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头力真相

2009-08-17王育琨

人力资源 2009年8期
关键词:李云龙意识企业

王育琨

土生土长的地头力

地头力,这是山东农村很流行的一个口头语,指嫩芽拱开地墒露出尖尖角的力量,也指头拱地往前走的力量。推展开来,就是不受什么条条框框束缚,不找借口,遇到问题就着手解决。小时候,常听老娘说“地头力”。老娘在生产队艰难的条件下,带大我们6个儿女。她一个人白天晚上干两份活挣工分养家,而让孩子安心去上学。大哥1961年考进了南开大学,大姐1963年考进了鞍山钢铁学院。老娘总是说,“头拱地我也要让你们去上学”,“车到山前必有路,出水才看两腿泥”。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头拱地往前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产生”留下了那样深刻的印记,以至于我现在用“地头力”来概括企业经营的理论。

很不幸的是,这个词被日本人学过去了。日本还出了畅销书《锻炼你的地头力》。“地头力”是指不靠记忆或经验得来的知识,是一种现场瞬间反应的能力,一种从零开始的思维突破能力。地头力又是一种历久不衰的行动能力,尤其是在未知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现今这种环境变化剧烈、过往经验未必能保证未来成功的情况下,更显得重要。

近年日本企业越发重视地头力,原因也在于企业认为当面临从来没遇过的新挑战时,如果一个人能够快速反应,清楚说出自己的逻辑和假设,言之成理,并具说服力和沟通力,就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一个公司的强盛,不在于它的规模,而在于“地头力”是否强劲,在于公司是不是建构在“地头力”的基础上。

地头力简单地说它是一种突破性思维,这种突破性思维有三个,就是从结论出发,整体感以及单纯化。这些层面想想都很简单,可实操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在现场讲课时,每到这个地方,我都喜欢跟学员做一个互动游戏。就是在现场看谁能在1O秒钟之内把手举得最高。我一再关照,要学着用从结果出发、整体感、单纯化三个纬度想问题。

在这个环节,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目前在远大空调内训,大礼堂两层楼有1200多人。在二楼上的一个1987年出生的小男生,他就站到两个椅子的椅背上把手举得高高的。我把他邀请到台上来。我请他讲一件自己平时突破性思维的小故事,或者他看到的别人具有突破性思维的故事也行。他到公司不到一年,第一次当着这么多人,有点紧张。看着我鼓励的眼神,他说,我们同宿舍的阿龙,他走路见到一个纸屑,也要捡起来,他把自己跟企业栓在一起了。

我对他的故事很赞赏。对着大家说,这个时代千里马很多,但是伯乐难求。今天我们在远大终于看到了—个伯乐!我接着问,“那个被伯乐看中的千里马在哪里呢”?很帅气的阿龙站了起来。我要求他讲一个突破性思维的故事。他说,遇到事情就做,不要去理论这是该谁做的,不该谁做的,你就先去做。“遇到事情就做”,一下子抓住了地头力最核心的东西。现场更多的掌声给了阿龙。在其它地方不拘小节的俊朗后生,在远大城却成了懂敬重、知进退的人。显然,看到事情就做,碰到问题就着手解决,这已经成了远大人的文化心态!

又一次在一个200亿元收入的公司搞内训,这个互动一下子就把两个人搞得泪汪汪的。一位穿着时尚的女高管,一下子站在了她坐着的椅子上。而其他高管则是深坐在椅子上,把手举得高高的。当然这位时尚的女高管胜出。我请她当着众人的面,讲一件最能打动她的突破性思维的故事。我申明,我只对故事感兴趣,对理念不感兴趣。这位高管,讲到了去年年终评比,她为首的技术部门,没有被评为先进,她感觉很对不起那些跟着她的员工。接着又有一台新年联欢会,正郁闷呢,她也没有好好组织。结果那天公司联欢,她的那些兵,兴高采烈地展示了技术部门的新风貌。她一下子被她的团队感动得哭了。说着说着,这位女高管又动了情。好容易找到这样一个机会,老板和其他高管都在,她把这段委屈讲了出来。我把话筒给了她的主管技术的集团副总,集团副总对技术部门任劳任怨,一心突破的事情,也很欣赏。说到细微处,这个副总也眼含热泪。

