中国创意产业之父”的厉无畏不仅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还是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

7月20日,厉无畏应邀出席第四届两岸青年联欢节的活动之一“中华文化大讲坛”,并作为讲坛的主讲嘉宾,在厦门大学的建南礼堂以《金融危机中的创意产业与两岸合作机遇》为题演讲,呼吁要将创意产业列入国家创新计划,而两天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做好此“规划”定出了“八项重点工作”,其中第一条就是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厉无畏多次为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深信创意产业对未来发展观念和社会生活方式都将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亦深信两岸文化同根,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营资源,以中华文化之精华为基础,注入时代元素,联合开拓国际市场,参与世界文化市场的竞争,必将超越“韩流”,掀起强大的“汉风”,并由此带动产业的扩张,最终引发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化。

就本刊关注的当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前景等相关内容,厉无畏发表了他的见解。

经济寒冬中的“暖流”

“每当经济出现寒冬的时候,创意产业都成为了一股令人振奋的暖流。”厉无畏对本刊记者说,“这股暖流,蕴涵了精神和经济两个层面。”

他解释说:由于危机的出现,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担心转变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他们需要“心理按摩”。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可从文化创意产品(服务)的消费中获得满足。因为创意产业利用了自己的特点,非常“善解人意”地为公众制造一个纾解压力的“欢乐世界”。

“就是说,能给饱受心理负担的人们输送心灵的‘暖流?”

“对,这正是创意产业所发挥的功效。”厉无畏举例说,“近来,一群米黄色的‘快乐小鸡风靡日本与韩国,被媒体称作‘治愈型卡通形象的典型。设计师希望借这样一群精灵抱团而聚、迅速振作的故事,鼓舞现实中的人们。”

“无独有偶,好莱坞的编剧们也在危机中获得了新的素材,在美国,多部有关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暴等题材的影视作品都在筹划之中,同时,一些寻求内心安慰、振奋精神、憧憬美好未来的作品市场前景也很看好。回顾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歌舞片《绿野仙踪》、卓别林系列喜剧电影等都是成功的典型。”

厉无畏告知本刊记者,“从历史资料看,每次的经济萧条,都反而使创意产业获得发展良机。”

事实如他所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经济出现衰退,失业率激增,失业者无所事事,买一张“星际争霸”光盘随便打发时光。这时,“任何优秀的作品都能很廉价地带给他们快乐”,韩国政府抓住了这一机会,鼓励本国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慢慢地,社会的认同也逐步提升,投资逐渐增加,结果成就了这个产业在危机中的另类崛起。与此同时,在政府大力支持下,韩国的影视、流行音乐也趁势发展起来。韩剧在亚洲热播,掀起了一股“韩流”,带动了韩国产品的出口和旅游业的发展。到2000年左右,韩国经济已基本复苏。不得不说,创意产业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此看出,创意产业抵御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强于其他产业。”厉无畏认为,“那些实现了经济创新的国家比较容易走出危机,而创意产业就是推动经济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比如日本,就是一个实例。”

金融危机曾严重影响日本经济的发展,但以创意和知识产权为驱动的日本卡通业贸易反而逆势增长。在日本,创意产业同时还肩负着重树民众信心的社会责任。“不一定要在技术上有多大突破,只要有好的创意,一样可以提升价值。”他说起这么一件事:日本一家冰淇淋企业,发现吃完冰淇淋后嘴会发黏,喝水可以解决,但却又不可能同时卖水,加冰块又怕被指责为偷工减料,于是他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小冰块做成各种颜色,并命名为“宝石冰淇淋”,结果反而使其销量大增。

“传统产业通过创意的融入,提高附加值、内涵,所以说,每次危机,都依赖于某个行业的创新来提振经济。”作为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厉无畏对此的分析客观而中肯。

他把视线转向了国内,他对本刊记者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我国出口增长同比回落8.5%,并带动GDP增长回落和许多产业增长速度下滑。可是,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创意产业却能逆势而上,如去年中国网游产业增长高达76%,动漫产业增长四成多。”

“很显然,创意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寒冬中的一棵常青之树,一股逆向上进的暖流。”自始至终,他坚持这样的判断。

城市发展中的“引擎”

厉无畏是在17年前一次房地产业的论坛上,开始思索创意产业这个命题的。当年,这个新兴产业在英国勃兴的事实,让他坚定了研究并推广此产业的决心。

曼彻斯特曾是英国工业史上著名的世界“制造中心”,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曼城走上了实现城市复兴的转型之路。当地政府筹划了一系列以文化为内容,以旧建筑为载体的开发项目——把废弃的铁路大楼改造成“科学与工业博物馆”,把城区棉纺贸易中心变成“皇家贸易剧院”,火车站旧址则被改造为展览中心,等等。原来生硬、机械的巨大厂区涌现出许多小巧玲珑的咖啡厅、酒吧、商店、画廊,每天吸引了15万国内外游客来访,并吸引了大量的私人投资。

