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积累及运用新题型备考

2009-08-24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09年41期
关键词:字音物候字形

张 亮

●考点阐述:

今年中考“语言积累及运用题”所出现的新题型主要表现在把各考点综合起来进行考查。如:字音、字形、书写同考;文学常识与古诗文默写联考;用规定的修辞进行表达;名著积累与赏析联考等等。把各考点综合起来进行考查,无疑增加了考试的难度,但只要找准方法有的放矢地训练,明确解题思路,就能提高答题能力。我们要轻松解答出此类新题型,在复习时就要做到:一、把知识点、考点分成专项扎实复习。把《新课标》对“语言积累及运用题”拟定的目标细化,形成各个考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各考点逐一进行积累、运用,培养考生解答该考点的能力。如字音、字形、书写同考题,它共考查了三点,即:读音、会写3000个左右常用字,运用正楷字或行楷字体书写。复习字音时,在掌握《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识记形近字、多音字、易读错字的读音;复习字形时,在了解汉字四种造字法的基础上,还要有意识地科学区分、识记形近字、同音字、义近字等一些常见错别字。当然,字音、字形结合起来积累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对于书写类考点,我们平时训练时只要有意识地运用正楷、行楷字体书写,考试时,就能得心应手。如能将字音、字形、书写联系在一起复习,就更能提高复习效率。二、在阅读、作文,特别是平时学习中训练、落实、掌握“语言积累与运用题”的各个考点。做到这一点,就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我们的积累与运用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轻松面对考试。

●典型例析:

一、字体赏析

对右侧书法作品字体的判断无误的一项是()

A.正楷B.行楷

C.行书D.行草

(2009年桂林市、百色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题)

解析:此题出新在让考生判断字体,综合考查了考生的积累、运用和赏析能力。它的设计完全符合《新课标》中“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这一要求。行楷字与正楷字的区别是,行楷字有“连笔”和“省笔”两大特点;正楷字要求把每一个笔画的起笔、收笔都交代清楚,讲究工整规范。

参考答案:B

二、字音、字形、书写联考题

先将成语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或更正错别字后的正确字写在括号内,再用正楷或行楷把成语抄写在田字格里。

忍俊不jīn()chà紫嫣红()

言简意该()不屑置辨()

(2009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题)

解析:此题出新在将字音、字形和书写联合起来考查考生。启示我们平时积累字(词)时要将读音与字形结合,并要用正楷或行楷正确书写。

参考答案:禁姹该——赅辨——辩

三、文学常识与古诗文默写

读下面一副对联,从下联中任选四个短语,写出短语所涉及的人物姓名,并默写一句他作品中的诗文句子。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我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吾山庄。

示例:相如赋——司马相如——“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出新在将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同该作者的古诗文句子相结合,综合考查了考生的积累能力。此题启示我们在积累作者的姓名时,还要注意积累他的别号、别称,谥号等,同时多读他的著作,积累他最经典或最具有代表性的诗句。

参考答案:少陵诗——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摩诘画——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左传文——左丘明——“邻之厚,君之薄也。”司马史——司马迁——“苟富贵,无相忘。”

(同一作者的同一篇目即可)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在不增删文字的前提下按要求改写句子。

(1)突出和强调“孤孤单单”:我仍然感到,我只是一个孤孤单单的人。

(2)突出和强调“不止一次”:节日的礼花不止一次地点燃我心中的火种。

(2009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题)

解析:此题出新在联系生活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多注重运用语文知识。

参考答案:

(1)我仍然感到,我只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

(2)不止一次地,节日的礼花点燃我心中的火种。

五、用规定的修辞进行语言表达

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用排比句概括苏州的美。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哪怕是一木一石,它也是那么优雅,那么庄严。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含蓄也是苏州的美。要是不下一番搜寻的功夫,你就别想领略它。苏州人从来不喜欢在你面前夸口。他只是带着恬淡的笑容,引你走到那儿,直到你在他面前发出大声的惊叹。苏州的美还呈现出它的多样性。在苏州,你喜欢古朴,请到沧浪亭;你爱好清幽,就去拙政园;你喜欢疏朗,不妨到怡园;你倾向于深邃,这儿有狮子林。

(2009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题)

解析:此题出新在同时考查了考生的信息筛选、概括和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的能力。启示我们在平时阅读时注重训练自己的信息勾画、筛选、组合等能力;在积累、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基础上多在答题、作文特别是在生活中反复运用。

参考答案: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苏州的美是含蓄的,苏州的美是多样的。

六、名著阅读

(1)阅读选自名著《水浒》中的一段文字,做后面的题目。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

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情节。

人物:________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所列小说中的人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从所提供的两组人物中,任选一组进行比较。

