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09-08-24吴军利
吴军利
【摘 要】 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就强调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重视实践活动和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生;数学;主体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体验,学会在教学活动中参与活动。提高学生创造力,训练学生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更应当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数学教学中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数学的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内容。课程内容应当成为学生从事观
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的生动素材。多年来,数学课成了许多学生最头痛的一门学科,其原因是课堂中的照本宣科、纸上谈兵,造成课堂气氛死板,学生兴趣不浓,而且严重脱离实际生活,使数学的学习不能做到活学活用。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做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春、夏、秋、冬”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接下来向学生介绍,有一种数叫循环小数,什么样的小数是循环小数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探索的兴致被充分调动了起来,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计算、观察、交流,学生在趣味盎然中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如,我在教学乘法简便运算时,推导“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这个规律,我采用这样一个故事开导学生:国庆节期间,我家来了许多客人,准备买一些饮料,我来到商场,营业员热情地向我介绍各种饮料的价钱,最后我相中一种每盒12瓶,每瓶6元的饮料,根据来的人数我需买5盒,正当我算花多少钱时,营业员告诉我需付360元,我感到很惊讶:营业员怎么会算的这样快?你们想知道吗?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笔帐该怎么算。于是学生就自主地投入到探究新知识的奥秘中去。遇到困难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在学生自主探究
过程中,发挥其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爱玩是中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中,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新授知识转化成“玩耍”活动,创造这样的氛围以适应和满足儿童的天性。首先,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就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点做起:①与学生平等相处。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生动有趣等一系列行为换取学生心目中的较高威信,然后才能在学生面前具有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始终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学生给予尊重、理解和信任,这样就能激发起他们的上进心。②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以勉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张扬个性。教师要善于组织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以便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上讨论课时,我精心设计好讨论题,并且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然后让学生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氛围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既促进了思维表达能力的发展,又挖掘出学生主体的学习潜能。
三、设计开放性问题,改革传统练习题模式
开放性问题的解答,学生必须动手、动脑、动口自行获得答案,教师不能填塞、硬灌与代替。学生在各自的最近
发展区学习,潜在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是分析、解决问题的主体。没有学生积极的参与,不可能对开放题作出解答。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提出问题,引导和组织学生解决问题,对学生的不同答案作出评价。既照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解题水平,又鼓励优秀学生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案。在问题的解答上,教师是启发者、鼓励者、指导者、示范者,师生间应互联互动,合作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
四、采用合作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的氛围中,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从而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理念。例如:在执教“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节内容时,我设计了如下环节:①六人一组,每人任画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②观察、比较所画的图象,你们认为是什么图形?③找出你们所画图象的函数的k、b的值,再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k相同的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④根据k的值进行分组,比较函数的图象,你们由此发现k对函数图象有什么影响?⑤根据b的值进行分组,比较函数的图象,你们由此发现b对函数图象有什么影响?⑥总结出,当k、b取不同值时,一次函数分别经过哪些象限。学生在我的引导启发下,通过合作、讨论,很快认识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在这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都“动”了起来,没有“旁观者”,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加强合作交流,重视应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在学习中体验,留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所学知识内容进行完整、系统、科学地优化设计,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使每一节课都能焕发出创造的光彩。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