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
2009-08-26王金波高春红
王金波 高春红
当前,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时期,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如何保证国有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摆在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指森林经营过程中,在森林生态系统生产能力和再生产能力得以维持的前提下,以人类利益的可持续性为基础,持续、稳定地产出适应人类社会需求的产品,使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森林经营体系。
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途径
1.实行分类经营、科学管理,重点抓好“两项工程”,带动国有林业快速发展。
林业分类经营是根据社会对森林生态和经济的两大需求,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原则,相应地将森林、林木、林地区划为不同森林类别,分别按各自特点与规律运营的一种经营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
公益林也称生态公益林,是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安全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林木、林地。国家公益林是指依照《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八条的规定,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以生态公益效益为主,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多样性的林分类别。国家公益林分为国家重点防护林、特种用途林。
通过森林分类区域界定,将森林划分为重点公益林、一般公益林及商品林。政府对公益林实施生态补偿,恰好给了林业一个休养生息、恢复森林的机会,使加快国有林区林业的发展有了充分的物质保障,林业建设遇到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步入了依托重点工程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依据林分分布的地域特点,对森林实施分类经营,以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对已划定的公益林,坚决杜绝商业性采伐和人为破坏;使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对宜林地和林中空地,按照公益林的建设标准,采取有效措施,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尽快恢复森林植被,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林木增长,逐步提高生态功能。对封山育林地块设立明显标志,对林区居民宣传封山育林的意义,增强群众自觉保护森林的思想意识,不进入封山育林进行放牧、砍柴或搞其它副业生产。
对商品林,始终遵循生态适应性规律和地域分布规律,适地适树,扩大栽培树种,精心培育人工速生丰产优质用材林,进行集约经营,适时进行抚育和采伐,伐后及时更新。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控制计划外的资源消耗。
2.加强森林采伐管理,逐步调减木材产量。
森林采伐是森林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森林经营的核心内容,它不仅是实现森林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也是调整森林结构,改善森林质量,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整体功能的关键措施。认真执行年森林采伐限额,根据森林分类区划,本着保护、培育与合理利用相结合和保障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合理确定木材产量的前提下,有步骤的调减木材产量。
3.坚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大力发展混交林,保护天然林等多种林分,实现树种、林种的多样化。坚持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最大限度的提高林地生产力,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对像一些林场的人工落叶松母树林,根据气候条件、树木习性,做好培育管护工作,培育出适于本林区生长的优良种子。
4.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积极发展林区经济,实现人与森林的和谐相处。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减轻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减少贫困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在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实行灵活多样的经营形式,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最大限度地挖掘生产经营潜力,增强发展活力。通过开发森林旅游,发展苗木、森林药材、食用菌等措施,加快林业产业的步伐。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森林旅游。
三、森林可持续经营所产生的作用
1.实现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有限的天然林资源将得到有效保护,林区也会逐步进入休养生息的良性发展阶段,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必将明显改善,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
2.国有林区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改善后,职工就业领域将由主要从事木材生产转向经营管护和第三产业,林区群众的经济状况也将得到较大改善,经济活力会明显增强。通过国家资金的投入,在带动国有林区林业发展的同时,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将起到拉动作用。
3.促进后备森林资源的快速增长,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的有效供给,增加林业职工和农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