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艺术设计的灵感

2009-08-17唐纪群

上海工艺美术 2009年2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条件大脑

唐纪群

艺术设计是以审美创意为核心价值的应用性学科,而设计创意过程中灵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艺术设计中的灵感作用是什么,灵感产生的主要条件和过程如何,艺术设计中灵感诱发有几种主要形式,本文给予了一定的论述。

艺术设计是一门多领域的应用性学科,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概括地看艺术设计具有四大要素,即功能需求、审美创意、材料工艺、市场信息。其中功能需求是设计的目的,材料工艺、市场信息是设计的条件,而审美创意则是设计的核心。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艺术设计就是运用线条、色彩、体积等造型艺术手段,结合现有的材料工艺及市场信息等条件,设计出作用于人们生活并给人带来审美愉悦的物品。

之所以界定审美创意是艺术设计的核心,一是因为设计的创意创新一定是前无古人的,别人已有的设计叫抄袭,借用他人的设计叫模仿,富有新意的创新决定了艺术设计这项活动的全部价值。二是因为除了审美创意之外的其它部分,非艺术设计者都有可能熟悉或掌握,而惟有审美创意一定是专业者的专长而其他人很难替代。

一、艺术设计中的灵感作用

作为艺术设计核心价值的审美创意,其求新、求异、求美观的设计创作,对设计者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求很高。任何的设计都要求有全新的样式应对,并且还要被大众接受,无疑是对设计者创意能力的考验。说到创意能力,马上让人联想到灵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无路可行时,是不是都能柳暗花明呢,从本意讲都向往着能柳暗花明,能突然地找到通衢大道,渴望灵感闪现几乎是疑无路者找路的法宝和捷径。灵感是什么,灵感是人们思维过程中认识飞跃的心理现象,是一种由联想带来的突然顿悟。人们在创意构思过程中,由于某种机缘的启发而突然出现的豁然开朗,顿悟突破,给人带来看似信手拈来的新天地。

艺术设计需要灵感,艺术设计离不开灵感,这已经是无用置疑的事情。灵感在艺术设计过程中的作用是明显的,它不仅仅是设计创意中不可或缺的创意来源,它还使设计师的知识结构、学识块面、新旧积淀贯通相连,通则熟矣,熟则精矣。那么灵感在艺术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如何,归纳起来看,主要的作用有:

一是事半功倍的作用。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寝食不安、收肠刮肚、挖空心思……,有很多形容词可以用来描绘设计创意过程中的痛苦和艰难,也确实在设计过程中为创意而心力憔悴。当山重水复全无路时,当踏破铁鞋仍无踪时,突然地灵感降临,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一片柳暗花明。这就是灵感的作用,肆两拨起千斤。灵感还具有“采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这是灵感最为特殊的地方,越开发灵感产生得越多。

二是低本高效的作用。灵感的产生无须刻意地进行什么物质上的准备,也无须人为精心地去营造什么客观环境,因为至今人们还不能有效地控制灵感的产生。然而灵感产生的效应却是客观实在的,尤其是对设计创意产业而言,其效应有时还是无法估量的。如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创意,最早创意灵感来源于“五”这个数字,由五联想到五环、五大洲,由五联想到象征自然界“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相生相克,这就是大自然和谐繁荣的基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和传统的代表。由此,五个“福娃”走出了国门。

三是知识进化的作用。灵感出现的最初形式,往往不是一个完整的方案样式,它可能只是一个符号、一个形象、或者一个片段情节等等,它只是指明了一个方向、一条道路、或一种方法,它需要人们去捕捉、去整理、去进行后期的加工和完善。灵感人人都有机会获取,但并非人人都能将闪现的灵感化为设计的成果,因为它需要一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并能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来加工和完善灵感。因此,每一次的灵感加工和完善,都是一次新旧知识的交融和贯通,而每一次的交融和贯通,都是一次知识和经验的进化与提升。