“2004年,曼城确立了‘创意之都的新发展战略。目前,曼城已经成为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的第二大创意产业基地,成为英国西北地区的创意产业集散地,连著名的BBC也将部分业务转移到曼城。据预测,到2015年,曼城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增加值将达到19%。”曾亲往实地考察的厉无畏对曼城的“华丽转身”甚是称赞。

与曼城相似,近年来,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泰康路、莫干山路等地的旧厂房、老仓库和小弄堂内,也正悄悄崛起着国际社区文化创意产业群。一些“海归派”和国际文化人士都不约而同地看中了那里的历史痕迹和可以任意分割并能激发创意的环境。以泰康路“田子坊”为代表的文化创意基地,已经集聚了16个国家的几百个设计单位在里面,可以向很多地方辐射。

“创意产业助推城市的转型和发展,深圳所走的路线,也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据他介绍,2008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深圳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授予其“设计之都”称号。目前,这是我国唯一进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的城市。深圳通过创意产业的发展,把品牌运营与产品设计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实现从卖产品向卖设计转变,从传统产品向时尚产品转变,从加工基地向创意设计基地转变,使产业发展获得新的动力。

厉无畏说,深圳借助“设计之都”这一国际舞台,不断促进国际创意资源(包括设计人才、国际会展、创意企业等)向深圳集聚,也促进深圳的创意设计服务全国、走向世界。如今,在工业设计领域,深圳占全国设计市场份额已达60%。在产业价值链中,设计是

处于附加值较高的地位,因此,当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工制造优势和政策优惠逐步消失之时,创意产业特别是设计业将成为深圳新的替代优势。

他对记者表示:“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经济支柱型产业,伦敦的创意产业已超过金融业,东京的则超过汽车业。国内一些发达城市正呈现出创意产业热,上海凭借雄厚的产业实力正成为我国的创意中心,北京发挥其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独特优势,创意的水准向国际靠近,另外,杭州的休闲创意,长沙的文化湘军,西安的皇城古都等,创意产业都正在发挥着‘引擎的作用。北京已经占GDP10%以上,上海是7%,深圳是8%,厦门也是8%。”

目前全球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产值,并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其中美国每年增速高达14%,英国12%。但是,厉无畏也提醒说,“创意产业发展,仅靠城市自身的思路和战略还不够,必须有国家层面上的产业政策作后盾。”而今,国务院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正是他所期待的。

产业融合中的“蓝海”

“新型创意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在互动中相互渗透,《蓝海战略》中提及的太阳马戏团就是一例,他们以新的创意在娱乐产业中开创了新的市场空间,创造了强劲的增长利润。”

厉无畏说:“新的创意打破了市场界限,推出了非马戏元素,如贯穿全场的故事线索和与之相配的深邃奥妙的风格、富有艺术气息的音乐和舞蹈等,这些元素是从戏剧业中得来,但它却为传统的马戏提供了新的价值元素。”

“同样,上海杂技团的‘时空之旅也突破了杂技的市场界限,引入了音乐、舞蹈、多媒体等音像元素,另辟蹊径,打出‘秀一个上海给世界看的主题句,以其创意实现了杂技的价值创新,创造了连演700多场、场场爆满的盛况。”他介绍。

为此,厉无畏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创意产业之所以能成为开启“蓝海”战略的钥匙,不仅在于其能为消费者创造观念价值,还在于它具有广泛的融合性,即它能与各行各业相互融合、渗透。这种融合是把技术、文化、制造和服务融为一体,既有利于产业的延伸,又能大大拓展城市产业的发展空间。

“怎样理解这种产业的融合和渗透?”

“比如说,我们熟悉的米老鼠、芭比娃娃、哈利·波特、流氓兔等都是创意产业的成果,形成品牌后被广泛渗透到玩具、文具、服装、服饰、箱包、食品等行业,大大提高了这些产业的附加值。音乐也可以录入芯片,融合到某些商品中来提高它们的价值。再比如电影《非诚勿扰》带动西湖湿地和日本北海道的旅游,《海角七号》带动台南恒春半岛的旅游。”

“是不是说,创意产业几乎有助于一切传统产业去开创‘蓝海,并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是这样,比如农业往往被认为是难以实现价值提升的传统产业,然而上海庄行农业创意园区做到了。一个大南瓜刻有艺术图案卖出了2000元的高价,被称为‘泥土中长出的艺术品。创意农业的内涵就是将科技、文化、社会、人的创造力等各项资源通过创意的手法变成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到农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创造财富。”

身为国内创意产业的学术权威,厉无畏也呼吁要给创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加宽容的氛围,他举例说,“女子十二乐坊、电影《功夫熊猫》刚面市时,都有人看不惯;所谓创意,就是对传统观念的突破,就是要推陈出新,如果不允许这个,那还怎么发展创意产业?”他对本刊记者说,“只有宽容的环境,才可能产生文化的多样化,而文化多样化正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猜你喜欢

曼城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