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梦工厂”
2009-08-17
“工人与女社员”永留银幕 欧洲最大影城藏枪无数
走进莫斯科
本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马建光
“工人与集体农庄女社员”雕像常出现在苏联时期的电影片头。
莫斯科西南区的麻雀山(原名列宁山)风光旖旎,这里不仅坐落着著名学府莫斯科大学、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还有被誉为“俄罗斯梦工厂”的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苏联电影是上世纪经典的“红色记忆”。从《两个人的车站》、《办公室的故事》到《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自1924年成立至今,已有2500部作品出自这一电影制作基地。
莫斯科电影厂与中国驻俄大使馆只有一街之隔,《环球时报》记者曾多次进入参观。确切地说,这是一个花园式的电影城,占地面积大约1平方公里,内部绿树成荫,又划分成许多电影制作车间及外景场地,还有博物馆、生活区等设置,看上去就像一个独立于外界的“小社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莫斯科著名的“全俄展览中心”(原称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附近,矗立着一座气势宏伟的钢铁雕像——“工人与集体农庄女社员”。这座24米高的雕像制作于1937年,堪称苏联时代雕塑艺术的典范,同时也是莫斯科电影厂的象征。每部由该厂出品的电影,都会在片头推出红色背景下的雕像画面:一对青年男女并肩而立,男子高举铁锤,女子则紧握镰刀。借助电影的影响,这一雕塑成为当年苏联人精神生活的符号之一,如今依然被保留在电影的片头。
莫斯科电影厂曾经以精湛的影视技术闻名世界。这里是世界上最早能拍有声片和彩色故事片的制作地之一。记者在电影厂内看到,这里一共有大小14座摄影棚,最大的达2000平方米,是欧洲之冠。几乎每个摄影棚内都堆满了道具,光服装就有上百万件。还有一些是永久性外景地,包括拍摄《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所用的19世纪俄罗斯街道,拍摄《伊凡雷帝》后遗存的俄罗斯“皇村”。甚至还有专门拍童话片的“梦幻城堡”。
当然,碰到拍摄大片时,现有的内、外景仍然不够,这时“梦工厂”便会开始变戏法。不久前为拍一部1904年莫斯科背景的合拍片,厂方花了5个月时间建造了一座“老莫斯科城”,教堂、市场、咖啡厅、旅馆,甚至连卵石路上的马粪都应有尽有,为此制片方扔进了几百万美元。
让记者没想到的是,在参观厂内的200辆装甲车时,我竟然发现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留下的一辆轿车,至今仍保存完好。当然,记者也发现一些“假冒产品”。比如德国“IV号”坦克,曾在《莫斯科保卫战》等影片中粉墨登场,实际上是用旧拖拉机改装的。
最牛的还属电影厂内一间全欧洲最大的枪支仓库,拥有德、美、英、日、瑞典等国的各式新旧枪械,号称“万国枪械库”。据说许多欧美大牌制作人也会到这来寻找合适的“家伙”。前几年中国翻拍《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慕名来到这里。但制片人不小心选错了武器,结果让1941年的德国鬼子端着未来才投产的美国“黄油枪”杀进苏联,闹了个不小的笑话。
为了扩大影响,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现在定期向公众开放,门票为每位140卢布(1美元约合31卢布)。电影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苏联解体后,电影厂经历了一段相当艰难的时期。每年只能生产10部左右的影片。好在如今俄罗斯政府每年向电影厂提供5000万美元的支持,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俄罗斯自己的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