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城市品牌营销要打好“民国之城”、“学府之都”两张牌

2009-08-26

科技智囊 2009年8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定位武汉

邵 丹

就全国范围来说,很多城市大搞品牌战略城市定位,如佛山——陶瓷之都,顺德——家电王国,大连——软件之都,虎门——服装之都,西安——文化古都,洛阳——牡丹花城、千年帝都,深圳——活力之城等等。但是纵观国内却鲜有大力发展教育产业而打造学府之都的城市。那么作为武汉来说,除了洋务运动以及民国的缔造、文化教育,好像搞其他什么之都,或者什么之城万万是不可能了,所以将武汉城市品牌和城市形象定位于主要以旅游著称的“民国之城”和发展教育文化产业的“学府之都”应该是绝好的选择。

城市定位,就是充分挖掘城市的各种资源,按照惟一性、排他性和权威性的原则,找到城市的个性、灵魂与理念。由于城市竞争是多方面的,所以城市定位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一般而言,城市定位包括资源环境定位、产业定位、基本功能定位、总体属性定位、综合定位。在这些定位内容中,产业定位是基础,功能定位是核心,综合定位是灵魂。从武汉市定位为民国之城、学府之都来看,一是科学确立了城市经济圈,有利于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二是科学确立了城市产业集群,有利于实现提升竞争力的目标;三是科学确立了城市的主导产业,有利于发挥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优势;四是科学确立了城市的经济功能,有利于优化城市的资源配置。

洋务,民国文化是武汉城市营销的灵魂和主线

武汉位于湖北省中部,长江与汉水将武汉分为汉口、汉阳、武昌三部分,通称武汉三镇。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近代风云激荡,武汉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近代初期,根据中英《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有关条款,汉口对外开埠;洋务运动中张之洞在汉阳建立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企业——汉阳铁厂;清末洋务运动,刺激了武汉近代工业兴起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经济地位成为我国内地重要的经济中心而蜚声中外。1911年,辛亥武昌首义,一举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八七”会议会址,中山舰木兰山、晴川阁、古琴台、武汉江汉路、汉正街、黄鹤楼等等,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基本要素,是让游客产生旅游愿望的最初动力。游客到某个地方旅游,让他产生最初动力的无非是“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汉阳造”之类的主观印象,这往往来源于媒体介绍、江湖传说、朋友相告,是游客产生旅游愿望的原始动力。外地游客来武汉旅游,一般是对武汉的某个景点慕名而来,试想一下,假如对旅游线路进行有机组合,那么武汉景区总接待量将会出现几何级放大的效果。武汉的景区就好比一颗颗的珍珠,如果能把这些珍珠串成一条项链的话,无疑会产生“1+>>2”的市场营销效果。

高等教育产业是武汉城市营销的城市名片

武汉作为特大城市,高等学校主要集中在武昌地区,这有利于形成高等教育产业集中度,有利于创建大学城并实施集约化管理,也有利于发挥高等教育产业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综合效应。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商业网点齐备,区域性金融中心和信息集合,为高等教育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武汉教育文化产业是武汉扬长避短的“杀手锏”。高等教育产业作为武汉的城市名片,应该成为武汉的城市营销定位点。武汉有两项统计指标位居全国第一:一是普通高校在校生的绝对人数;二是每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日前,武汉各级各类学校2739所,其中高等院校59所(其中市属高校10所),每3.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教育人口。教育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看,把教育发展好了,教育产业也就发展好了,把教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就可以带动经济强劲增长。抓教育,从更广阔更深层次来看,就是促第三产业的发展,就是抓经济协调发展。其次,发展经济要找到一个载体,找到一个支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活起来就是经济。八方佳朋云集,有朋自远方来,就要改变城市面貌,就要加大城市投入,就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行业,投资、消费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第三,有利于招商引资。通过媒体宣传,扩大武汉的知名度,把武汉教育品牌叫得更响,引起外界更多更强烈的关注度,可以带来更多投资,更多项目。

武汉教育文化产业是“和谐创业”的“同义语”。教育文化产业是典型的“大脑经济”、“智慧经济”、生活型经济、文化型经济。“和谐创业”的“五个和谐”,即生活与创业、文化价值与经济运行、个人创业与整体发展、政府与民间、对外开放与内生创新的和谐都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和谐创业”的主体特色即知识分子和文化人创业更在文化创意产业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教育文化产业是知识分子特别是文化人创业的典范,发展教育文化产业就是打造“和谐创业”模式。教育文化产业是生活品质的“代名词”。发展教育文化产业,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经济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社会生活品质、环境生活品质,都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文化产业是提升武汉城市综合实力的“助推器”。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既要关注经济“硬实力”,也要关注文化“软实力”。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经济“硬实力”,归根结蒂是要提升教育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教育旅游就是将武汉山水的秀美、灵气与教育结合,在武汉努力发展教育产业,致力于将武汉打造成为国内乃至世界上有名气的教育之城,真正的文化之城,甚至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学府之都。据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每年对宾州地方经济贡献为96亿美元,那么一所优秀的普通大学呢?比如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大、中国地质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想必其一年对武汉的经济贡献应该也有几百个亿吧(直接和间接收益)。那么如果再多几所呢?如果在武汉有北大、清华级别的大学又当如何?

武汉如何打造“民国之城”“学府之都”两张牌

武汉如何打造“民国之城”,“学府之都”?就是通过旅游产业来做好城市营销。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是21世纪最具成长性的黄金产业之一。发展旅游业,实际上是“旅游搭台,经济唱戏”。独有的自然风貌和人文底蕴是吸引很多外地游客乃至外国游客就会大量地涌入武汉旅游先天因素。旅游就是消费,这些游客在武汉旅游期间必然会在“衣食、住、行、娱”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消费需求,这些消费需求直接作用于旅游景区、酒店业、客运业、商业、娱乐业等一系列相关行业,以推动这些行业发展的方式拉动整个武汉市经济的发展。显然,发展的是旅游业,但受益的却绝不仅仅是旅游业。旅游业被称为“龙头产业”,就是因为旅游业能够很好的带动其它相关产业。

21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世纪,这就意味着全球城市圈之间的分工、交流、合作、竞争诸关系日益强化,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大城市圈。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武汉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武汉教育旅游产业的定格期。全市切实抓好明确目标、打造平台。培育人才、完善政策、保护产权、打造品牌、整合资源、扩大开放、营造氛围及加强领导等“十大举措”的落实,倾力打造全国教育旅游产业中心,实现产业实力提升、产业特色初现、产业集聚加快、创新能力增强、创业环境优化、人才资源集聚、品牌效应显现、产权保护加强、公共服务完善的目标;形成产业规模巨大、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大、文化品位较高、创业环境一流、专业人才聚集、知名品牌众多、产权保护严密、公共服务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群,倾力把武汉打造成以文化、创业、环境高度融合为特色的“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全国教育旅游产业中心的品牌。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定位武汉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