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常识及解题方法指导
2009-08-24高文丽
高文丽
一、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咏怀为内容的一种文体。
1.把握“六要素”。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抓住它们,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结构,弄清中心事件,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明确人称。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采用第三人称,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需转换人称,使用第二人称便于抒情。
3.抓住线索。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抓住了线索,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把握中心大有作用。线索的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某一件有意义的实物为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3)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4)以时间为线索;(5)以地点变化为线索;(6)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
4.明确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倒叙指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使用倒叙是为了造成悬念,增强艺术效果;插叙是在叙述过程中,中断原来的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并丰富人物形象或情节。
5.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记叙文主要是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和说明等。
记叙,指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做的必要的交代和说明。描写,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做的绘声绘色的、细致的描写和刻画。它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为交代社会背景服务。议论,是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在记叙文中一般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的思想感情。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即直接抒情;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即间接抒情。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记叙文中的说明,从整体上看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二、记叙文解题思路与技巧
1.怎样概括记叙文的主题
我们通常所使用的记叙文这个概念,是一个大概念,包括小说、散文等。概括记叙文的主题,要根据文体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文章的主题是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内核。分析小说的主题,首先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综合考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看人物生存的环境,看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行动。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对主要人物的性格分析来总结概括。散文的主题,可以通过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途径来完成。记叙文当中常常出现议论或抒情的文字,这些文字往往起着画龙点睛、升华作品主题的作用,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如何分析人物性格
(1)分析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2)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及心理等描写;(3)抓住关键性词语;(4)分析写作手法的作用。
3.怎样理解文中某些词语与句子的含义
“文中词语的含义”是指词语在文章中的语境义。解答题目时,首先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分析语言环境。要联系上下文分析其相关语言信息。“句子的含义”,一般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体味和推敲这些句子的含义,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意和作用,包括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
4.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具体可感。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夸张的作用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排比的作用是句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加强节奏感。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5.怎样解答开放性试题
(1)评说类试题。这类试题的特点是答案多元化,一般不设唯一答案,允许和提倡答题者有自己的个性化的认知。所评论的问题大多是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是在方法、技巧上还应该注意。要注意把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即尽量客观地看待事物,实事求是地评价其作用和影响。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认识事物的本质、主流。注意抓住要点,一语中的,可以分为几点来讲,这样会显示思路的清晰,但评论不宜过长,面面俱到。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明,不必刻意追求文采。
(2)联想、想象类问题的解答。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所写内容是非现实的,而是通过答题者的思维再创造的。因此答案就不会是唯一的,值得注意的是它虽然是主观性极强的试题,但是无论是联想还是想象,都应该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即合于情理。
(3)心得体会类。这类试题的解答,要注意命题者所设定的具体要求,然后紧密结合阅读材料的内容谈体会。这样才会避免出现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问题。另外要注意定位切入点,即在要求允许的范围内,选择体会真切、认识深刻的一点来谈。
(4)知识迁移类。这类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知识、生活积累,考查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等。这类试题大多是课外阅读积累的内容,需重视平时的积累,做个有心人,注意摘录、记忆、思考,这样才能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5)探究问题类。这类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这类问题,首先是离不开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和准确把握。其次是探究的结果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一味追求新奇而失去其可信度。
(6)比较类。这类试题需要注意整体感知,除此之外,要注意比较的点,即从哪些方面作比较。有的试题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有的则需要自己去确定。如果是后者,要注意从宏观上去感受,切入点要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