在这个小环节,那天互动了30多分钟。后来我的团队回到办公室总结,说那个互动有点拖时间了。集团那么多高管,你抓住一个人,把其他人不就晾到了一边吗?我不同意这样的判断。企业内训没有对还是错,切题还是不切题。关键是能否激活学员跟你互动的热情。而且这样的互动本身就是突破性思维。后来,那个公司的老板跟我说,那天在会上流泪的女高管,已经被他提拔到营销总监的位置上了。因为,他发现她还有着可贵的真诚。那种真诚,会打动所有的人,当然包括他们的客户。

地头力是一种敢想、敢做、敢坚持的开拓能力

嫩芽拱破地墒破土而出的那股冲力,就是地头力。地头力不简单是一种突破性思维,更是一种突破性的力量和行为。可以说,地头力是一种不找借口头拱地解决现实问题的力量,一种现场瞬间反应力量,一种在行动中开辟道路的力量,一种现地、现时、现场、现物解决问题的突破性力量。

地头力常常表现为一种顿悟,一种“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灵机一动,看上去来无踪,去无影,实际上却是有着扎实的基础。

现实世界人们的能量体现在三个纬度上。第一个是写像纬度,这里是历史经验在数据上的沉淀,人们倾向手在此基础上,制定行动纲领和计划;第二个是实像纬度,这里是现场、现时、现物,是事件和行为发生的场地,使一系列作用与反作用发挥威力的地方;第三个是潜意识纬度,这里是生活的积累,甚至包括基因乃至更久远的经历,这些厚实的积淀,常常不为人们所意识,但它们在关键的现场,促成一个个的“顿悟”。

有两项调查和试验,佐证了人们潜在能量的巨大。10多年前美国一项企业众多高管数据统计调查表明,现有企业运营只能使用员工15%的能量,85%的能量却白白给浪费了。另外一项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潜意识领域,包含着人类能量的85%,而显意识领域,包括实像与写像两个纬度中包含的能量,也才仅仅占15%的份额。

这是常常发生的事:一个人自己也不能知道自己的能量。办成一件事,常常令人想不到。原因就在于,人们平时只活在自己有意识的领域(包含实像与写像),常常又情不自禁地依托已经数据化了的能量,而实际上,人们的潜能,是无可限量的。当机运巧合,潜意识能量无形中会被激发起来,以至于当事人都不知道。

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打猎时看见附近草丛中一只老虎,大惊,一箭射去,老虎毙命。李广近前察看,原来是块大石,整个箭杆都射进石头里,只剩下箭镞露在外面。李广觉得当时自己的表现之出色,超出以往,在原地多次重复,凝聚全身的精气神,箭却再也没能射进石头里。

出其不意的潜意识,铸就了

“现场有神灵”。当那些学者用老花镜放大既定数字体系做文章的时候,那些凭着敢想、敢做、敢坚持的企业家,则更强调“答案永远在现场”。通常人看他们,感觉一道道光环。看上去做不成的事,他们坚持做下去,居然一次次成功。而那些企业家,则无非是遇到问题就着手解决,难题如山就不去看,而是能解决一个就往前走一步。结果长期关注一件事情,形成了一个巨型的磁场,一旦置身其中,许多潜意识和潜能就被激发和调动起来。

简单说,创业初期企业家的地头力,可以概括为敢想、敢做、敢坚持的开拓能力,一种摈弃成见往前拱的能力。这时主要体现在企业家和创业团队的身上。

黄光裕地头力的变异

黄光裕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从一个17岁闯北京的少年,到四次蝉联中国首富,坊间有不少书在描绘这段历史。而他自己反思,看上去却非常简单。他用“敢想、敢做、敢坚持”来概括。敢于保有与现实不同的想法,敢于在模糊混沌中去尝试,在遇到重重困难时又敢于坚持,事后说说容易,具体做起来就不容易了。黄光裕说的“三敢”,就是创业时期的地头力。

然而,地头力强的黄光裕现在却落马了。是不是说他的地头力弱了?不是地头力弱了,而是他的地头力偏了。地头力最忌讳自负,最忌讳自以为是,最怕不能跟上一刻接一刻的本真。

黄光裕少年开始闯荡江湖,凭借敢想、敢做、敢坚持闯出了国美的一片天地。他克服了常人无法面对的困难,付出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炼狱,抓住了常人往往会嗤之以鼻的机会,终于走向了成功。当被成功的鲜花和掌声淹没时,他看人看事的视野开始发生了变化。

