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后驾驶,全球都喊打

2009-08-17

环球时报 2009-08-17
关键词:驾车交通事故酒精

醉驾事故可判无期 提供酒水也属犯法

本报驻外记者 纪双城 宁凝 陶短房 赵汉臣 王传军 林梦叶 刘刚

酒后驾驶已经成为一种世界病,这种病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奔向“汽车时代”正在加剧。在美国,平均每40分钟就有一人死于与酒后驾驶有关的交通事故。而中国交通死亡人数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其中酒后驾驶是重要“祸根”。从在车中安装酒精探测仪器到判处醉驾者无期徒刑,世界各个国家发明了各种招数,日本甚至制定了“酒水提供罪”、“同乘罪”等连坐罪名,希望帮司机们抵制住同时享受酒精与汽车的诱惑。《环球时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与亚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美欧国家的规则更加严厉;对中国目前关于醉驾的处罚,一些欧美人士表示,“不可思议的宽松”。

酒后驾驶:一种世界病

最近几年,到越南投资的中日韩客商逐渐增多。越南青年阮文荣在一家中国南部某省在越南开办的中资企业里做翻译,他见过中国老板在酒桌上怎么靠喝酒与形形色色的当地人打交道,也坐过中国老板酒后开的车。阮文荣说,酒足饭饱后,越南客人照样开自己的摩托车,而中国老板走路都左摇右晃了,还是敢去开自己的车,“我坐在车上还是有些害怕,感觉老板的反应明显要比没喝酒前慢”。阮文荣说,只有极个别场合,如中国老板大醉如泥时,才会让他打电话给公司,派司机来接。

据“越南网”报道,越南本身也曾是个对酒后驾驶整治不严的国家。2006年至2008年间,越南全国共发生1352起酒后驾车导致的交通事故。从今年7月1日起,越南开始实施新的驾驶员酒精检测标准,2001年规定的“驾驶人员每100毫升血液酒精含量不得超过80毫克”改为“不得超过50毫克/100毫升”,违规者可处300万越南盾的罚款。支持严打酒后驾驶的越南人认为,“300万的处罚与百姓的生命安全相比并不高”;但有些人表示“罚款300万有些高,罚50万至150万比较合理,老百姓的收入也不高,法律也要考虑到现实情况”。

菲律宾人也喜欢喝酒和应酬,泡酒吧更是颇受当地民众喜爱的消遣方式。尽管菲律宾也有治理酒后驾驶的明文规定,可前两年的执行情况并不好。据菲交通部统计,2008年的道路交通事故超过1.4万起,几乎是2002年的3倍,其中酒后驾驶是一个原因。本月初,《马尼拉标准今日报》报道国防和军事的记者索尔梅林在与军方朋友喝酒后驾车发生严重车祸,造成重伤。明知索尔梅林醉酒还搭其便车的另一名记者眼球被挤掉一个。悲剧发生后,菲陆地运输署署长通过媒体再次警告民众不要酒后驾驶。

韩国最近两年对酒后驾驶的查处很严。《环球时报》记者来首尔不到两年,就已经在晚间驾车外出时被韩国警察拦住过4次,要求“吹气”检查是否为酒后驾驶。这样的概率远大于记者在北京时的“遭遇”。

在酒吧文化源远流长、饮酒之风盛行的英国,酒后驾车问题一样是社会顽疾。相比中国来说,英国交通以及司法部门对于酒后驾车的惩罚更加严厉。按照英国法律,初犯者将被吊销驾照一年;重犯者吊销驾照3年,外加1000英镑罚款;如果在10年内共有3次被判酒后驾车,吊销驾驶执照109年,这实际上等于剥夺司机的驾驶权;如果一旦酒醉驾驶发生交通事故,终身不能再开车。对一些名人酒后驾驶,英国媒体从来都是彻底曝光。据英国《每日镜报》披露,英格兰国脚大卫·本特利8月14日凌晨酒后驾驶保时捷跑车时发生撞车事故,被警方拘留,另外还被所在俱乐部罚了10万英镑。

