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继续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2009-08-21

继续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继续教育角色定位教学活动

郑 瑶 梁 斌 高 英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作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继续教育的培训教师也感到了更大的压力。本文从培训教师的角度对目前培训的情况进行了思考,并结合培训教师的角色定位,探讨了为提高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应开展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培训;角色定位;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724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如今又将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考试作为各级中小学教师的一个评价指标,这无形使我们这些高校作为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培训教师(培训者)感到了更大的压力。如何更好地进行培训,如何将培训内容更好的体现出来,使受训教师(被培训者、培训对象)真正的体会、学习到知识,在培训中培训教师应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些常常是培训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培训中培训教师的优点和缺点

在兵团教育局的安排下,将石河子大学作为兵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主要培训点。不同学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由相关专业的学院承担,师范学院主要承担地理、物理、数学等学科,化工学院主要承担化学学科,体育学院主要承担体育学科,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主要承担计算机学科,生命科学学院主要承担生物学科等。每一学科的继续教育项目中都设有信息技术模块,该模块的培训主要由各学院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承担。在培训中,体现出了一些特点:

(一)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各学科的信息技术培训教师在承担培训任务之前,已参加过一些项目的培训,如兵团英特尔@未来教育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中央电教馆的“三种模式”的培训等,具有了在教学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如何将信息技术和课程内容整合的一定理论基础。

(二)有一定的灵活性

在培训前根据兵团的培训要求,各学院在信息技术模块的培训中,都预先安排好了培训内容,但在培训过程中根据受训教师的情况,培训教师可适当调整培训内容,使培训“人性化”。

(三)和受训教师交流

在培训中以提问、讨论的方式,在培训后以QQ群、Blog、邮箱的方式与受训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受训教师的培训感觉及效果。

同时各学科信息技术培训教师也采用了参与式培训,问题式培训等教学方式。经过培训后期的调查,培训教师对各学科参加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影响,受训教师或是从教学方法上或是从教学理念上或是从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学到了一些知识。但是,这些培训效果离中央,离兵团的要求还很远,作为一名培训教师,应首先进行教学反思,从自身上寻找原因:

1未定位好自己在培训中的角色,不进行“主动”教学

培训教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都会是受训教师的“榜样”,培训教师任何好的做法,“新鲜的”想法都会被受训教师所发现、所学习。而许多培训教师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完全的教师角色,被动的接受培训任务,被动的根据培训要求,将培训内容“全盘化”、“照搬式”灌输给受训教师,不主动思考、结合培训目标设计培训教学过程,不主动考虑受训教师的接受能力,未将继续教育中信息技术培训的关键目标——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学习和教学,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自如地把教育基本理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融合为一体体现出来。

2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有机整合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较薄弱

对于新知识的掌握,必须要经过学习、实践、探索、反思、再学习这样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才能真正学到知识,才能学以致用。虽然各信息技术培训教师在承担培训任务前都接受过相关项目的培训,但是那也只能说学到了一些皮毛,还缺少更多的实践经验。

3不进行自我提高,没有一个预定的教学活动进程安排

在培训中,培训教师应有以理论、实践“压倒”众人(受训教师),以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压倒”众人(受训教师),以沉稳的教学态度“压倒”众人(受训教师)的表现,而要具有这样的表现,必须经过“课下”的认真学习,仔细思考,也即意味着要进行一系列的课前教学活动和课后教学活动。而目前一些培训教师只有在该上培训课了,才想起来看书,这样在培训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受训教师走一片,培训教师无心讲的情况。

二、培训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培训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

培训前,培训教师是学生,必须要经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课程,准确把握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教育信息化等新理念,自觉地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和知识能力结构,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才能担当培训教师。培训中和培训后,培训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学生,培训教师要将自己所学的内容以一定的方式教给受训教师,使受训教师学到新技术、新理论;同时整个培训过程又是培训教师一个学习的机会,向受训教师请教具体问题,和受训教师交流、讨论,和其他培训教师的交流、讨论,对自己的教学反思,都是培训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

(二)培训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评价者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不再是全程的教师,不再是“只管讲”的角色,而应是培训过程的引导者,指引受训教师如何自我学习培训内容,如何设计教学案例,体会新教学理念;同时也是受训教师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者,对受训教师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个人意见,引导受训教师学会自我反思。

(三)培训教师既是设计者又是参与者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说一说就行了,也不是简单的在教学过程中能用计算机就行了,它是一种内在的潜教学理念。在培训中,培训教师要将这种潜在的教学理念表现出来,才能使受训教师理解、接受、认可其优点;培训教师在培训前必须自己设计或借鉴教学演示案例,精心设计整个教学系统,才能将外在的信息技术手段与内在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理念如何结合表现出来。在培训教学过程中,由于受训教师的身份特点,可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换,培训教师也可以作为一名“受训教师”,与其他受训教师结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也可以以一名“受训教师”的身份展示自己的“作品”,接受其他受训教师的评价。