起初,当一个人说他有非凡的智慧和魄力时,他一笑置之:当10个人、100个人都说他非同寻常时,他将信将疑;当成千上万的人和各种媒体,整天都在传播他的创业奇迹时,他陶醉了。他享受着鲜花和掌声,他沉迷于财富的数字之中,开始为了更大的数字而战。那些创业时曾经使用过的以及没有尝试过的伎俩,只要能够拓展他的财富帝国,一时间都成了有用的工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黄光裕的字典里,没有办不成的事。

挫折和失败,打不倒他们。而唯有成功可以葬送他们。黄光裕的滑铁卢,不是个案。他代表了中外一大批企业家的走向。在他们取得了一个叉一个的成功之后,他们忘记了当初打天下的武器——如履薄冰的敬畏和开放头脑的谦虚。这些最可宝贵的东西,被他们一股脑儿丢到了九霄云外,而自以为是的恶魔开始吞噬了他们的心智。

自负了,孤独了,空虚了。钱滚钱,利滚利,一切都太容易了。他失去了创造的激情。只有赌博才能让他得到刺激。输几千万元,他才能感觉到刺激。这是一种可怕的麻木和空虚。他贵为中国首富,有着庞大的商业帝国,最后却没有搞清楚,“天地之大,到底自己在哪里安身立命?”

惯性使然。小公司时,碰到什么问题就用钱来开路。那是你太小,没有人拿你当回事。现在你是首富了,你的生存安全边界发生了变化。以前不是问题的地方,现在就成了大问题。黄光裕缺乏对正当事物最起码的敬畏。对正当事物和正当人的一种尊重,一种刻骨铭心的敬畏,是一个人生存在当下社会所必须保持的东西,那是一个人生存的根本。如果没有了对正当事物的一种敬畏、敬重,没有了良知,这个人恐怕就走到头了。

黄光裕身上发生的事,会不断在中国人乃至其它国家的人身上发生。因为这个事件的许多机缘有着共通的性质。现在所有人都期盼能够驾驭更大的财富和规模,为此往往无所不用其极。说到底,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迷失。用世俗的眼光看,那些无所不用其极收敛财富的人,倒成了地头力最强的人。黄光裕事件让我们思考了一个更为深切的问题:地头力是不是还有更深层的东西存在?

地头力意识的根

庄子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揭示了认识万物的全息状态。对我们还达不到“与天地共精神”的庄子境界的人来说,如何把握这种全息全知状态呢?重庆缙云山的李一道长提出了“整体意识、良性意识和颤抖意识”等三重意识,来透视人生和组织。经过几次与李一道长的深入交流,我发现这三重意识,也是我们透视地头力的重要视角。

颤抖意识

老子说过,“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天地犹如一个大风箱,人在其中颠三倒四受着震荡或颤抖。老子提出的颤抖意识,是我们对生命觉悟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从小直生活在是非对错的空间里,而不知道冥冥之中是什么在左右着那些令我们欣喜或烦恼的事件。宇宙是个大橐龠,每个人都在其中颤抖或震荡。颤抖中有节奏,震荡中有节律,而这个节奏或者节律,常常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样。

人生作为一个生物体,人们呼气、吸气,维持着体内的氧气而得以生存。呼与吸,就是生物体的个颤抖或震荡特征。呼吸道一旦堵塞,人的生物体就会出现问题。

人又是一个感应体,随时感受着环境善意的或恶意的环绕。这也就是“是非”场。对与错,是与非,爱与恨,这就是这个层面的呼吸或颤抖。一旦置身其中,就有不断的是非。人们往往趋利避害,因此也就缺乏了一个整体感。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因缘,因缘。躲进一个侧面,会平生许多紊乱。

人还是一个魄力体,也可以是魅力体。一个人散发着许多东西,影响着环境,也深受环境影响。周边环境乃至宇宙,会形成一个强大的磁场,置身其中,一会儿让你激情澎湃、意气风发,一会儿又让你意志消沉、自信全无。这个周边的场中,对人的作用很大。人们就在其中震荡。