“中国的处罚仍然较轻”

在《环球时报》记者采访过程中,对于中国对酒后驾驶的惩治,各国人士认为目前处罚“偏轻”的居多。报道法律问题的《菲律宾星报》高级记者埃杜认为,中国目前的处罚比较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酒后驾驶的情况,但一定要坚持从严处理。《马尼拉时报》资深专栏作家沃雷拉却认为“处罚仍然较轻”,她表示:“考虑到酒后驾驶给生命和财产带来的巨大风险,只有足够严厉的处罚才能有效阻止醉酒驾驶,否则人们对较轻的处罚只会当儿戏。”

对中国此前对酒后驾车的惩罚,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英国道路安全组织的负责人都认为是“不可思议的宽松”。英国民间道路安全组织“RAC基金会”负责人希拉·雷恩杰认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私车拥有量上升速度最快的国家,在“汽车时代”的起步阶段如果不能强化交通法规的管制,那么只会让情况越变越糟。英国道路安全慈善机构“刹车”组织负责人比克·查尔特多次来过中国,知道中国人喝酒应酬的高峰时间是从晚上到凌晨,但他觉得“北京和上海的警察抽查酒后驾驶的频率还不够”。比克·查尔特说,在英国,考驾照大概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可以说“来之不易”,相对来说,中国人获取驾照并不困难,“每一本驾照不仅体现驾驶者资格,也意味着对社会的责任。我觉得中国对于酒后驾驶的惩罚有些宽松”。据他了解,中国人到了英国之后,开车明显比在中国时小心很多,他们不愿因为酒后驾驶这样的事情让自己在海外背上不良记录。

有统计表明,今年1到7月,全国因酒后驾驶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就已造成1169人死亡。中国因醉酒驾车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可被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加拿大,醉驾伤人致死的最高刑罚曾为入狱14年,致人伤残为入狱6年,但现在已分别提升为无期徒刑和10年监禁。旅居加拿大、经营海运生意的华人李先生说,对于来加拿大的新移民而言,酒后驾驶带来的后遗症很严重。加移民法规定,新移民入籍须在4年内住满3年;保留居民资格须在5年内住满3年,一旦醉驾入狱,监禁期间不被计算为在加居住。即使不被限期离境,也会使入籍和居留变得相当麻烦。李先生认为,加拿大打击酒后驾驶的做法会让醉驾者感到道德、经济和法律压力,威慑力很大,“为什么华人在加拿大极少被查出醉驾,但有些人回国后反倒会酒后驾驶”。

整治酒驾仍是多国难题

酒精成为“马路杀手”实际上是全球共同面对的一个社会难题。今年6月15日,世卫组织发布了首份《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127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并有85%的国家和地区道路交通法规不完善。而此前世卫还有统计说,全球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酒后驾驶已成为车祸致死的首要原因。

8月13日,日本福井县春江町发生了一起酒后驾驶的惨剧。醉驾男子清水正信倒车时将妻子轧死居然都毫无知觉。日本实际上是治理酒后驾驶非常严格的一个国家,按照相关法规,酒后驾驶如果发生交通事故,不管酒精含量是多少都有可能被吊销驾照。2008年9月,以严惩酒后驾车为主要内容的日本新道路交通法正式生效,违规者可处以最高5年监禁或约合9000美元的罚款。此外,还新出台了“车辆提供罪”、“酒水提供罪”及“同乘罪”等新罪种,凡是向酒后驾车的司机提供车辆、酒水的人以及车上的乘客都要受到严厉处罚。为防止酒后驾驶现象的增加,日本企业也达成基本共识,对酒后驾驶者一经发现就立即开除。即使这样,日本酒后驾驶的现象依然是个老大难问题。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日本警察厅公布说,仅今年上半年所有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已达到2220人,其中因饮酒驾驶造成的死亡事故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4%,为151起。