二、艺术设计中灵感产生的主要条件和过程

在艺术创作及各种创新活动中,灵感的作用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各种研究活动开展已久,但即使在今天,灵感现象也还在解密中。灵感人皆有之,但它怎么产生、能不能人为控制,一直是人们向往破解的课题。灵感不能控制,但灵感产生的条件和过程却是众多研究者探索发现的成果之一。灵感产生的主要条件和过程是:

一是确立主题。灵感产生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是头脑中要有一个亟待解决的主题问题,因为一个在头脑中没有确立急需解决问题的人,很难产生与相关问题牵连的灵感。即使有灵感,也会因为没有确立要解决的问题而无从加工和完善。因此,灵感与要解决的问题是直接的关系,因果的关系。

二是专注思考。当大脑中的主题问题确立后,就会对欲解决的主题问题进行专注思考,一般情况下这种思考是紧张的、痛苦的、长久的,也就是说一定是经过了超出常规的过量思考,而这种过量思考正是促使灵感降临的必经阶段。

三是缓冲顿悟。专注思考的艰苦未必能有结果,过量思考往往使人的思路进入僵局。此时需要的是搁置和冷却,放松紧张压抑着的大脑,形成和促进头脑中潜意识开始活动。搁置和冷却,并不会使问题从你的头脑里消失,而是由显意识转入了潜意识,大脑仍在活动着,只是你不自觉而已。一旦沟通了信息,问题得到了解决,就再度转化为显意识,成为灵感。古诗曰:“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放松大脑,调节情绪,这是灵感产生的重要环节。

四是整理加工。灵感带来的也许只是一个符号、一个形象、或者一个片段情节,并非是一个完整结果。因此,它需要后期的整理、加工和完善。此时,就需要设计师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积累,知识越精深,经验越丰富,就会将灵感演绎得越精彩,结果越完美。

这是通常情况下设计创意过程中灵感产生的条件和过程,但也不是人人非如此不可。有人就不需要经过缓冲阶段,而是通过“热线”直接产生灵感。所谓“热线”就是由显意识蕴育成熟了的、并可以与潜意识相沟通的主要信息和思路。“热线”在大脑中形成,是信息量积累达到质的突破所产生的,大脑中的热线一旦闪现,就要尽快追捕不能中断,迅速将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同时推向高潮,犹如设计创作中的一气呵成。

三、艺术设计中灵感诱发的几种主要形式

有着事半功倍作用的灵感,是设计师们在设计创意中渴望期盼的。灵感可遇而不可求,行踪飘忽、捉摸不定,以至干很多为灵感而期盼苦寻者倍受折磨。我们没法控制灵感,我们没法规划产生灵感的具体路径和方法,但我们可以探索接近灵感,让灵感的光临变得可能、变得频繁。了解了灵感产生的主要条件和过程,那么,在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诱发灵感,有这样几种方式可供参考借鉴。

一是联想引发式。当设计师进入到“过量思考”阶段以后,在苦思冥想而不得其结果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因为某一偶然出现的人物、事件或场景的刺激而顿时产生各种联想,由灵感之星火引发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使得问题的答案豁然开朗,迎刃而解。

二是交流启发式。是指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受到某种刺激后,直接迸发出灵感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最容易触发灵感的是展开交流讨论或争论、辩论,在直接的交流争辩中受到启发,产生灵感。

三是自我省悟式。这种灵感形式的产生不是借助于外界信息的刺激,而是通过自我头脑内在的省悟,而产生的顿悟现象。

总之,灵感受到诱因而突显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潜在的观念、信息、知识、经验等被类似的机遇所诱发。另外一种是设计创意者在久思不解的困境中,思想一旦放松,大脑会在没有外界机遇触发的条件下,突如其来地闪过原先没有想到的念头,一下子使问题得到澄清,出现狂喜顿悟。

我们不能控制灵感,但我们可以研和究探索灵感;我们还不能解密灵感的产生规律,但我们可以接近灵感。设计创意离不开灵感,任何事物的创新发展也都需要灵感。拥有它,我们可以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条件大脑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书封与现代艺术
“虎虎生威”的隐含条件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