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质”的提升思考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

2009-08-26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

科技智囊 2009年8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城乡要素

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

城乡社会一体化建设是一项重大,深刻而又全面的社会变革。当前,北京城乡一体化已经进入实质性的发展阶段。我们认为,从“质”的提升,思考北京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需要统筹城多发展,把握三点共识,还应注意处理好涉及发展前途的五大关系。

统筹城乡要素配置,把握三点共识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整个经济社会管理构架的重组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可以认为,统筹城乡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促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是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关键。统筹城乡生产要素资源配置,就是让城乡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资源顺畅流动,优化组合,高效利用,从而促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确保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立有序、协调的城乡大市场,促进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城多互通。由于我国长期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市场还未真正成为配置城乡资源的主要手段,城乡之间在人力、土地、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流动中存在着很大的障碍。因此,必须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要建立城乡沟通、统一、有序、协调的产品和要素市场,重点是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资金市场等。只有形成统一的城乡市场,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经济的良性互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

——建立城多发展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机制。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根本任务就是实现城乡要素配置一体化。只有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形成各种要素的合理流动,才能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城乡互补、融合、协调的发展机制,改变城乡发展中各自为政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城市先进生产力的聚集、扩散和辐射作用,以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为契机,带动农村与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形成城乡互补、分工合作、三大产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局面;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一体、相互推动的体制和机制,为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培训就业制度、义务教育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福利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科学转移,推进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以城市繁荣来带动农村进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产权制度,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将城乡土地统一明确到自然人和企业法人,按照与市民同样的标准对农民的资金所有权进行保护;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财税金融制度,各项经济政策向农村倾斜,加大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步形成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税制,实施城乡经济一体化管理机制,均等城乡公共服务,实现城乡税收义务平等,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

——推动城多联动发展的产业化道路,促进城多的协调融合发展。农村剩余人口的消化、吸收和转移,城乡收入差距的逐步缩小,最终离不开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发展。我国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工农业产业联系机制的研究与建设,改变传统的工业化路线,实施城乡产业化和价值链联动的路线,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首先,在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的允许范围内,鼓励支持各区县乡镇企业的发展,取消各种歧视性的市场准入限制,使各区县乡镇企业与城市工业在市场地位上平等,科学定位、合理分工,通过各种要素的转移和配置,形成分工合理、统一布局的现代工业体系。其次,通过各区县特色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的带动,把农业生产诸要素的配置和使用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将贸工农、种养加、农科教融为一体,从而增强城乡产业的关联度,促进城乡产业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

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处理五大关系

北京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过程中不仅要统筹城乡生产要素资源配置,还应该注意处理好涉及发展前途的五大关系。

处理好城乡发展的相互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关系。北京把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作为二元经济转型的目标,因此,必须遵循城乡经济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密切城乡间的内在客观联系,做到城乡之间的相互依赖,即城乡相互吸引、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资源连接配合,互补共荣。如果忽略了城乡发展的相互依赖性,二者都难以得到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当然也不可能促成二元经济及社会转型的成功。

处理好城市主导作用和农村支持作用的相互关系。在推进城多经济一体化中,城市和农村两方面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但二者的地位不同、推动作用不一样。总体来讲,城市由于其人才、科技、市场和经济等优势,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生产效率和较强的资本积累能力,因此,在北京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当中,城市起主导作用。农村由于本身产业的特点,起支持作用。当然二者也不能割裂开。相反,这正说明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特殊战略意义。城市可为农村生产提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供及时和丰富的信息及管理知识,可为农村培养和输送较高素质的人才,可为农村走向国际市场发挥桥梁作用等等,这些有形和无形的作用,会引导和带动农村加快发展。只有把城乡两方面的关系处理好,善于调动和充分利用这两方面作用,把两种作用统一起来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排除转型道路上的障碍,加快转型的进程和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处理好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关系。理论研究与实际表明,城乡一体化是比较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一方面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城乡资源通畅流动,优化配置城乡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对资源的调解存在着盲目性、滞后性、趋利性,也不能协调城乡关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不能自动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必须运用政府宏观调控,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城乡规划,提供市场不能有效提供的公共服务职能。只有坚持两方面的共同促进,才有可能促使转型的成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的实现。

处理好城多经济一体化建设近期和长期的发展关系。北京二元经济转型成功要以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强大而雄厚的物质基础为前提。目前,北京城乡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二元经济结构具有典型的高强度性,要成功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及城乡经济社会一体,任重道远,必将是个相当长的过程。因此,北京要有长期的战略规划,做好长远统筹规划,进行长远的不懈努力,逐步接近这个目标。另一方面北京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应该有一种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新世纪发展机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深化改革,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快调整城乡关系,用新思路、新举措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不断创新“三农”工作思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起来,妥善处理近期和长远之间发展的矛盾,北京城乡就既能加快融合、一体化发展的速度,又能健康顺利地向城乡社会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处理好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产业发展互补的关系。产业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本质要求。因此,实现北京市城乡经济协调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是要实现城乡产业协调一体化发展。根据北京建设现代化城市和创新型城市的总体要求,立足北京市各区区情特色,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企业为主、以资本为纽带,资源配置,开展北京各区县经济错位、互补的发展模式。即在北京中心城区和远城区逐步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根据各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选择适合各区发展的主导产业,逐步推进北京市产业结构的层次化和高级化。中心城区在继续发展传统商贸业的同时,应着重发展金融业、交通通讯业、现代物流业、科技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服务业;加快都市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无污染的加工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北京远城区的近郊区应突出工业强区,使近郊的城乡结合部成为城市工业转移和发展的聚集地、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的辐射地、现代都市农业的生产地;距离中心城区较远的远郊区(主要指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县、延庆县四个远郊区县)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

总之,在北京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城市离不开农村,农村也离不开城市。处理好城市与农村有机结合的关系将对城乡一体化大有作为。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城乡要素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月度监测数据(2008年11月)
改革开放三十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图示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