俄罗斯人爱喝酒是出了名的。但俄民众对于严打酒后驾车普遍持赞同态度。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去年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路人和司机中,各有90%的人支持对酒后驾车采取更加严厉的处罚措施。俄罗斯对于酒后驾驶的处罚这两年也在加强,仅罚款金额就从1000卢布升为5000卢布。根据俄刑法规定,如果司机因酒后驾车而导致1人死亡,最高可被判处7年监禁;如果死亡人数在2人及2人以上,司机最高可被判处9年监禁。但酒后驾驶的隐患在俄罗斯依然存在。俄内务部长努尔加利耶夫7月底在公布上半年的交通事故统计时说,今年已有100多名儿童命丧车轮之下,其中,每8个死亡儿童中就有1人是醉酒司机的牺牲品。

英国的一些道路安全活动组织认为,英国的酗酒文化是酒后驾车事件上升的背后原因。令人忧心的是,由于现代人的应酬增多,还有些人因为压力大而“借酒消愁”,而随着私家汽车的普及,司机早已不是一个职业,一旦思想麻痹、心存侥幸或缺少自律,酒后驾驶的现象就难以杜绝。英国“RAC基金会”的负责人希拉·雷恩杰认为,有些人声称可以喝上几杯而不影响驾驶,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据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报告,如果将酒后驾车的标准提高到每100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不超过50毫克,英国每年就可以减少65起道路死亡事故和230起受伤事故。

西方治理酒驾从年轻人抓起

据英国交通部统计,从1996年至2008年,因酒后驾驶导致的死亡人数一直徘徊在460人至580人之间,主要原因是年轻一代人似乎把交通安全意识抛在脑后。英格兰兰开斯特郡警官伊万·斯塔夫德对记者说:“我们在去年圣诞节期间收集到的酒后驾驶资料显示,142个案例中有69人年龄不到30岁。”

英国“RAC基金会”负责人希拉·雷恩杰认为,根治酒后驾车除了要有严格的法令之外,还应当教育年轻人拒绝酒醉司机驾车。该基金会对1000名年龄在18岁至24岁的青年人进行过调查,结果有17%的人承认在圣诞节期间乘坐过饮酒司机甚至醉酒司机驾驶的汽车。有鉴于酒后驾车现象屡禁不止,英国交通部已经从去年夏天发起新的道路交通安全管制活动,重点针对17岁至29岁的年轻人。英国交通部宣布强制餐饮娱乐业为减少酒后驾车承担相应义务,如要求餐馆、酒吧阻止饮酒顾客驾驶汽车。

据意大利“直线”保险公司调查,意大利平均每4个驾驶员中就有一名是饮酒者。超过16%的司机认为酒后可以短途驾驶,8%的人认为酒后驾驶没有任何问题。甚至有司机表示,“旁边陪同的人清醒就行”。正是因为麻痹大意,最近3年意因酒后驾驶酿成的交通事故已超过事故总数的60%。为此,今年3月,意大利相关部门加重了对酒后驾驶的处罚力度,仅罚款就由过去的最高1600欧元涨到1.2万欧元。意大利在对青年人酒后驾驶的治理上强调“零容忍”。按照规定,18岁至21岁之间有酒后驾驶行为的人可最高处罚1.8万欧元,并根据情况进行4个月至3年的监禁。调查显示,60%的司机认为这些新法规确实可以起到减少交通事故的作用,使司机们“有所顾忌”。2010年,加拿大安大略等省份也将推出“青少年醉驾零容忍”制度,如果是21岁以下的司机,只要被检验出酒精含量,不论浓度多少都将以醉驾论处。▲

猜你喜欢

驾车交通事故酒精
秦刚与马斯克驾车交流
预防交通事故
驾车寻访英雄的故乡
韩国:酒后驾车者将被判刑
月圆之夜车祸致死率高
跟踪导练(一)(2)
20周岁的女青年是否可以申请中型客车准驾车型驾驶证?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酒精脾气等
酒精和水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