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高中思想政治创新教育研究
2009-08-17刘二胜
刘二胜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机遇,也是促进教育更加科学合理和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本文具体阐述科学发展观与教育的改革的内在联系,并且探讨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教育 创新
0 引言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它的提出对新世纪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创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用。一方面,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以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必将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的理论指导和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推动全党和全国人民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思想指导工作和实践,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本文具体阐述科学
发展观与教育的改革的内在联系,并且再次基础上探讨了高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之路。
1 科学发展观与教育的改革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强调以人为本,坚持“五个统筹”的要求,即“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统筹,对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它进一步提高了教育的地位,丰富和拓展了教育的内涵,也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评价标准和参照系。
1.1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了教育的地位 在现代社会中,不断满足人们对学习和接受不同类型的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已经成为以人为本的主要内容。如果说,过去强调以人为本,更多的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考虑,那么,在今天,学习和教育方面的满足则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现代社会,教育和学习已经与人的发展具有了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无论是整个国家和小康社会的建设,还是个体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调整各种社会矛盾,教育和学习所具有的功能都比过去更加突出和重要。所以,不重视人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需求及其变化,或者重视不够,就不可能是真正的以人为本。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进一步说明和明确现代社会中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更加明确了教育与整个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进而突出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当然,强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于那些忽视教育以及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上各种不到位的现象,也形成了更大的压力。
1.2 新的科学发展观也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观念和五个统筹的思想和原则,也是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实际上,以人为本正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原则,而五个统筹也恰恰反映了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一方面教育发展本身需要综合考虑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不同地区教育、本土化与国际化、以及人文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进而调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布局[1]。在目前特别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持,重视对弱势群体的帮助,从而促进社会的协调与稳定;另一方面,教育发展也应该不断调整自己的范围和内涵,进一步调整好自身的结构,包括学校的层次结构、学科和专业结构,分布结构等,特别是进一步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和研究的建设,形成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协调发展;同时,不断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形成一个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要求和特点的现代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进而充分发挥教育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巨大功能。
1.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评价标准 什么样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才是一种好的改革和发展?怎样才算是适应了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根据什么来评价正在进行而且需要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呢?更加具体地说,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和结构是否适应或者基本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呢?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特别是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的要求,正是为我们考虑和回答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现实性的参照和标准[2]。也正是按照这样的参照和标准,我个人的初步看法是,我国的教育体制和结构已经形成了一个初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与特点的基本框架和平台,但在某些方面和领域仍然存在不够到位和不够协调的现象和矛盾。然而,正是由于有了科学发展观这样的指导和标准,我认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问题也是非常明确的。
2 立足科学发展观,探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涌入国门,网络虚拟世界的不断渗透,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的日益显著,社会进步,历史进步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多难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3]。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工夫。
2.1 以人为本,让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近生活 以人为本,就是重视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把人的发展本身作为目的与核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从单一的教育管理,向引导、咨询、服务的方向转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实践中不断通过自我思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总结,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获得自尊、自信的情感体验,也才能学会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走进生活就是让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从过去的泛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里走出来,关注、指导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直面人生,全面认识社会,不仅让学生看到社会的主流,也要让他们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多样性,认识到社会还有很多不良现象、消极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克服,这样就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地位、权利、义务和责任,意识到一个有责任的公民还负有改造社会的任务;走进生活还要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教育才有针对性。如果不能个别化,具体化,就无法进入每个学生的生活,就不能了解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这样,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就会处于被动状态,不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走进生活才能增强学生行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通过严格学生日常管理,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论,改进学生奖惩办法等,使学生在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和作用下。自觉地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人格。
2.2 注重潜课程的作用,发挥校园育人功能 潜课程是针对其形式和作用的潜在性而言,它并不是自然的或随机的,而是科学计划与设置的课程。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如积极组织、引导、支持各种学生社会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术水平的提高,也会影响他们的人生观、社会与道德观和价值观。各种社区服务、便民服务、校园文化生活、演讲会、辩论赛、会使学生在教育和被教育中不断提高道德水准。各种咨询、指导活动,既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又为学生道德问题提供了预防作用。事实证明,学生人格的形成,气质的培养,情感的熏陶,意志的铸造是多重因素的结果,特别是文化环境的熏陶和影响至关重要。要积极主动地占领网络阵地,运用网络资源,逐步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调研网络和信息网络,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庸俗文化的影响,使学生人格及各方面素质在校园得到提高升华。
参考文献:
[1]马瑞成,赵志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素质培养价值[J].社科纵横.2006(9).
[2]郑永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4(4).
[3]张瑞芬.科学发展观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综述[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