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涌现88个千亿城市
2009-08-26长城战略咨询
长城战略咨询
2008年,我国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30.07万亿元,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催化剂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千亿GDP城市数量从2000年的18个,上升到2008年末的88个。
区域分布
长三角地区191、上海市、苏州市、杭州市、无锡市、宁波市、南京市、南通市、温州市、绍兴市、常州市、徐州市、台州市、嘉兴市、金华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及湖州市。
环渤海地区25个:北京市、天津市、
46科技智囊2009年8月青岛市、沈阳、大连、唐山市、烟台市、济南市、石家庄、潍坊、淄博市、济宁市、东营市、邯郸市、临沂市、威海市、沧州市、鞍山市、保定市、泰安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枣庄市、廊坊市。
东南沿海地区14个:广州市、深圳市、佛山、东莞市、泉州市、福州市、厦门市、中山市、南宁市、江门市、惠州市、茂名市、湛江市、漳州市。
中部地区24个:武汉、郑州市、长沙市、哈尔滨、长春、大庆市、洛阳市、包头市、合肥、南昌市、南阳市、鄂尔多斯、太原市、呼和浩特、吉林市、岳阳市、平顶山、许昌市、常德市、安阳市、焦作市、宜昌市、襄樊市、衡阳市。
西部地区6个:重庆市、成都、西安市、昆明市、乌鲁木齐、榆林市。
88个千亿城市的出现,既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也是我国工业和服务业互动融合的重要体现。其在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及市场结构上呈现如下特点:
千亿城市的人口规模
我国千亿城市约有常住人口5.57亿人,占2008年人口总数的42%。其中长三角12332.51万人,环渤海17336.8万人,东南沿海地区7701.61万人,西部地区5995.41万人,中部地区12366,23万人。
千亿城市产业投资及产出结构
大部分千亿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以第二产业为主(即第二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大于第三产业),但省会城市、直辖市及部分产值较大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以第三产业为主。在收集整理的73个城市数据中,44个城市固定资产投资以第二产业为主,29个城市以第三产业为主。在这29个城市中,17个城市为省会和直辖市,7个城市产值在2000亿元以上。
千亿城市地区总产值之和共计225705.54亿元,占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的75%。产值规模在1000-2000亿元的城市数量最多,绝大多数城市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主导。其中超过5000亿元城市有7个,3000-5000亿元的城市16个,2000-3000亿元的16个,1000~2000亿元的城市49个。除北京、济南、上海、南京、广州、深圳、南宁、西安、武汉、哈尔滨10个城市外,其余城市产值均以第二产业产出为主(鞍山、大连、惠州、长春、鄂尔多斯、呼和浩特为统计在内)。
千亿城市的产业市场
千亿城市的发展以外需拉动为主,东部城市对外依赖程度明显高于中西部。82个千亿城市(绍兴、常州、惠州、鄂尔多斯,呼和浩特五个城市未统计在内)对外出口总额为100835.3亿元,国内贸易中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4629.54亿元,对外出口与国内零售之比为1.35:1,千亿城市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对外依赖关系。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千亿城市出口总额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比为1.67:1,中西部地区为0.27:1。其中,东部地区上海的外贸依赖度最高,出口与社会消费品总额之比为4.52:1;西部地区最高为重庆0.89:1,中部地区为太原0.66:1。中西部地区在对外贸易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纵观千亿城市的区域分布、人口数量、投入、产出以及需求结构,可得如下结论。
千亿城市建设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走向。千亿城市集中了我国42%的人口,创造了75%的国内生产总值,因而其建设不但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也决定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走向,对千亿城市的建设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千亿城市呈现东密西疏的发展格局,中西部地区千亿城市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东部地区千亿城市数量共58个,而中西部只有30个。东部城市呈现出长三角、环渤海和东南沿海三大地区的群状发展态势;中部地区呈现出以郑州和武汉为首的线状发展态势,西部地区的呈现出以省会城市为主的星状发展态势,中西部地区拥有我国一半以上的地级城市,但千亿城市规模和数量偏低,因而,中西部地区千亿城市规模和数量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在省会、直辖市及部分地级市中占有主导地位,但投入产出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固定资产投资中至少拥有29个城市以第三产业投资为主导,但在产出上仅有10个城市第三产业产值超过了第二产业,投入产出并不协调。千亿城市在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一定要立足于本地区的资源现状,充分把握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抓住机会,发扬优势,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从需求结构上来看,我国千亿的发展仍以出口拉动为主,但出口比例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产品出口比例与东部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在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出口这驾马车的拉动作用应得到更大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