第一组:林冲和武松第二组:诸葛亮与周瑜

答:(1)我选第____组

(2)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

解析:此题不同于仅考积累的名著阅读题,它重点考查了考生名著阅读的过程及表达观点的能力。启示我们一定要实实在在地阅读名著,不要为应考而背诵名著的一些文学常识。在阅读名著时,除了解、识记相关信息外,还要把该名著中的不同人物以及不同名著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进行比较阅读,力争谈出自己的观点并能简洁、完整地表达。

参考答案:

(1)吴用,智取生辰纲智取大名府智取文安县排九宫八卦阵等。

(2)第一组相同:都本领高强,有勇有谋,好结交好汉。不同:林冲是禁军教头,处事谨慎,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武松秉性刚烈,嫉恶如仇,有仇必报,有恩必报。第二组相同:都有治军才能,充满智慧,有儒将风度。不同:周瑜心胸狭窄,诸葛亮小心谨慎,谋事周密。

●实战演练:

1.下列词语中,黑体字的读音和字形都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侍(sì)候波澜(lán)屏(píng)障阴风怒号(háo)

B.讪(xìan)笑绯(fēi)红造旨(yì)颔(hàn)首低眉

C.伎俩(liǎng)拂(fú)晓熹(xī)微恪(kè)尽职守

D.窥伺(cì)迸(bèng)射收敛(liǎn)顶礼膜(mó)拜

2.请介绍7-9年级课本所涉及到的中外著名作家各两位。(包括:作家名、所处时代、代表作及每本作品中你最欣赏的句子)

中国著名作家:

中国著名作家:

外国著名作家:

外国著名作家:

3.我们在八年级上册学了《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它告诉我们什么叫物候、物候学及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几个因素。我国古代诗歌中,许多诗句含有物候规律,如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一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此诗就包含物候学上的一个规律:高下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植物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夏秋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请你再举一个含有物候规律的诗句,并说明其中的物候规律是什么。

诗句:

规律:

4.趣味标点。解放前,北平的一次大学入学考试,有一道数学题是这样出的:三角几何共八角。三角三角,几何几何?乍一看,题目如文字游戏,有点滑稽;但深一层考虑,又令你仿如坠入云里雾里。其实,这是一道小学算术中的加减题,简单至极。命题者用心良苦的目的是考查考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当然有能力解答此题。请你给此题加上初中所学的一种标点符号后再解答。

加上标点符号后的数学题:

答案:

5.下面是一段赏析苏东坡的《水调歌头》的文字,请根据这段文字及你对这首词的理解在加线处至少运用一种修辞续写几句话,使这段赏析更加完整。(60字左右)

古人诗中吟咏中秋的篇章,不计其数。流传最广的,也许应属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苏东坡在中秋之夜把酒问月,怀念他的弟弟苏辙(字子由),也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表达的美好祝愿。仿佛是诗人和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情趣,又有理趣,耐人寻味。它的意境豪放而远大,情怀乐观而旷达,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并谈谈启示。

永川民工李树鹏痴迷写作,上夜班4年,写成30万字的长篇小说《茶竹恩仇记》。昨日,李树鹏抱着他的书稿,向记者打听出书事宜。

年过六旬的李树鹏是永川区陈食镇六家岩村农民,高中读了一年,因家庭成分不好,回家务农。期间,尽管家境贫寒,老李背着妻子参加了4次文学创作函授培训。1993年,为给两个儿子挣学费,老李来到省城,白天干苦力,晚上搞写作。从2005年起,老李利用守夜的时间,动笔创作酝酿了十年的《茶竹恩仇记》。老李在南坪步行街一鞋城守夜,4年来,他每晚就着昏暗的灯光,写作到深夜,不会电脑,就用钢笔在自制的稿纸上写作。为把一个章节写满意,他最多曾写过8次。几年前,分50章共30万字的小说终于完稿。

“不错,很多地方显示了专业水平。”看过老李《茶竹恩仇记》初稿的作家何先生告诉记者,《茶竹恩仇记》以永川地区的开发建设为背景,讲述了李、王、陈、朱四家三代60年的恩怨,小说结构合理,思路清晰。

新闻标题:

启示:

参考答案见下期

猜你喜欢

字音物候字形
论沈宠绥运用《洪武正韵》辨正水磨腔入声字音
海南橡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物候特征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灰枣’及其芽变品系的物候和生育特性研究
5种忍冬科植物物候期观察和比较
约旦野生二棱大麦在川西高原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分析
《诗集传》叶音与宋代常用字音——叶音同于韵书考论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