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化后进生工作之我见

2009-08-25周文灿

中国教研交流 2009年7期
关键词:因势利导教育者后进生

周文灿

我国目前的教育主要采取集体授课制形式,每一个班里的学生由于出生的环境不同,受家庭的熏陶不一样,于是造成了千人千面、性格各异,如果用统一的教育模式对待学生那显然是行不通的,作为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开源节流。如何因势利导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历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提出来以供同仁们参考。

一、施爱应一视同仁

全班学生都是老师的教育对象,老师对每个同学都应该一视同仁,切不可厚此薄彼。学生因家庭不同、经历不一样、环境迥异,于是导致了千人千面,听话的学生不少,调皮捣蛋者亦有之。成绩好又守纪律的学生老师自然喜欢,这无可厚非,但成绩差又不守纪律的学生一般都很难得到老师的青睐,甚至遭到老师轻则批评、重则处罚,这样学生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厌学的情绪自然产生。如果老师不及时采取措施的话,学生就只有走辍学这条路了。然而,教师的功能不是筛子作用,如果一遇上“双差生”就筛掉的话,试想还有几人能读到大学呀?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生物体,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大凡成绩差的体育特别好,劳动也很吃苦,有些动手能力还特别强。因此,老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优点,因为我们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能因智育差就将其一棍子“打死”。我们要想,学生毕竟是孩子,是一个等待老师用智慧、情感去雕琢的产品,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将孩子从生物体转变成社会人的过程。只要老师用爱心去教育,用耐心去培养,学生一定会按老师预设的轨道去发展。对此,我就深深记得,我在上七年级语文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学生名叫田慧,各科成绩都很差,第一个学期的半期检测七科总评还不满一百分,更令人头疼的是她除了平时不认真听课外,还隔三差五地违反纪律。班主任拿她实在没办法,各科任教师对她意见也比较大,几乎是失去了信心,我知道后主动找她好好地谈了一次,得知她父母已经离异,母亲已经另外组成了新家庭,已不再管她,父亲又常年在外面打工,平时就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可以说,她几乎是在没有父爱和母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平时很少谈及她的父母,甚至一谈起她父母就非常反感,我知道后主动地关心她,施以父母般的爱,处处照顾她,经常找她谈心,找她的优点表扬,慢慢地我发现她开始转变了学习态度,违纪的次数渐渐地少了。我又找了几个科任教师谈她的情况,共同来关心她,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期末考试中,她的成绩达到了班上的中等水平;上到八年级后,成绩居然跃进了班上前十名。有几个科任教师开玩笑说:“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呀!”由此看来,我们面对“双差生”要循循善诱,管教与管导相结合,一棵正待扶持的小树苗才能得以茁壮成长。

二、寻求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

任何一种成功的教育方法都必须有学生参与,如何得到学生的参与,如何让学生愿意参与,我想首推就是兴趣了。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提高学生的方法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教育是一项充满创造性、挑战性和艺术性的工作。艺术性在很大层面上就是指在提高学生兴趣上下功夫,一个班难免有调皮捣蛋的学生,我们作为教育者,应以正常的眼光去看待,因为他(她)们正处在青春发育阶段,精力旺盛,浑身是劲,时刻都在寻求方式释放体能,体能释放方式不当就成了教师眼中的调皮捣蛋,再加上好动者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较少,成绩自然要差些,如果老师处理不当或歧视的话,那就必然形成恶性循环,成绩越差就越不想学,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我们作为教育者要知道,他(她)们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在学习上尝不到半点甜头,他(她)们不闹不搞小动作才怪呢。对此,教师只能慢慢引导、逐步过渡、提高兴趣、树立信心,正确合理地把他(她)们的旺盛精力引导到学习上来。因此,我深深认识到,身为人民教师,必须要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原则,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我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坚持做到上好每一节课,上课前吃透教材,研究教法,上课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效。“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不断努力,学生对学习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期末检测,我班教学成绩名列全校前茅。

三、对待学生要真心

所有老师都有同感:调皮的学生天资聪颖,思维敏捷,脑子特别好使。由此看来,后进生并非朽木,如果老师诚心跟他们交朋友,常与他们谈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就能因势利导,教育就能有的放矢。作为教育者,只要找准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工作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其实,老师要做到这点并不难,只要平时多与他们接触,多关心他们,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就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体会到老师的温暖。你捧出了一颗真心对待他们,他们也会掏心窝地跟你说他们的心事、表达他们的观点。这样,老师就会很容易地找到问题所在,然后施以行之有效的方法,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总之,老师对学生只要捧出一颗爱心、施以耐心、辅以恒心,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因势利导教育者后进生
浅谈课堂应变技巧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浅谈转变“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怎样与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过招”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