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的精致感
2009-08-21陈尔耳
陈尔耳
周海亮,山东威海人士,出版有《刀马旦》、《送坐镇一度温暖》、《只要七日薄西山暖》、《有一种债你必须偿还》、《分钟与千年》、《太阳裙》等,合著若干。《读者》杂志签约作家。
在不到二千字的篇幅里,要想将一篇小小说写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实属不易,周海亮却在这块狭窄局促的空间里施闪转腾挪,运动自如,写下了一篇篇让人感叹,惊叹,赞叹的小小说。
《刀马旦》此文紧紧抓住武生情感的波动这条线索,将刀马旦对爱情的坚持刻画得格外动人。
“他(武生)认为,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爱情。他可以等。哪怕长久。”经历一番波折之后,“刀马旦说,真的不等了?武生说,不等了。”
一个“等”字,包藏着情感万千。
《请求支援》一开始就将读者引入到了一场剑拔弩张生死攸关的战争之中,让人像观赏一部武侠电影,在读者一步步去关注主人公“你”的最终命运时,作者却笔锋一转写道:“即使在虚拟世界里,最后一位给你支援的,也肯定是你妈。”原来文中的“你”原始就是一个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
在这篇小说,作者仿佛设置了一个庞大的口袋,在你投身其中的时候,作者将口袋口一扎,会让读者一下乱了分寸。特别是作者运用第二人称“你”,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一条鱼的狂奔》整篇小说是对现实生活中世风日下的刻画,读来让人感到有种密不透风的压抑,有种想狂奔,想逃离的感觉。我们或许都会为整日奔波在城市里的那位安装工感到不值,但是一句“谢谢你啊”却让安装工“泪洒成河”。在他看来,这声“谢谢你啊”的冲击力不亚于他手中的冲击钻,因为这让他感到这个城市还有光,还有希望,还值得自己待下去,所以“他想他明年。可能还会留在这里。他知道这个城市需要他,用极度别扭和危险的姿势,将坚硬的混凝土外墙,钻磨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孔。”但愿这圆孔能透气,也能透光。
《二叔的胡琴》中几次出现:“二叔只拉京戏。他的胡琴是给人伴奏的。却只有灰尘围绕着演奏中的二叔。那些细小的微粒跳着细小的舞蹈,急切地想把二叔的抬头纹填满。”这个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出了二叔耿直、落寞的形象。这似乎在暗示二叔的一生注定是个悲剧。
《丢失的梦》中,父亲去世后,“母亲的梦千姿百态,千奇百怪,千头万绪,千变万化。”
梦似乎与母亲纠缠不清,千回百转,不绝如缕了,但母亲却乐此不疲,正如母亲说:“如果梦里不能相见,我靠什么活下去。”——梦成了维系母亲生存的力量,这梦成了母亲的所拥有的一切——“年轻的父亲,总是固执地在她梦里出现。”
原来如此!爱情具有让人愁肠百结,日思夜想的力量!
《粉刺》中,当已近不惑的老张,借为汪丽挤粉刺的机会,抱紧了年轻的汪丽时。汪丽却挣脱了,她说:“对不起张大哥你太幼稚和冲动了。然后她走了,脸上带着那个挤了一半的粉刺”。
这个“挤了一半的粉刺”就像巨大的讽刺,使得整篇文章像个黑色幽默。这“粉刺”,难道不是潜伏在每个人身边、每天都在潜滋暗长着的诱惑吗?
我们又该如何抛却这些诱惑呢?