人还有一个心智体,这一层次处于现实世界和宇宙的意识场中。人的念头是一个接着一个,思维一个排着个。各种各样的想法,并不是凭空产生,而是置身于一定的场中,自然就会出现。很多时候都不是有意识产生的,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许多念头常常打架,许多想法常常对立,这就是震荡,就是颤抖意识。

人还有一个生命体,在生与死之间震荡和颤抖。生生死死就是这个层面的呼吸或颤抖。动物很少自杀意识,可能它们也不知道生。人或许也不明白死是怎么一回事,不明白生是怎么一回事,常常死去活来,在生死之间跳跃与震荡。

还有一些层次,我们通常人可能感觉不到。这就是以波和波群形式存在的生命体。在不同层次的生命体中,人们每时每刻都在震荡着。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到这种震荡,常常还会为这种震荡所迷茫。打呼噜的人迷茫,在是非对错中来回穿越的人迷茫,在自信与不自信中颠倒的人迷茫,为各种各样的意识相互绞杀的人迷茫。人们常常会有一种无力感,只能受其摆布。其实,所有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生命的存在形式。

重要的是,一个人和一个企业能够在宇宙这个大风箱的震荡中,

找到为人处事的节律和节奏。人们所以有无力感和焦虑,主要是节奏把握不好。当呼吸的节奏出了问题,人的生命就可能出问题。当生命的一系列层次上节奏出了问题,都可能引发情绪低落和事业失败。而当你这个生命的主人,不在当在的位置上时,这些仆人就各行其是。这就提出一个东西,如何君临其位?这也就是那句古老的话:天地之大在哪里安身立命。

整体意识

整体意识并不那么高远。只要你回归人的本性,一下子就可以通达。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件。而一个下岗工人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意识,深深地震撼了我。

王远平在地震之前买了几箱三鹿牛奶,小孩得了重病,家里所有的人都有不良反应。他每日穿行于各个相关部门,奔走投诉没有什么结果,没有人帮他。这个时候一种巨大的无力感袭击了王远平,他就把这个事放下了。但是汶川地震后,当他看到三鹿牛奶又捐奶给灾区人民,他坐不住了。一股极大的愤慨、承当和无我的责任使他提起笔写了一个博客:“难道这种牛奶就能捐到灾区去嘛?!”就这样小小的帖子在网上出现,结果迅速的揭开了中国一个巨大的黑幕,中国的一线奶企几乎全部沦陷。谁能想到,揭开这个黑幕的就是一个下岗工人刹那间表现出来的无我的整体意识。

不只是下岗工人王远平。汶川地震给中国企业界和世界企业界最好的一份礼物,就是让我们的企业开始考虑,我是谁々做企业就是为了赚钱吗?在地震的那一刻,所有的企业都在往灾区奔,都在救援的时候,显示了对生命的尊重。

把做企业,上升到对生命的一种整体观照,也就抓了根本。汶川地震,给与中国的最大礼物,就是全中国人在那地壳颤抖的瞬间,对生命整体的觉醒和关照。从这里出发,才是中国人和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由此所形成的视野和境界是完全不同的。这也就是我曾经提出的“带着爱去做事做企业”,或者说叫“无我”做企业。在汶川地震的那一刻,带着爱去做企业,这个概念就特别贴近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人类不断追求自身的利益,不断破坏自然,甚至威胁到人们赖以生存的水源和空气。整体意识的核心就是天人合一。中国道教最早提出这个思想,也就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本,这是最重要的整体意识,也是最重要的良性意识。人类一旦从整体意识过渡到良性意识,那么人类也应该学着从“以人为本”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为本”。

良性意识

这个时代是个不平凡的时代。全球一体化、市场经济,量子力学、生物学、基因学、信息科学、互联网技术等等现代科技的发展,把东西方融在了一起,把世界融在了一起。而且,这是一个外缘具足的时代。任何一点都可以有重要突破,关键是切入时点和机缘。