(四)培训教师既是探索者又是体验者

作为培训教师要用开放的、研究的、积极的姿态对待学习、工作、生活,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才能使培训更生动、更有效,才能不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作为培训教师要真正为教师着想,为教师

服务,最重要的是开发出适合兵团各级各类教师需要的培训教学体系。针对兵团中小学教育和教师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以研究的态度反观自我,反思现状,要善于有实践后回顾性的反思,有实践过程中的反思,还要有突出总结经验教训的实践前的反思。

三、反思、整合培训教师教学活动

经过对培训教师的角色定位,结合目前培训中培训教师存在的优点,及对存在的问题思考后,按照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三个阶段,探讨作为培训教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应开展的教学活动。

(一)培训前

1明确任务、对象、阶段

培训前,培训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本次培训的目的,按照兵团的培训要求,在每次的继续教育的信息技术项目培训中,不光是使培训对象学习一些计算机操作知识,还应使培训对象转变其教学信念,明白信息技术与课程知识整合的重要性,学习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表现课程内容等;其次培训教师应明确培训对象的整体情况,是中学教师、小学教师还是其他类型的培训对象,明确培训对象后才能根据不同类型的培训对象进行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教学活动的设计。

2交流学习阶段

作为信息技术培训教师,除了应该掌握必须的信息技术内容外,还应该了解各学科的培训要求、目的、发展动态等,这样在培训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和课程内容整合的理念表现出来。培训教学团队集体备课,利用QQ、邮件、Blog、面对面会议等方式进行交流,互相了解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发展动态等内容,讨论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和课程内容整合,并各自设计相关的案例。各子培训教学团队中的每个成员演示自己的设计,谈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问题,所有成员则评价、提问、讨论、交流、总结,使得培训教学团队中的每个培训教师可互相学习,吸收、提炼精华,整合优点,反思,总结,互相促进,加强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提高每位培训教师的整体信息素养,更好地承担培训任务。这一阶段可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3前期调查阶段

除了解培训对象的整体情况之外,培训教师还应了解培训对象的个体情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进行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的设计,尽可能使每位培训对象都能掌握培训内容,满足培训要求,达到最终的培训目的。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在培训前对培训都抱有很大的期望,都希望能通过培训有一定的收获。因此,在培训前加入了调查阶段,通过兵团信息技术学会QQ群、兵团信息技术网、邮件、下发文件等手段,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各师将要参加继续教育的各学科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其计算机能力、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对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看法、信息化教育的教学信念等方面的情况,这样基本上对每位受训教师可有一个大致了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调整教学内容,开展有针对性教学活动。

(二)培训中

在培训过程中,采用弹性教学模式,培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对受训教师进行观察,多与受训教师进行交流,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也可根据培训对象的掌握程度,调整培训对象的分班和分组情况,掌握快的可从基础班调整到提高班。

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要始终保持谦虚、和蔼、耐心的态度,不能表现出不耐烦、不屑一顾的态度。虽然是培训教师,但并不一定说你任何方面都比受训教师强,培训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

在培训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分阶段培训规律,依照示例、合作、评价、互动、范例、创新整合、演示过程,使问题、交流贯穿于整个培训中。

(三)培训后

1教学反思阶段

培训过程完成后,培训教师根据每一位受训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反馈意见,以及教学过程中受训教师的案例进行教学反思,从培训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两个方面总结出此次培训过程中好的方面和欠缺的方面,并写出培训教师培训心得。

将自己的培训心得、受训教师案例和培训教学团队中的其他培训教师进行交流,吸收其优点,整合出自己的教学心得和案例。

2后期交流学习阶段

培训完成后,培训教师仍然继续利用网络、电话等方式和受训教师进行交流,受训教师——中小学教师将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一些案例告诉培训教师,而培训教师也可将他们的教学心得发给受训教师,大家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总结和反思

以上是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继续教育的培训教师角度出发,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培训质量,针对目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培训教师的角色,探讨了培训前、中、后不同阶段培训教师应开展的活动。作为一名培训教师,无论进行什么类型的培训都是一个自我学习、相互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但首先要认真对待,精心设计,学人长处,反思总结,多交流,多充电才能真正担当培训任务,才能真正提高自己。但在不同类型的培训中还需考虑到培训时间、培训条件、受训教师的学校实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培训教师开展的活动要更详细,更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吕林海,教师教学信念:教学活动中技术整合的重要影响因素[J],中国电化教育,2008,(4)

[2]赵庆展,杜文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6,(5)

责任编辑郭延彬

猜你喜欢

继续教育角色定位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