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异意识状态:未来科学探索新领域

2009-08-26王祖远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09年8期
关键词:冥想生理研究者

王祖远

现今,许多特异意识状态(ASC)和相关问题已进入科学探索的领域。过去,许多主观的状态或现象都被归类为本质上是宗教的或神秘主义的,总是作为非客观的或不属于普遍的观察而被排除于科学研究之外。目前:这种态度正在改变。首先是因为主观一客观二分法的困境证明了意识的重要性;其次是因为技术的发展使得发现主观状态的生理相关性成为可能——例如,可以通过脑电图记录来探查和监督做梦。

一、催眠

最近10年,关于催眠的本质和特征的科学研究迅速增加。虽然催眠状态仍未被全面了解,但可以把它定义为:通常由他人诱发的心理状态。它包含对注意的控制,也包含与意识领域之外的心理部分(诸如记忆、潜意识过程以及身体的生理控制)进行沟通。

研究表明,。通过催眠状态中的暗示可能产生许多影响,包括控制疼痛,增强记忆,在动机和情绪方面的变化,改变习惯,提高创造性以及控制生理过程——包括血流和许多疾病的治疗等。

这里有一种可能性,即通过催眠师的催眠暗示可以唤起的多数现象,也可以由个体自己通过自我催眠和自我暗示来做到。该技术可通过个体和群体的方式掌握。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由舒尔兹和路德提出的被称为“自生训练”的技术。该技术用自我暗示练习进行治疗,例如给自我创造平和的心理状态。研究者们发现,许多人都可以使用自我催眠和自我暗示。催眠的潜在用途是广泛的且给人印象深刻的。人们可能惊讶,为什么催眠不能够被更广泛更经常地使用。

一个不完全的回答是,在医学或我们的文化中,我们还没有一种可以理解和持续可靠地使用催眠的范式。我们的医学是以通过物质手段控制生理过程为基础的,例如药物、外科干预、诊断检验等。对治疗的物质手段的偏爱是如此强烈,以致心理学对生理疾病的治疗过程处于边缘领域一心身疾病、神经症、心理状况的治疗,经常用的是药物、安慰剂或精神外科学而不是通过心理学的方法。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催眠被认为是正常的和有用的,它的潜在用途更有可能被接受、探索和使用。

二、梦

这是人们所体验的最普遍的特异意识状态。梦很早就是有趣的主题,常常与各种预知体验和创造性体验联系起来。弗洛伊德推测,梦是潜意识创造的,用以表达情绪、愿望、情感,首先是欲望满足的意象。有人发现,梦呈现出对问题的尝试性解决,显示意象和目的,戏剧似地表现来自白天生活的主题和模式。荣格的研究显示,梦与在神话中也表达出来的基本原型意象相联系。

大约20年前,研究者们发现,当一个人做梦时,他的眼会在闭着的眼睑下移动。这一发现——虽然是简单的——使得在睡眠期仅仅通过叫醒他/她来回忆起在夜间的梦,而不是依赖早晨醒来后参差不齐的回忆成为可能。在弄清了相关因素之后,脑电图模型的分析研究显示,整晚的梦境以循环方式进行,越接近早晨做梦的时间越长。

对梦和梦意识感兴趣的人横跨许多领域。心理治疗者正在探索梦对于个体的人格、生活问题和成长需要的意义和用途。神经学和心理生理学的研究者正在研究梦产生的机制和梦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的功能。而控制或指导梦的可能性正在被意识领域的研究者们探索。还有人研究了梦与超感官知觉的关系。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有广泛和重要的梦生活——有助于他们心理的、情绪的和生理的健康,他们的梦可以在许多方面用来为他们谋利益:

●做梦对于心理健康是重要的,梦的剥夺导致有害的心理后果;

●梦的活动、情节和主题在某种范围内可以被控制;

●梦境可以促使某些问题的解决;

●文学和艺术的创造可以通过梦得到发展;

●情绪的冲突和需要可以通过梦得到交流;

●人格的不同方面可以通过梦得以沟通;

●整合和确定的人格意象可以在梦中出现;

●心灵感应和预知的信息可以在梦中接收和表达;

●“清醒的意识”可以在某些梦中得到维持;

●心灵感应、预知和其他明显的超感官知觉信息可能在梦中出现。

三、冥想

西方在过去10年中对冥想活动的兴趣显著增加。一般的冥想类型有两种。一种是个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物体、一种思想、一种声音或某些其他内部或外部的感知上,目的是与那个对象融为一体。第二种是冥想者静化其心灵,以致其没有思想、观念、情感、感觉或“程序”。

科学研究己作出的有限解释表明:冥想能导致更低比率的新陈代谢、呼吸、血流和氧消耗,增加脑的alpha波,增加松驰。心理学的效应包括诸如经验的回忆,集中精力的能力,物体颜色或形状的改变,松驰或平静的感受等等。

也有某些证据表明:不同的冥想方法能产生与该活动的目的相一致的不同结果。例如,脑电图研究表明,在禅宗冥想中,保持对外部世界的连续意识,而在瑜伽冥想中,外部刺激则被忽视。

从心理学上说,一些冥想者在冥想之后超前地体验世界,通常会把它看做是新的、生气勃勃的、颜色更鲜艳的世界。这种意识状态的改观与宗教神秘主义者的体验是相似的,这也表明,冥想可能让个体洞察到比常态的普通意识更深的那部分意识。

四、关于意识的科学

除特异意识状态的探索之外,研究者们还开始发展关于意识的解释性和描述性理论。利里假设,心灵(和身体)是一种有人性的生物计算机,具有被分析和变更的程序和元程序。数学家缪斯用超数从数学上描述意识。克里卜勒列举了意识的20种状态……这些理论尚需要研究和进一步发展。但它们表明,意识及其特异状态的研究从科学上是切实可行的。

这里我们可以概括如下:对研究意识本身的科学方法进行拓展,导致分门别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意识状态,每一种都具有能验证或解释的独特特征。美国心理学家塔特表明,在“常态”意识和“外部”世界之间存在的对应规则,也应该在意识的其他状态和“外在于”这些状态的实在之间得到发现。他表明,这种科学方法的拓展能极大地强化科学和如下的科学假定:“我们普通的、常态的、所谓理性的意识状态,是为了在这个星球上生存、理解宇宙的最好的状态。”

猜你喜欢

冥想生理研究者
享用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镇痛成果
《冥想》
冥想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冥想
饿死的毛毛虫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冥想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