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2009-08-24李亚
李 亚
《语文新课程标准》主张语文学习个性化,阅读个性化。这种主张对于摆脱长期以来程式化阅读的弊端,使阅读回归真实,走向科学将产生良好的影响。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是文学作品本身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决定的。同时,阅读者个性的性格、学养、阅历等又是千差万别的,对同一可能会产生的不同的联想想象、不同感悟,从而产生不同的理解和体验。多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理解被特定的社会观念束缚,课本、教参、教师、专家对作品的解读走向了单一化、概念化、同一化的死胡同。本专题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形象、甚至艺术鉴赏的多样性丰富性的认识,发挥阅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独特的、个性的、有价值的理解,提高阅读的效果。同时,学生在完成这次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多角度的解读,对比阅读,不同见解的讨论,对不同见解产生原因的研究探讨,以及创造性的续写等多种方式方法,使他们在研究整理、合作争鸣、发展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一、个性化阅读的基本内涵
个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对于阅读活动而言,个性又意味着什么?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个性化阅读行为。
1.自主性
个性化阅读的第一个特征是自主性。何谓自主?就是在阅读活动中要以学生自己的研读为主,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积极思考,自己来把握、分析和鉴赏课文,使阅读活动建构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而我们现在阅读教学的一个缺陷就是教师对于课文总是唯恐讲得不够深入、不够透彻,从字词的分析、重点段落的剖析到文章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的诠释,方方面面都要讲到,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的指导权。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去代替学生分析课文,而是设置一些开放的情境,提供一些线索,及时对阅读活动进行点拨,重点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把握文本,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
2.创造性
文本给读者留有不确定性的空白,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充。读者必须依靠自己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密码,这也就是发掘意义的过程。读者在发掘和填充空白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一次再创造。所以,阅读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由于读者个人的前经验不同(心理学上称之为图式),当然在阅读活动中对于文本的解释也不相同。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给每个学生多留一点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对于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从多角度对于课文的空白发表自己的意见,以丰富的想象力,开创性的思维来陈述自己的见解。
二、个性化阅读的多样性
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通常强调的是一种解读方式,一个标准答案,这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事实上,语文教材里的许多作品在主题、人物、内容上没有定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足以说明具有丰富内涵的优秀文学作品是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解读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学作品的教学是对原著的一次再创造。因此,在上文学作品鉴赏课时,一定要讲究方法,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主题、人物、内容等方面作多样性的解读。只有这样,才能够既探索作品的精髓,又拓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是文学作品本身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决定的。而阅读者个性的性格、学养、阅历等又是千差万别的,对同一形象可能会产生的不同联想想象、不同感悟,从而产生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本文以《孔雀东南飞》为例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进行简单分析。
《孔雀东南飞》的主要矛盾是刘兰芝和焦母的婆媳关系,婆媳关系历来难处。焦母说刘兰芝“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兰芝则觉得“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两个人彼此不满,这才是导致悲剧发生最具体的根源。
来看“夫妻话别”一段:
“……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刘兰芝盼焦仲卿再接她回去,并立下誓言:“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可见她并不想真的离开。
如此看来,自请遣归是假的。只是事情的发展由不得她,自遣成为被遣,弄假成真了。
那么,不想离开,却自请遣归,她做给谁看呢?
只能做给不想自己走的人——焦仲卿——看。焦仲卿受到刺激,挺身而出,“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他勇敢地质问焦母。
这才是兰芝要的效果,联合焦仲卿,共同抵抗焦母。
从后文情况来看,兰芝也一直在等焦仲卿,刘母让允婚时,她说:“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刘兄问她“其往欲何云”时,她允婚了,原因除了“处分适兄意,哪得自任专!”还有一个原因“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觉得回去无望才允的。
德国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在《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一书中认为“每一阅读瞬间都在刺激记忆,而被激发的记忆则能够通过不断调整视角的方法使各个视角活跃起来,并且逐一个性化”,个性化阅读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