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探究式教学的心得体会

2009-08-24胡晓声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史料历史教材

胡晓声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探究性教学模式以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彰显课改理念而广受重视。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开展探究教学,本文试从以下方面提出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教学内容的选定

内容选择应该考虑课标要求,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进行探究教学的。具体来说,对学生有探究的价值,能激发学生思维火花,调动其主动参与意识,通过探究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将历史知识转化为自己认识的素材,才是适宜的教学内容。例如讲授鸦片战争这节课,其中必然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历史结论即“落后就要挨打”。可以说这是我国近代百年屈辱史的一个重要教训,是我们付出惨重代价才换来的,不应该轻描淡写让学生记住完事,而要深刻挖掘其内涵,让学生通过讨论充分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国家独立富强的重要性,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其中关键就在于让学生“主动探究”,因此设问必须切合学生思维实际,力避空泛和太专业化,容易引发学生共鸣,带动其探究兴趣。我在授课时就向学生提出了如下一系列彼此关联的问题:衡量一个国家落后的标准是什么?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真的落后吗?落后就一定会挨打吗?落后和挨打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呢?有落后但是不挨打的例子吗?能举出弱国战胜强国的例子吗?我们中国的落后是挨打的结果吗?承认我们现在落后吗?如果现在我国遭遇外敌入侵,怎么应对?甘心挨打吗?通过这一连串问题的讨论,学生的思维很快就被调动起来,在热烈的气氛中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不乏精彩的辩论,最终加深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材料的引用与新情境的创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摆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忆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论证重要问题时,首先应对相关的史料进行精心选择,适当编辑,使之呈现方式多样化,丰富化,创设出一个让学生趣味盎然,耳目一新的情境,以此激发其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运用所学知识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利用这种信息完成对历史的探究。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首先把目光放到课本内容上,充分挖掘使用教材中提供的史料。因为这些史料基本上是教材编写者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取的,和正文内容相互补充,具有无可比拟的情景性、典型性和启发性。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嚼慢咽”,对一些冷僻字的读音、字义或难懂的典故,适当给予讲解,确保学生读懂。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分析这些史料是怎样说明、解释,补充正文的,从而加深对正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证据”与“史实”之间的逻辑意识,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科意识。

如我在讲授《甲午战争》时就先引导学生观察“时局图”,并提问:“在图片上你看到些什么?”学生观察后回答:“熊、蟾蜍、鹰、狮子等。”继续提问:“除了这些,再仔细观察一下,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这次有了新发现,“有各国国旗。”“国旗又代表什么呢?”“国家。”“这些国旗和你看到的其它信息又都是在哪个国家的地图上看到的?”回答“中国。”“再看看这些信息和国旗,它们各自在这幅图中的位置,这又说明什么?‘时局图究竟反映了哪里的、怎样的时局?如何理解‘不言而喻、一目了然?”学生再次带着问题去看这幅图,经过思考后,他们把这幅图的实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他们在中国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回答了出来。经过师生之间的问答,学生掌握了图片的信息和内涵,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侵略者和腐败昏庸的清政府的痛恨以及探究为何出现这种局面的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创造了良好氛围。

2.需要适当补充课外史料。教材中的史料由于受篇幅的限制,所以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给予添加。

三、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1.教给学生通过史料观察与思考

学习历史,必须学会通过对史料的判断、归纳、推理、分析,进而找出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与规律,必须通过解释摆在我们面前的证据来发现古人在想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想。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福尔摩斯,像历史学家那样去面对教材,面对试题,开动脑筋,探究根源。惟其如此,才能深刻理解历史学科的本质特点,才能培养起正确的科学的思维习惯。利用史料不仅为了使学生得出结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质疑。质疑是一种创新,而创新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基础知识之上。因此老师要精心策划,留出充分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进行知识迁移,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在这个过程中,重在看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以及获得见解的方式、途径;重在看学生在自身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有哪些新的开拓与进步。既要看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看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合作能力。

同时,质疑不是怀疑一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立场,防止出现随意否定一切的偏激思想,做到搜集史料全面,论证观点客观。

2.教给学生进行体验与反思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把自己假想成历史人物进行推理,要求用历史人物本身的眼光看问题,用他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去评价其行为。如果学生不能深入到事件内部,将无法达到对历史的真正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一种虚拟情境:“假如你能回到过去,要你通过向李鸿章进言来改变甲午海战失败的命运,你认为应怎么样劝说?有可能使北洋舰队走向胜利吗?”由此来引发学生的体验与探究。

猜你喜欢

史料历史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