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比较法,培养学生生物课学习能力

2009-08-24孙志文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生命现象比较法事物

孙志文

比较法是生物教学中一种常用的,用来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异同的方法。同中求异,是求异思维,就是抓住事物的个性,防止雷同混淆,有利于掌握事物的特征。异中求同,是求同思维,要善于抓住事物的共性,有利于掌握事物的本质。比较法即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又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一、生物比较法教学的作用

初中生物学,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现象,学习生物知识,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难题。采用比较法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比较法教学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比较教学法可使学生建立起知识的内在联系,把一些零散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然后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生物学知识,本来有它固有的联系,在编写教材时,为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而将它们分门别类,分割开来,编入不同章节中。但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分散了的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选择合适的时机将不同课时的知识集中起来,阐明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如讲动物的呼吸方式时,把各种动物的呼吸器官进行比较,了解动物由低等到高等进化过程中呼吸器官的变化规律,就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动物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动物的呼吸器官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进化的,动物的呼吸方式会随着动物的进化而更加复杂,呼吸效率也会逐步提高。

2.比较教学法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学生认识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把那些相近的概念、意义区别不大的动植物特征互相混淆,理解不透,解答相应的问题时感到非常困难,不敢肯定自已的答案。这种困难只有通过比较进行区别,突出各方的特点,找出它们的异同,才能避免混淆和张冠李戴,牢固而准确的掌握好所学知识。

3.比较教学法能起到或加强直观作用。比较法能使抽象微细的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具体形象化。借用学生们熟知的一般事物加以类比,可使生物知识更直观、更形象,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比如说草履虫外形像草鞋,人的心脏大小与自己拳头的大小差不多等等。

4.比较教学法是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比较法是学生理解知识和锻炼思维的基础,即比较是一种逻辑思维方法。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特点只有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地显现出来。因此,采用比较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肺通气与人体的气体交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必须用比较法,从逻辑上找出两个过程中可对比的方面:交换场所、交换、气体的成分、气体交换的过程、物质的变化、能量转化等等,分析出对立面和统一面,总结出答案,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比较过程中,学生即学得了知识,又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二、比较法的类型及其运用

中学生物学主要是讲述生命现象的共性和个性,这些生命现象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而生命现象的多样性又决定了比较法的多样性,一般情况下比较法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类比。就是根据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系统性,进行类型或类别比较的方法,所以类比法又分为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前者是把同类的各个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共同性和相似性,进行归纳教学的方法。如在讲授地下茎时,将其特点分别与地上茎特点作相应比较,这样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获得新的知识,建立起同类的概念。后者是把不同类的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特殊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的教学方法。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比较,可使学生在原有两栖类动物知识的基础上,列出两栖类动物与爬行类动物的异同点,经比较学生不但复习了旧知识,而且还很轻易的掌握了爬行动物的有关知识。

2.历比。历比就是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将某一生命现象发生发展历程分阶段进行比较的方法。如将绿色开花植物各类的根(或茎、叶),按进化程序比较,可帮助学生具体生动地认识到:植物的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历程。又如在排泄一节的学习中,几种液体在成分上的不同常让学生混淆,教师可引导学生历比。因为,尿的形成有一定的顺序,根据肾单位的结构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可比较血浆、原尿、尿液等几种液体所含成分的不同。

3.寡众比。寡众比就是将同类中的一事物同众事物比较的方法。一般以一事物为圆心,与众事物分别比较,而众事物之间不进行比较。如把昆虫类、甲壳类、珠形类、多足类四大类的比较,只要掌握了昆虫类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比较引导出其它三类的特征。通过这种寡众对比学习,起到了强化其一,巩固其它的效果。再如,茄科与锦葵科、蔷薇科、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分别进行比较,强化对茄科主要特征的认识和记忆。

4、综合比较。综合比较就是把一系列的各个生命现象的各方面进行比较的方法。一般用在总复习末期,将一本教材的内容,分纵类和横类,综合整理,让学生灵活运用上述各种比较法,掌握个别和整体知识的网络关系,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

三、运用比较法需注意的问题

1.可比性。比较法最主要的特征是有共同的比较基础,因此,在运用比较法时,首先要注意它的可比性,并不是什么都可以比,如人体的消化和呼吸就没有可比之处。

2.广泛性。比较法不受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限制,为了全面掌握知识就要全面对比,即凡是有联系的都拿来比,不同类型的生物之间可以比较,同一类型的生物的不同结构和功能也可以比较,不但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即可以图形比较,也可以模型比较。

3.突出性。为了重点掌握知识,在可比性的前提下,应注意在全面比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比较。如在种子结构的比较中,首先比较出相同点,再比较出不同点,最后归纳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4.简明性。比较要抓住关键,画龙点睛,点中要害切忌长篇大论。如对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比较,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能够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外界环境的影响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其答案字数不多,却非常准确,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5.贴近学生思维要求。运用比较法时需要“就地取材”,直观形象。不要找那些学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对象,更不要找那些比本体还要复杂,令人费解的对象。

6.灵活综合应用。由前所述,比较法虽分几种,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纵横交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生物教学中,可根据知识的特点和需要,灵活运用。

所以,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充分利用比较法不仅有利于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的性质,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特性的理解。教师使用比较法,便于抽象知识的讲解,化难为易,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学生掌握比较法,可以帮助他们感知、识记、理解、综合运用生物知识,拓展思维,提高学习绩效。

猜你喜欢

生命现象比较法事物
比较法:立法的视角
奇妙事物用心看
管窥“浮沉比较法”在脉诊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