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政治教学小探

2009-08-24张俊肖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政治课主体理论

张俊肖

一、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

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直观的现代化的多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展师生双边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提高觉悟。

1.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

掌握教材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实行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条件。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必须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及主要知识点。另外,还要了解当前的形势,任务,社会实际及学生思想实际,并在此基础上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这样教师在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层次清楚,引人入胜,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点拨教学,解决学生难题

教师在学生有疑难问题时,应通过启发诱导,指点方法,使学生获得正确认识。这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效果要好得多。

好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做的其实只有一件事:千方百计地创设教学情境,不断唤醒学生蛰伏的主体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掌握“会学”的本领,提高“会学”的能力。点拨教学要点题目,点要点,点重点,点关键,拨难点,拨疑点,拨思路。所有这些方面,归纳到一点就是要指点迷津,拨亮思维。使学生明了思维的起点,思维的流向。点拨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扫除思想障碍,发展思维能力。一般来说,“点拨”由教师的“点”和“拨”两步来实施,其操作要领是“点”出问题,“拨”动思维,或者说是“点”明思维的起点,“拨”正思维的流向。为此,我们尤其要注重学生思维障碍的分析与研究,思维障碍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思维过程的中断,思维方向的偏离和思维逻辑的混乱而不能获得正确结论的现象。

教师要把握点拨的时机适时而点,相机而拨。所谓时机,是指人们进行某项工作时必须依据的客观条件。时机不成熟,时机不得当,干什么事都难以成功。治国讲“把握机遇”,作战讲“抓住战机”,点拨教学必然也得讲究“时机”,即“适时而点,相机而拨”,或曰“当点则点,当拨则拨”,点拨要掌握火候,恰当好处。

点拨教学最重要的是掌握点拨的技巧,要善于将教师的主动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教师在心目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自觉能动的,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的人。就点拨教学而言,目前存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要研究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似乎可以说,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二、政治课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

有效的途径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经常地学习党的大政方针、关心国内外大事、经常了解变化着的学生思想,并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备课,展开教学,使教学“有的放矢”。当然教学应以教材为本,离开教科书的随意发挥是不可取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最佳途径。

现代教育观告诉我们:教学必须是开放式的。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也就是说,教学局限于课堂,内容局限于理论,方法局限于灌输的方式已为时代所弃,现代社会中新的形势、新的内容层出不穷,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新问题、新现象不断涌现,并且不断渗透、冲击到教育之中。要想把学生培养成时代的“弄潮儿”,就必须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观点正确地、辩证地、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教育同时也是有针对性的。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注意用教材中的观点和原理去回答、解决学生中的具体问题、“生活热点”,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从而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已的实践,努力做到知与行的统一,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三者统一。所以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能够联系一些实际问题来传授知识,进行教学,就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因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在这一基础上析事论理、事理交融,使学生去积极探索,掌握理论知识、提高思想觉悟。在这一方面,我在前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曾经作过努力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目前,在政治课教学中,由于政治课教材浅显易懂,可读性强,再加上有些教师对政治课教改认识上的偏差,于是出现了忽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倾向,偏面追求教学形式新颖别致和课堂气氛的生动活泼,把政治课变成了社会分析课、时事政治报告课,国家新闻政策发布课,忽视了基本理论的传授和训练。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对理论一知半解,在联系实际时往往就事论事,不能从理论的高度去分析问题,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更不能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最终也达不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结合,背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初衷。

除此之外,政治教学还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任何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只有反映时代基本要求,回答时代基本问题的理论体系才是正确、科学的,与此相应的理论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承担着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繁重任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重要教学内容,使中学生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有比较明确的认识。问题在于,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生活的青年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对当代世界的发展变化与中国的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对各种复杂现象和疑难问题作出回答,以增长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实际问题的本领。

猜你喜欢

政治课主体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