呼和吸都是维持生命体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每一个人都是明白的。可是一旦到了感应体这个层次,人们便开始有了分别心,有了是非好坏之分。于是,开始把整体给割裂了。世界本来很宽阔,不要硬是画地为牢。金融大鳄索罗斯,就有这样一套方法。他认为市场是由人们的偏见所左右的,于是他就善于从相反的角度去判断市场。巴菲特坚持了那么多年的价值投资,在金融危机的海啸中,一下子失灵。而索罗斯坚持的反向思维,却使他赚得盆满钵溢。索罗斯不依现有成见,没有太多分别心,常常反其道而行之,对所有的因缘都同样的重视。这种对于事物的良性意识,使他卓尔不同。

良性意识也需要我们善于从积极的层面考虑问题,而且不要有分别心。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这不是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的问题,而是发生了你怎么去看,怎么去处理。

企业是老板和员工安身立命的一个所在,是一种生命的载体。地球上的生命实际上都是一个整体,我们做企业并不是说你规模多大这个企业就好了,而是在万千的世界中你能做出一个小的产品、一个小的物件,一个好的妙有,这个妙有是企业的根本。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对人类、对社会要有正向的意义,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现在具有整体意识和良性意识的一大批中国企业家成长起来了。

一个人,要想在不停顿的颤抖中把握住生命节律,必须专注于一件具体事,用事缠着自己。而且,要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不断追求一刻接一刻的极致、精进和欢喜,才可以释放自己源源不断的地头力。一个企业,则是要保证在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独立思考和追求最佳的员工,在那里追求一刻接一刻的极致、精进和欢喜。

李云龙地头力的升华

地头力最佳的诠释者,应该是《亮剑》中的李云龙。如果让李云龙恪守一个军人服从的本职,一切严格照命令行事,让他打阻击他就不能出击,让他围平安县城他就不打进城去,那么就没有了他创造的那么多的战争奇迹。李云龙强势的地头力究竟有哪些素质构成呢?

国民党军官楚云飞目睹李云龙指挥出奇制胜的战役,很是纳闷。他说,你没有上级的指示,也没有情报,怎么就能灵机一动抓住一个机会,用一个营的兵力,一举捕杀包括少将在内的100多位日本军官?李云龙笑笑不给他透家底。据我观看体悟,我看正是颤抖意识、整体意识、良性意识在李云龙身上起了作用,使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

李云龙从一个人的地头力到一个团队的地头力有这么几个基本面:

他具有颤抖意识。知道在剧烈的颤抖中,惟有清空、放下归零、忘掉所有教条,才有可能抓住生命的节律。他还懂得,颤抖意识的着力点是:从结论思考的假设能力。他具有很强的整体意识。他“无我”,能够跳出自我得失,去俯瞰全局。他具有很强的良性意识。他胸怀让每个人都嗷嗷叫的使命,看人一眼,拍人巴掌,就能让人热血沸腾。他从来不抱怨配置,没有配置可以自己去找。这样他的一个团,就有超过一个师的兵力:而他的一个营,就有个加强团的兵力;他的一个连就有一个加强营的兵力。

李云龙的颤抖意识、整体意识和良性意识,助他有了无与伦比的地头力。对待战争,他始终抱着“每战必胜”的信心,一旦上场,必定冲锋陷阵、挥洒自如,那“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亮相”的一拱到底的“地头力”,那份“死也不能倒下”的英勇气势,就足以让敌人胆寒。剧中李云龙说,一支部队的魂魄,就是这支队伍的首任行政长官个人的脾气、性格、精神所决定的。李云龙说得很到位,特别符合今天的企业。按照李云龙的语式,一个企业的文化或灵魂,是由这个企业创业人的脾气、性格、精神和境界等确定的。

李云龙的地头力,不是简单一个人拼刺刀的能力,也不是指挥上有多么远见卓识,而是能够贴近线,抓住一刻接一刻的现场变化,当机立断。同时还能够建构了一种团队氛围,一种“场”,释放整个

团队的地头力。李云龙在最后的演讲中还特别申明,众多英雄往往容易在一个团队中涌现出来。

从一个人的地头力,到一个团队或组织的地头力,这是李云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从企业家个人地头力转到企业整体地头力

当企业刚开始起步时,没有哪个企业不是建构在地头力基础上的。那时,一切答案都在现场,现场有神灵。可是,当企业规模变大以后,规模化的公司建制也逐渐健全起来。适应了控制风险的需要,可也因此造就了大批管理官僚。这时,相信团体的力量,相信一级一级上交的报告,取代了解决问题的现场感。

