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玉米的涝害与防涝抗涝措施

2009-08-26李晓杰

现代农业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涝害行间垄沟

李晓杰

玉米是需水量较多而又不耐涝的作物。土壤湿度超过持水量80%以上时,玉米就发育不良,尤其是在玉米幼苗期间,表现更为明显。水分过多的危害,主要是由于土壤空隙为水饱和,形成缺氧环境,根的呼吸困难,使水分和营养物质吸收受到阻碍。同时,在缺氧条件下,一些有毒的还原物质如硫化氢、氨等直接毒害根部,促使玉米根死亡。所以在玉米生育后期,在高温多雨条件下,根部常因缺氧而窒息坏死,造成生活力迅速衰退,甚至植株全株死亡,严重影响了产量的提高。玉米种子萌发后,涝害发生得越早,受害越严重,淹水时间越长受害越重。玉米在苗期淹水3天,当淹到株高一半时,单株干重降低5%~8%;只露出叶尖时单株干重降低26%,将植株全部淹没3天,植株会死亡。

涝害分为多种,常见的有积涝、洪涝和沥涝。积涝由暴雨所致,因降雨量过大,地势低洼,积水难以下排,作物长时间泡在积水中;洪涝则是由山洪暴发引起,常见于山区平地;另一种是沥涝,由于长时间阴雨,造成地下水位升高,积水不能及时排掉。玉米发生涝害后,土壤通气性能差,根系无法进行呼吸,得不到生长和吸收肥水所需的能量。因此,生长缓慢,甚至完全停止生长。遇涝后,土壤养分有一部分会流失,有一部分经过反硝化作用还原为气态氮而跑人空气中,致使速效氮大大减少。受涝玉米叶片发黄,生长缓慢。另外,在受涝的土壤中,由于通气不良还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发生烂根现象。在发生涝害的同时,由于天气阴雨,光照不足,温度下降,湿度增大,常会加重草荒和病虫害蔓延。

目前常用的防涝、抗涝措施一般有以下几种:

1.正确选地。尽量选择地势高的地块种植。地势低洼、土质黏重和地下水位偏高的地块容易积水成涝,多雨地区应避免在这类地块种植玉米。

2.排水防涝。修建田间“三级排水渠系”,是促进地面径流,减少雨水渗透的有效措施。所谓“三级排水渠系”,是指将玉米田中开出的三种沟渠联成一体。这三种沟渠分别是玉米行间垄沟与玉米行间垂直的主排渠(腰沟)以及每隔25米左右与行间平行的田间排水沟。沟深一级比一级增加,可使田间积水迅速排出。为便于排水,一些地区采用畦作排水的方法。做法是:种玉米时,在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上采用宽畦浅沟,沟深33厘米左右,每畦种玉米4~6行;在地势低、地下水位高、土壤排水性差的低洼地,则采用窄畦深沟,沟深50~70厘米,每畦种玉米2~4行。为了便于排出田间积水,要求做到畦沟直、排水沟渠畅通无阻,雨来随流、雨停水泄。还有一些地区采用的方法是起垄排涝;也就是把平地整成垄台和垄沟两部分,玉米种在垄背上。这样散墒快,下雨时积水可以迅速顺垄沟排出田外,从而保证根系始终有较好的通气条件。对一些低洼盐碱地,为了防涝和洗盐,常将土地修成宽度不等的台田。台田面一般比平地高出17~20厘米,四周挖成深50~70厘米、宽1米左右的排水沟。有的地区还把土地修成宽幅的高低畦,高畦上种玉米,低洼里种水稻,各得其所; 3.修筑堰下沟。在丘陵地区,由于土层下部岩石“托水”,加上土层较薄,蓄水量少,即使在雨量不很大的情况下,也会造成重力水的滞蓄。重力水受岩石层的顶托不能下渗,便形成小股潜流,由高处往低处流动。堰下沟就是在受半边涝的梯田里挖一条明沟,深度低于活土层17~33厘米,宽60~80厘米,承受和排泄上层梯田下渗的水流,并结合排除地表径流。这种方法是解决山区梯田涝害的有效措施。

4.选用抗涝品种。不同的玉米品种在抗涝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抗涝品种一般根系里具有较发达的气腔,在受涝条件下叶色较好,枯黄叶较少。各地可在当地推广的玉米杂交品种中,选一批比较抗旱或耐涝的品种使用。

5.增施氮肥。“旱来水收,涝来肥收”,这是农户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受涝甚至泡过水的玉米不一定死亡,但多数表现为叶黄秆红,迟迟不发苗。在这种情况下,除及时排水和中耕外,还要增施速效氮肥,以改善植株的氮素营养,恢复玉米生长,减轻涝害所造成的损失。

6.采取措施促进早熟。一般玉米遭受涝害,生育期往往推迟,贪青晚熟,如果霜冻来得早就会影响产量。为了避免损失,可采取常规方法,隔行、隔株去雄、打底叶,这叫做放秋垄。

猜你喜欢

涝害行间垄沟
花生遭涝害怎样来补救
种植方式对陇中干旱区扁蓿豆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行间AANA随机变量阵列加权和的完全矩收敛性
行间种植油菜增加梨着果率和改善果实品质
苹果园行间生草技术
垄沟集雨种植系统水分入渗特性模拟研究
线行间
大棚红肉火龙果涝害应对措施及效果
武山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地膜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