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继续教育的迷失及对策分析
2009-08-21杨锦杨惠阳
杨 锦 杨惠阳
摘要;我国主要以高校为依托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然而,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并不理想,教育理念落后、办学模式呆板,管理制度单一,运作模式僵化,投入不足,资源有限,教学质量不高,社会信任度下降等。目前,高校继续教育已陷入发展迷失的状态。本文试分析高校继续教育迷失的原因,找出问题对策,以期待对高校继续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我国继续教育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引入,起步较晚,在办学主体、办学层次与办学形式上都有待完善和发展。以高等院校为依托,开展继续教育、发展继续教育事业,将是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对我国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需要界定的几个问题
高校继续教育,是指由高校作为办学主体开展的继续教育实践活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继续教育发展水平低,办学主体、办学层次与办学形式上存在很多问题。
继续教育概念的界定,本文所指的继续教育是大学后的,以社会较高层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为对象,以更新和提高其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提高其创造力和从业能力的非学历教育。这种教育的办学层级较高、办学主体资源丰富、办学形式应该多元化。
继续教育的发展层级问题,由于我国人口平均接受教育年限和层次还比较低,高等教育初步大众化,加上社会用人制度的偏颇,追求学历教育目前仍是大多数人接受学校后教育的直接原因。所以学历教育是各高校办继续教育的首选,对非学历教育重视和开发不够。通过办学历教育,高校投大众追求学历教育所好,可获得不菲的经济效益。
二、高校继续教育现存问题
高校办继续教育,是国家重点强调的办学形式。现阶段,国家重视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然而,目前阶段,继续教育在部分高校处于尴尬的地位,有的学校直接把继续教育视为高校创收的工具。所以,高校继续教育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继续教育学院功能泛化
高校继续教育的管理与运行组织结构,是各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或成人教育学院。从这种名称的双重性上,就可以看出继续教育学院功能的泛化与专业化。继续教育的对象是一些较为特殊的人群,他们拥有社会生产、服务与管理的知识与技能。继续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他们在专业知识、技能的更新与提高,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更具创造力。
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继续教育发展形态大而全或小而全,没重点没个性。继续教育学院功能的泛化,导致继续教育发展异化,办学层次停留在较低层次。满足的是学历教育或低层次的非学历教育,无暇顾及更新和提高社会较高层次的知识分子、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提高其生产性和创造力为特征的继续教育。
(二)发展思路不明晰
高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综合水平的评估指标,主要来自于正规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所占比重几乎为零。这从制度上,导致继续教育在高校发展中的结构性劣势,继续教育处在高校发展规划的边缘,只能在高校正规教育发展后获得一些残羹。学校发展规划,考虑更多是正规的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被视为学校创收的工具,不但在发展上投入不足,还要把其中的资源用于学校正规教育的发展,这就加剧了继续教育本真的缺失和异化。高校对继续教育的错误定位,对继续教育发展方向的忽视和摇摆,使其事实上处于高校发展规划外围和边缘的尴尬境地。起点的劣势、发展方向的不明晰,导致继续教育发展的非持续性,摇摆性与随机性。
(三)创收的工具和非商业化
高校设置的继续教育学院,本是开展继续教育的枢纽和核心机构,本应在学校服务社会中占有重要角色。可是,目前不少高校的继续教育工作开展思路是口号上重视,实践中忽视,只把继续教育作为学校创收的工具,通过行政的冗繁管理达到物质上的极端利益。
继续教育本应发展市场化运作,通过市场激活继续教育的需求和学校的办学活动。实际上,高校沿用的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思路,只把其作为创收的工具,而不采用商业化运作模式。非商业化发展,导致学校继续教育外包业务的流失,社会各企业、公司等只能内训员工或聘用专业学者。这就制约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的规模化发展和培训质量,影响整个社会较高层级继续教育的发展,最终影响到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和创造力。
(四)投入不足、资源有限
高校所办的继续教育,处于学校正规教育的边缘,没有专门的教室、教学器材,必要的多媒体设备等硬件资源;没有从事继续教育的专职教师、专业教学资源,实用性、针对性较强的课程、相应的制度保障等软件资源。高校决策的忽视,发展规划上的边缘策略,主观上对继续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其发展举步维艰。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资源将更加紧张,继续教育享用的教育资源将进一步缩减。对此,各高校的普遍做法是在周末和假期集中开展继续教育,暂时借用正规教育的教室、多媒体设备,聘请正规学校教育的教师兼职继续教育工作,继续教育只能在学校正规教育之后艰难的发展。
三、问题成因分析
高校继续教育的迷失,导致以上问题的出现。探究其迷失的根源,找出症结是理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脉络,指导其健康、本真发展的前提。根据其关联程度的大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人均受教育年限较低,非学历继续教育主动需求与学历教育相比较还很低。在发达国家,继续教育是单一的非学历教育,这与其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国民受教育年限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有关。社会生产力水平高、成熟的市场经济,激烈的市场竞争,知识技术更新周期变短,这些变化客观上需要一种教育形式,来提高公司和企业员工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以促进其发展,实现巨大的经济效益。为适应这种变化,公司或企业要求员工更新提高其知识水平、技能,提高其创造力和竞争力。