企业一把手,也已经习惯了根据正是层级组织上交的报告,在总裁办公会或董事局会议上分析判断问题,有些甚至迷恋于顾问公司所提交的厚厚的问题解决方案报告。那里面有一系列的前沿大势和存在问题的应对之策,许多应对之策都是著名公司运用不误的工具。结果,久而久之,一种强大的力量,就把企业高层拉离开公司业务的现场。当这种力量极其强大的时候,就有了我们开始解剖的通用汽车濒临倒闭的案例。就有了中国一系列的公司遭遇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当一个公司有了相当规模,地头力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时从初创时期体现在企业家个人和创业团队上的地头力,要转变为公司作为一个整体的地头力。这时,企业家从头到尾做一件事的能力依然重要,但那只是一种参照了。这时企业家的重点,要转移到企业地头力文化的建设上了。一个企业的地头力文化,就在企业家身上。他如果不拿企业当作安身立命之所,这个企业的地头力文化就可能要泡汤。如果他继续把企业作为他的安身立命之所,那么这个企业的地头力文化就会茁壮起来。

我们见识过京瓷公司的稻盛和夫,他围绕着让全体员工能有个长期安身立命的所在,打造了独一无二的京瓷地头力文化。在稻盛和夫那里,地头力不是一个简单的哲学概念,也不是一种简单的考评指标体系,更是大公司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

又如丰田公司的地头力文化,在那里由众多因素,形成了一个强势的场,员工一旦置身其中,就可以安心、精进、创造、改变。丰田的文化统摄力是那样强大,以至于丰田喜伊朗这一脉,50多年不当政了,依然稳坐领袖的宝座。这就是心智的力量,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丰田公司是建立在地头力之上的。丰田公司的核心就是赋予员工独立思考和追求最佳的权利,就是把每个员工都看成是创造者。丰田公司规模如此之大,只是在危机中受到有限的伤害,就是因为公司的基因就是让每个人都成为创造者。为了这样一个目标,公司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文化,都是保证能够充分释放一线员工的创造力。

地头力是一种世界性语言。美国上个世纪的三位管理大师,提出过墨菲法则、彼得原理和帕金森定律,那是对任何一个组织,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文艺团体,抑或是企业组织,都适用的概括。但是那些概括更多的是一种现象的概括,而没有提出一种他们自己也能信服的出路。地头力,可以填补这个空白。任何一个组织形态,只要能够释放全员的地头力,这个组织就会强盛。反之,一旦组织成员的地头力削弱,这个组织必定会萎靡不振。

地头力是东方崛起、西方衰落的根本。现在西方公司组织的发展,深深坠入科学数字管理的轨道,坠入ERP、六西格玛等数字陷阱而不能自拔。他们已经成为过往历史数据的奴隶,已经成为二手货的俘虏,难以再有创造性了。东方公司却不然,我们中、日、韩公司,还处在上升的过程中,一大批的企业人都在那里安心追求精进、极致、改变,都在追求最大限度释放个人和组织的地头力,这是东方企业崛起最关键的东西。

对地头力的概念可如下定义:在一个组织的特定坐标或场中,清空一切经验、教条、成见、束缚,用直觉力,对现实真问题做出反应,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地头力。

上面提到的“坐标”或者“场”,是理解和把握地头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说一个公司建构在地头力之上,实际上就是说,丰田公司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坐标”或“场”,使得任一现场的任何一个员工,都能够成为自觉的创造者,都能够尽情释放自己的地头力。

规模组织的地头力

一个组织的地头力,要比个人的地头力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可以把规模组织的地头力界定为:

在一个组织的特定坐标或道场中,清空一切经验、束缚、教条、成见,全员能够用直觉力,把握一刻接一刻的本真,对现实真问题敏捷做出反应,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企业的个一个业务现场,都有一刻接一刻的问题,都需要有地头力强的员工,在那里安心、专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每一个业务环节,都有改善的空间,需要员工在那里安心、精进、改善;公司需要的不仅仅是按指令操作的执行力,公司真正需要的是在特定的岗位上独立思考、追求最佳的地头力。

