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性与现代化

2009-08-20史明瑛

读书 2009年8期
关键词:工业化现代性全球化

史明瑛

对现代性,尽管不同学科的存在理解差异,但是在哲学层面上各种现代性观点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现代性是理念,是范畴,现代化则是过程,是方法论。现代化是一把双刃剑:现代化加速全球化,全球化渐进演变经济全球化与生态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与生态全球化是现代化进程这枚金币的正反两面。欲把握地球村的当代际遇和历史命运,必须反思现代性、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内在关系。

认知现代化,不能不提现代性。一般观点,现代性早于现代化,现代性启蒙于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混沌于十七世纪,形成于十八世纪末。现代性的核心就是马克斯·韦伯所言的“祛魅”的过程,是摆脱愚昧、迷信、专制,而追求理性、科学、自由的过程。即,现代性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一种时代精神,是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法治精神,是自由、平等、民主理念的体现。而“现代化”一词出现较晚,约于二十世纪初。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的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的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变化的大趋势;狭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第三世界经济落后国家采取适合自己的高效率途径,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工业国和适应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罗荣渠,二○○四)。现代化更侧重经济和物质层面,现代化以工业化为基,德国经济学家吕贝尔特说:“只是在机器时代破晓以后,随着纺织的机械化、随着蒸汽机作为一项新的能源,随着单件生产过渡到系列生产,过渡到大规模生产,人类社会才开始了巨大的变化。”以罗斯托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学派认为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增长问题,现代化是经济起飞到社会追求高消费及生活质量的过程。如果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标志着现代性的真正形成,那么建立在科技革命基础上的工业化则是现代化进程的肇始。

从经济基础和科学技术看,现代化意味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工业化的原动力,近代科技的加速度发展,更日益成为倍加的生产力,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每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张扬了技术的威力,以至于技术已经在统治着我们的生活。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工具理性无限扩张,为人类向自然进军提供了锐利武器,地球村落人类触角无处不在。技术本身没有价值判断,然而作为双刃剑的技术,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造祸人类。总之,科技革命推动工业化,工业化催生资本化,同时促进现代化。科技双刃根植了现代化两面。

二十一世纪将在二十世纪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上进行全球化的演变,其中,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最直接表现。经济全球化的演进过程,也就是现代化不断彰显的过程。在此意义上,现代化构成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规定,而经济全球化则不过是现代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一般观点的经济全球化指跨国企业的兴盛,国际生产要素流动,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等。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认为,全球化不是某种条件或某种现象,而是一种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形态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过程就开始了。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经济全球化首先是一个“流动的”概念,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乃是物质、市场、科技与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交流。从发展历程看,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是世界生产与消费市场的形成阶段。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出现了“生产与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全球化的高速发展趋势,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十六世纪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近代生活史”;第二是世界金融资本形成阶段。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大规模展开,资本输出的大规模进行,形成了殖民地国家经济,从而加剧了世界金融资本集聚;第三是跨国公司扩张阶段。“二战”结束后,随着殖民地体系瓦解、国际分工体系拓展和科技进步,形成了以生产经营跨国化、产业转移梯度化、科学技术扩散化为特征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第四个是信息全球化阶段。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使世界市场各个组成部分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为全球性贸易、投资和金融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最为便捷的手段,从而使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和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五是虚拟经济全球化阶段。当今核心大国的金融资产泡沫和资本市场波动,世界虚拟经济震荡。可见,从发展历程看,无论哪一阶段的经济全球化,都与以科技革命为基础的现代化加速演进有关,现代化催化了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逐渐变成了一个市场,在价值判断上,这是一种乐观的看法和世界观。

当今,全球化引发的全球性问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等各个层面。人与自然、人与人、文明与文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不断升级,构成了全球性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政治的问题、一个文化的问题、一个资源环境的问题,确切说,而是一个全球生态问题!自一八六六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E.Haeckie)提出“生态学”概念以来,生态学的含义在近几十年来从生态学的生物学含义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生产应用领域迅速渗透、扩展和泛化,出现了显著的“生态化”现象。因此,广义的生态全球化涵盖了政治生态、文化生态以及环境生态,其突出表现是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积累的种种问题影响了整个人类的生存空间,使居住在地球这个星球上的人们进入了“人类困境”:如全球性环境危机、资源耗竭、生物多样性减少、人口膨胀、软实力扩张、核毁灭威胁、地区冲突、恐怖活动、吸毒犯罪等等;广义的生态全球化牵扯到全人类命运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狭义的生态全球化是从地球的资源、环境方面来考虑问题的,其视角是全球的自然生态问题。由于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扩张以及现代性的病态消费,加剧了全球自然生态环境问题,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继续按照目前这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工业化、现代化方式生活下去,迟早会遇到资源枯竭的问题。建立在自然资源大规模高强度开发利用基础上的现代化带来了巨大的技术进步,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创造了无比辉煌的物质文明,现代化提供的富裕生活正是我们千百万人热切向往的目标。然而,在现代化理念下,自然被深深地打上了人类的烙印,凭借人类中心主义的理念,现代人一直陶醉在对自然的征服中,把自己视为自然界的主人,破坏了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因此,二十一世纪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其实是经济全球化与广义的生态全球化这两种全球化观点在世界观上的碰撞,是经济至上抑或是生态至上?

现代性是流动的现代性,有关现代性问题的探讨和结论可谓“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时下中国已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但又正在遭遇生态全球化,按照现代性、现代化、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生态全球化的发展路径,我们正在经历着夹生的现代性。

猜你喜欢

工业化现代性全球化
谈李少君诗歌的“另类现代性”
重构现代性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避免情绪化
现代性:未完成的和不确定的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