客观存在的继续教育需求,促使政府、高校和企业、公司和行业协会等互动中,继续教育的诞生。作为当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继续教育办学主体多样,高等院校办继续教育最具典型,其继续教育办学已有100余年历史,在美国继续教育系统中所占比例为24%。其中200余所工科高等院校为企业提供继续教育。50%的继续教育由企业承担,20%由美国的行业协会承担。此外,有近200家私人举办的继续教育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的体系,形成网络,有力的推动了继续教育的发展。
(二)高校主观忽视
高校主观忽视,表现为对继续教育的投入不足,没有明晰的发展目标,继续教育理念落后,缺乏继续教育先进理论的指导,对继续教育的定位不准,管理体制陈旧、僵化,沿用成人高等教育的管
理制度,计划招生、计划管理,统一行动,严重制约继续教育的规模化发展和市场化运作。
高校的主观忽视是继续教育在高校发展处于边缘化的主要原因。错误的认识观念导致错误的行动和实践,虽然有些高校继续教育工作进展良好,取得一定成绩,但其中一部分仍是定位为学校创收的工具,因为这些学校的继续教育没有走市场化道路,办的大都是学历教育,仍没有专门为继续教育设立的教室、专业的师资队伍、课程资源和专门的设备等。在发达国家完全是相反的,很多高校或组织十分看好继续教育,并把继续教育市场化、商品化,形成巨大的教育市场。
(三)继续教育体制不健全
我国继续教育起步较晚,虽然已建立起政府引导下的高校、企业和其他组织办继续教育的体制,但是,有些大公司和企业在培训员工时,很少利用高校继续教育的资源,即使想用,也心存疑虑,多是在内部培训。事实上,继续教育部分流于形式,办学主体的不重视、学习主体的非自愿性,导致继续教育的双重矛盾,人们为了应付继续教育任务而继续教育,不是出于内部的真实需求,这导致我国的继续教育是自上而下的行政运动,带有行政性和命令性,且与法制性不同。由此可见,我国继续教育体制仍存在很多问题,相应保障制度也没有建立起来。
四、对策
高等院校是我国继续教育的主要办学主体,承担着我国继续教育健康发展、构建终身教育的历史性重任。继续教育现存问题,通过分析其成因,并找出对策,以期对高校继续教育有些参考价值。
(一)继续教育立法
继续教育办学形式单一、重点开展学历教育、办学投入严重不足、办学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是继续教育发展举步维艰的制度和体制原因。
继续教育立法包括:明确办学主体的责任和义务;确立继续教育健全的体系;保护个体继续教育的权利;重点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更新高校继续教育管理制度;规范继续教育市场化运作等。继续教育立法,有助于从结构和体制上保障继续教育的法律地位,保障继续教育接受者的合法权益。明确高校、企业等办继续教育的法律责任,设置健全合法的继续教育体系和机制,建立继续教育市场化管理机制,为继续教育提供权威的法律保障体系。继续教育立法,有助于其健康、持续稳步发展。
(二)高校办学专业化
解决高校继续教育目前现存问题除了立法之外,还要强调其办学的专业化,专业化办继续教育是高校继续教育的必由出路。专业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办学机构专业化,各高校设置的继续教育学院或者继续教育中心,避免功能泛化,主要围绕非学历教育开展工作;教师队伍专业化,继续教育不同于全日制的大学教育,它要求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技术和实践要求高;教学设备专业化,继续教育需要大量的专业设备和资源,确保其专业化就是确保继续教育质量;教育体制、管理队伍专业化,这是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的制度和组织保障。满足以上专业化要求,高校继续教育就会获得快速发展。
(三)继续教育市场化运作
采用市场化运作的继续教育,使高校在继续教育服务市场上展开竞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利于更多资源和资金投入到继续教育中,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继续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对更高层级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知识技能的更新、创造力的提高;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社会创造更多精神、物质和科技财富。
缺乏市场竞争环境,形成继续教育的垄断,非学历教育作为较高层级的继续教育,其生源往往流向其中的一部分高校;垄断导致个体或组织的继续教育成本增加,个体主动选择余地有限,很难满足差别需求,最终导致继续教育不能规模化发展;继续教育垄断,影响继续教育服务市场发育,社会和其他高校的优质继续教育资源得不到开发挖掘,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创造力的生成。继续教育市场化运作,是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软硬件教育资源的匮乏,很难保障继续教育教学活动正常有序进行,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导致非学历继续教育没有市场竞争力。
高校办继续教育,影响广泛而意义深远,它是我国发展继续教育的基本策略,非学历教育是继续教育的更高发展阶段。非学历继续教育,响应创新性国家建设的要求,实现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是构建终身教育的必然选择,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殷明,从美国经验看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取向[J],继续教育研究,2008,(2)
[2]董纯朴,中国成人教育史纲[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0
[3]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4]高志敏,继续教育概念辨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
[5]吴雪萍,美国终身学习的发展动力及策略[J],比较教育研究,2002,(4)
[6]冯恒,从美国继续教育的特点看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策略[J]世界教育信息,2004,(3)
[7]涂文琪,关于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J],成人教育,2005,(11)
责任编辑匡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