一个公司的地头力是由全体员工地头力的集合。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地头力体现在三个层次上:一是每个成员的专业突破能力,二是全员对组织文化的认同能力或组织内资源的整合力,三是整合组织外部资源的能力。

整合外部资源的能力,往往可能在老板一个人身上,或是在一个关键员工身上,或是在管理团队身上,也可能在一个公司员工的家属身上,或是在公司员工偶然遇到的一个异国陌生人身上。无论在哪里,都需要公司形成一个强势的场,公司的每一个人都会随时把碰到的资讯或资源,与本公司的需要联系起来。这种联系能力,常常是一个组织地头力很关键的成分。把上述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

组织的地头力=员工专业能力集合+内部整合能力+外部整合能力

一大批中国企业展现出来的地头力,或许还会被认为那是企业由小做大的一个初级过程。两个世界500强京瓷公司和丰田公司,却以独特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大公司同样可以建构在地头力之上。

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同时遭遇西方列强打开国门的强大威慑。救国与富强之迫切,阻碍了中国人追求更终极的普世价值观,从而把开民智异化为一场为挽救危亡寻找一种速效药的仓促行动,我们急于引进西方的器具。而以福田谕吉为代表的一批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大师,则通过一次次的西方现地考察明了了,西方文明是一种高阶文明。日本需要做的是,打开封闭的窗子,让新空气流进来,显示了一种拥抱西方新的高阶文明的魄力。福田谕吉是一个大禅师,他深知自立立人的道理。他说,“一身之独立而有一家之独立,有一家之独立,才能使一国独立、天下独立。而能致一身之独立者,无他,唯先开其心智耳。”在他看来:“文明有两个方面,即外在的事物和内在的精神,

文明外形易取,而文明精神难求。”以禅来经营企业的日本企业家,深谙福田谕吉的禅机。他们持续从“外在开化”与“内在开化”两个层面来持续开发企业人的心智。

20世纪流行的西方管理,注重外在开化的经营管理,重点放在经营战略、全球化、公司制、股东价值经营、ERP等层面上。而丰田、京瓷、本田等一批日本公司,则更加注重内在的开化,注重现地、现物、现时地头力的开发。日本管理大师河田信在跟我交流时,反复强调,21世纪的经营管理主要是来自内在的开化。内在的开化,不在于学习多少二手货,不在于学习多少企业经营的理念和哲学,而在于一个人是否能够找到自己真心喜欢做的事,全身心投入,把它做好。

金融危机,中国内一大批企业家展现出常识性的经验的时候,我们该对看上去土得掉渣的地头力刮目相看了。其实,不管你如何看待它,它都在那里发挥着作用。只不过当全球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当我们顶礼膜拜的那套西方数字管理已经开始碰壁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重新回到现实中来,回到经营管理的本真中来,回到开发地头力上来。

至真之路

每个人只要在做好一件事和坚持做好一件事的过程中,通往心灵之从容、精神之宁静以及深知自我的大道,就可以开发地头力,释放出无限的潜能,创造出不一样的个性和人生。

地头力是一个开放体系,从有型走向无型,从有限走向无限,吸收所有有用的东西,强化专长,增强实战能力,向学以致用的方向发展。地头力是实战的学问。每个人有自己的“现场有神灵”,每个人有自己的“答案永远在现场”,每个人有自己对地头力的顿悟,每个人有自己对细节中极致的把握。

真理无路可寻,只能在做好一件事的过程中显现,在一个人从头到尾做一件事的一个个细节中涌现,在坚持做好一件事的韧劲和坚持中凸现。

中国30年经济奇迹,不在于我们食洋不化学习了那么多的ERP和六西格玛等数字管理工具,甚至也不在于我们一心去复制的那套为短期上市业绩忙活的现代企业制度,而在于千千万万的企业家和亿万中国人头拱地的开拓能力,在于中国人的地头力。当中国千千万万的民企、国企都能够建立在强势的、源源不断的地头力之上了,中国奇迹一定会被延续,中国人也就承当起最大限度地提升给全人类共同福祉的使命。

猜你喜欢

李云龙意识企业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使用“李云龙” 上级要“亮剑”
“李云龙式”干部如何发现,怎样用好——这也是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的重要标尺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