《无奈酒阑时》,题目出自宋代词人叶梦得的《虞美人》: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此文哀婉动人,写出了妓女糖儿多情时的无情和无情时的多情。
《长凳》一文因为一条长凳,竟然闹出了人命。作者将农民小农意识中的斤斤计较,以及人性中存在的丑恶刻画得令人不寒而栗。“我们捞到了很多东西,但我们依然贫穷。”——这是某种意义上,农民的集体的真实写照。
《上帝的瓶子》中,那个酋长手中的瓶子,俨然成了最高权力的象征。但瓶子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瓶子,不是无所不能的上帝。在我看来瓶子就是愚昧和麻痹无知人的工作。
《请她来吃顿饭吧》这是一篇读完让人心酸落泪的故事(这好像是作者的强项)。老家伙一辈子以修鞋维生,一生卑微,穷困潦倒,所以一直为儿子找不到对象自责。但是在他一遍遍地重复“请她来吃顿饭吧”后,却仍然不知道能否挽回儿子失去的爱情。
《巢》是一篇对现代都市中拆迁改造的反思。拆了,迁了,改造了,城市越来越现代化了,人类最终就能生活舒坦吗?人类又将去向何处?“傻子盯着柳树看了很久,突然号啕。他跑上前,搂抱着树干,忧伤地亲吻着古老干裂的树皮。然后他跟柳树告别,转身离开,一路挥洒泪水。树干上画着一个白色的圆圈。圆圈里写着一个白色的汉字:拆。”
文中的傻子真的傻吗?一定程度上,难道他不是象征着最原始、最朴素的生存愿望吗?可是最终的结果怎么样?就连他居住在柳树上,世人也容不下他。
傻与不傻,似乎很难判定,或许只有时间才能鉴定。
《帘卷西风》与《无奈酒阑时》一样,同样写爱情。女人似乎是善变的动物,当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时候,几个人能守住自己内心的平静。男人似乎也是如此。
“美貌是狐的天堂与地狱,幸福和悲哀。”但是当狐不惜自毁美貌,只为追求所谓的真爱时,还是让人唏嘘不已。爱情是盲目的,所以我们能理解。
《冷夜》这篇小说极具画面感,却让人感到异常血腥。他,一位农民工,出门在外,但他恋家。文中一再强调:“他想起家乡,想起父亲,想起院子里的无花果树。”这给人温暖,却更加反衬结局的“冷酷无情”:因为在超市未结账之前吃了一颗绿色的无花果。却被超市保安口喊抓贼,不停追赶,惊慌失措中他遭遇车祸。
文中小小的无花果藏着他对家人的无限思念,却也成了他最终的归宿。
《叫大瘤的孙洱》全文围绕着孙洱脖子上的大瘤的展开叙述。文中写道:“大瘤花掉六年的工资割掉了陪了他二十年的大瘤,却割不掉随了他二十年的外号。大瘤觉得这个钱,花得真不值。”通过此文我们可以想见:当大瘤听到“孙洱”(往往被问道孙什么玩意儿)时,他眼睛里一定流露出光芒万丈。
名字虽然是个符号,却关系到一个人尊严。
《酒醉的谭哥》一文中,谭哥的生存哲学:“只要是酒局,就得有一个站出来被别人当猴耍,这样大伙才能高兴,才能尽兴。”而且“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能把这样的一个节目。天衣无缝地表演二十年。”此文无疑是对现实生活某些现象的揭露。
这不禁让我们感叹:一个隐忍程度竟然可以这么长久(直到谭哥退休),但一般人能不能隐忍到那个时候呢?
《木枪》一文正如作者开篇所言:历史有时候真的是“荒诞不经”的。
《立秋》一文读完让人感到好像写得比冬至还要冷战争是无比残酷的,即使是亲兄弟有时候也要兵戎相见,拼个你死我活。当读到“他疯狂地往豁开的肚子里塞那团肠子。他塞啊塞啊,总塞不进去”时。不禁让我想起了我弟弟。潸然泪下。
关注周海亮的文章,最初是从看他那些所谓的“心灵美文”开始的,不觉之间他已经华丽转身。他以丰富的作品题材,充满质感的文字,精雕细刻的精妙细节,汩汩流淌的充沛情感。让人感受到他滔滔不绝的才情。
但是,我想如果文章过于拿捏,有时候会让人感觉不自然。
是为我的一孔之见。与海亮兄及其他朋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