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

2009-08-17陈幸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潜能自信普通高中

陈幸福

〔关键词〕普通高中;潜能;自信;素质教育

一、研究课题的确立

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21世纪的中国应该成为人人皆学之邦。”为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把教育面向所有的人和面向完整的人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自觉地实施素质教育。而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给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愈演愈烈的择校之风,使普通高中雪上加霜,生源差,学生学习能力更差,学习潜能亟待开发。基于以上原因,结合我校实际,确定“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应用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假设。普通高中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悲观失望,放任自流,甚至厌学,只等高考来临“一试”完事。第二,高三猛回头,方知用功,但大势已去,只能带着遗憾去复读。第三,学习被动应付,缺乏主动性,不能自主地展开学习,因而潜力未能充分发挥。第四,学习素养差,无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第五,学习心理品质差,无目标,无动力;无毅力,耐挫力差;无恒心,一曝十寒。第六,不敢表现自我,也不会展示自我,不会很好地与人相处。凡此种种,可概括为学习不得法,习惯未养成,存在着严重的自卑感。因此,提出如下假设:在班级管理中,设法唤起学生的自信,做好学法指导,抓好习惯养成教育,调动学生主体性作用,成功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成绩。

2.课题实验变量。依据心理学原理,把唤起自信、学法教育、习惯养成作为变量,把开发潜能,提高学习成绩作为因变量。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唤起自信——做好心理辅导,铲除自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找到自信。学法指导——更新观念,我能学好;转变学法,找到方法。培养良好习惯——以身作则;职责到人;设立习惯奖,形成良好习惯。

3.课题实施目标。通过课题的实验研究,达到以下目的:通过“唤起自信,学法教育,习惯养成”的开发潜能模式的探索,提高学生的成绩;实验班的成绩高于对比班的成绩。

4.实验遵循的原则。主动性原则——注重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变被动压抑地接受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方法性原则——注重规律的总结和方法的传授。

5.课题实验对象及方法。确定我校高二(1)班为实验班,其余五个文科班为对比班,样本总容量为420人。课题研究以实验为主,并辅以调查法、对比法、检测法和文献法。

三、课题实验结果

在高二年级班级工作中,就挖自卑、树自信、学法教育、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进行了探索尝试,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实验班活而不乱。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上课轻松,不费劲。班风正、学风浓,学年结束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强。

2.平顶山学年统考中,优秀率遥遥领先,文科六个平行班中进线人数最多。

3.全体学生在不同基础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有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艺术专业,为三年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唤起自信,做好学法指导,抓好习惯养成教育,调动学生主体性作用,就能成功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成绩。

四、课堂实验结论与讨论

1.结论。采用“唤起自信,做好学法指导,抓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教育模式,能够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习成绩,符合新课改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了基础。

2.原因分析

(1)唤起自信是普通高中搞好德育工作的关键。在我国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的自信被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揉碎,而自卑就趁机疯长,尤以普通高中的学生最为严重。他们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认为老师不行,学校不好,自己无望;对前途悲观失望,混日子,坐失开发自己潜能的机会。更为心痛的是,学生带着悲观而来,又带着自卑而去,进入社会后,不能积极面对生活,消极避世,严重影响人生的发展。为此,高中教育工作当务之急在于帮助学生挖掉自卑,树立信心,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具体做法是:

第一,做好心理辅导,铲除自卑,树立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信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这就启示我们:成功的教育,在于唤起学生的自信。对于有心理自卑阴影的学生,要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客观公正地评价母校、欣赏母校,进而摆脱怀疑情绪,树立自信。

第二,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扬长避短,巩固自信。如果差生被肯定,自信之火就会燃烧起来。鉴于此,可在班上每周展开一项思想品德、学习技能、体育艺术等五花八门的竞赛活动,给他们创设展示一技之长、释放能量的天地,从而缓解失败的焦虑,重新拾起自信。

(2)更新学习观念,加强学法指导

第一,帮助学生更新学习观念,澄清认识,克服畏难情绪,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能力。

第二,转变学习方法。高中的学习更注重抽象和理性思维方式,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概括、综合能力。因此,学习方式的改变是高中生的当务之急。教师要及时做好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学会自主学习探究,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学习模式,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第一,抓住有利时机,以身作则,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时机越早越好,最好从高一新生入学就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良好学习习惯教育。另外,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教师的人格言行感染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第二,加强督促评比,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第三,在班级德育教育中,围绕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心品素养设立众多单项奖,每周一评选,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此文章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应用研究”结题报告。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第二高级中学。电邮:wangbighill@163.com)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猜你喜欢

潜能自信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谈也让学生做老师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创客”对大学生价值潜能研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