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方法的探讨

2009-08-17马文学

关键词: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优化设计

薛 凯 马文学

摘要: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重新认识区域的发展、区域环境影响的探索。本文以独立的区域地理单元为对象,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选择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了评价分析和优化设计。

关键词: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优化设计

0 引言

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与能力的实际测度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问题。为此,需要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科学而具有可操作性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每一个(或每类)指标具有不同的性质、特点,说明可持续发展的不同侧面,它们彼此之间又相互关联,从而使得整个指标体系具有多方面的评价和分析功能。

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1.1 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1.1 系统性原则 应把区域的经济生产、资源、环境视为一个整体的大系统,从这个大系统中研究具体经济生产的发展与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与数量界限。

1.1.2 完备性原则 从实际操作的角度看,绝对的“完备性”将是一个难以企及的终极目标。我们通常只能退而求其次,即尽可能将那些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适当地引入该指标体系之中。

1.1.3 可行性原则 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内容应简单明了,通常以人均、百分比、效益等表示,而且这些指标要容易获得,不必再为此作大量调查。

1.1.4 层次性原则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可包含若干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我们必须依据这种关联性(或独立性)的程度将其分门别类(或子系统)、划分层次,以便于分析研究。

1.1.5 可比性原则 在确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内容构成及其分析方法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具体空间的可比性要求,以保证该指标体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1.6 动态性原则 考虑到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一定的时间尺度才能得以反映。因而,指标的选择要求充分考虑动态变化特点,如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指标即是。

1.2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应按照“目标分解”的方法进行设计比较适宜,即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将“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总目标系统,按照其逻辑关系划分为若干子系统。

2 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

2.1 评价指标的计算 确定评价标准也就是为各项指标值确定用来对比的基准值或目标值。评价标准确定的合理与否,是评价结果合理与否的关键。评价标准可参照区域所在的空间地理单元规划的有关标准确定,也可参照国家有关标准确定,或参照国外同类指标确定;没有参考依据的,可以以理想值或实际指标值中的最优值,满意值及不满意值为标准。

2.2 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计算中的几点说明

2.2.1 关于宏观调控能力指标的量化 此类指标在量化时,可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互比较并采用定性分类的方法进行量化分级,一般可分成“最理想”,“比较理想”,“一般”,“不理想”,“很不理想”五级或与此相类似的“最好”、“好”、“一般”、“差”、“很差”,并分别用量化值9、7、5、3、1来表示;若经过实际比较认为某指标状态界于这几种类型的中间,可分别采用8、6、4、2来表示。

2.2.2 次级区域的评价指标的选择 我们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主要是侧重于针对具有独立地理单元的区域,若要描述和评估下一级或下一层次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有必要对上述指标体系中的指标作相应精减,并重新确定权重。

2.2.3 灵活采用新的测评方法 有些指标包含新的或额外数据的搜集,新的系统抽样程序甚至基础性研究.

3 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估及分析

3.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评价结果的判别 根据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的设定,我们确定这个综合指数值越大越好。根据“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的大小,可以看出各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能力:将各区域按其“总指数”的大小进行排序,则可以明显比较出各个区域之间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前后顺序,可以比较出不同区域之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效果及彼此间的差距。将同一区域的指数进行不同年份的纵向比较,可以分析出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效果快慢;如果各个指数不断提高,说明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不断增加,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可持续的;若相反,则是不可持续的。

3.2 点估计 把利用上述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计算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总指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总指数”直接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的准确估计值,这就是“点估计”的思想。

根据“可持续发展水平总指数(ILSD)”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总指数(ICSD)”的大小,可以看出各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各区域按其“指数”的大小进行排序,则可以明显比较出各个区域之间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前后顺序,可以比较出不同区域之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效果各个指数不断提高,ILSD或ICSD环比变动率及平均变动率为正数,说明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可持续的;若相反,则是不可持续的;如果可持续的水平在提高,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下降,则说明发展尽管是可持续的,但缺乏后劲,并有可能逐步演变为不可持续。

将各个区域的一系列指数进行横向比较,各区域之间的相应指数之差即为相应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水平及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能力相差的百分点,可以分析出不同区域之间变化情况及相互之间的差距,进而可以分析出各自优势、劣势、差距和不足,找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分析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扬避短的措施或对策。

3.3 区间估计 区间估计的本质是以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规划(或执行)指标体系所确定的各个指标的临界值阈值范围作为预警界限,进而确定出“可持续发展水平总指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总指数”的预警(或允许)区间,再依据此区间对所计算出的实际观察值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总指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总指数”进行判断是否置于容许范围的评估与分析方法。它可以为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不偏离正常轨道提供一个具有量化界域的参照系统,有利于及时发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偏差,能够进行信息反馈、超前反映,并制定相应对策,防患于未然。尤其可以为区域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均衡发展提供决策预警,防止“重经济、轻生态”,避免“重近利、轻远谋”,克服“重微观,轻宏观”,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等短期行为。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区间估计,主要是根据“弱信息”来预示“警兆”,并在感知和正确解释这些“弱信号”的情况下,允许管理者在警兆不连续性出现的早期阶段制订战略处理方案,即不必等到警情呈现出清晰的轮廓时才作出反应。因此,应借助于预警指标体系实施动态管理,把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使区域的发展能持续、协调、健康地进行。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必然工作。通过对区域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估,来测度区域迈向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目标达到的程度和质量,并根据这一判断和测度结果适时地对区域复合系统进行调控,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的措施,从而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活动。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优化设计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