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课可以这样上

2009-08-17马惠明

文化月刊·遗产 2009年8期
关键词:歌者高音声乐

马惠明

所谓心理暗示(suggestion),是指人用语言、动作、手势、眼神、情景等含蓄的、间接的表达方式,来释放出主体的能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一般可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歌唱的声音是不可触摸的无形体,是不可通过解剖和肢解的方式来观察和研究的。故而运用“心理暗示”理论对丰富和改善我们的声乐教学手段,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心理暗示在声乐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声乐教学过程和歌唱活动中的酝酿,不单是通过语言交流予以实现的,还需要借助大量的表情、手势、体态语言、语气、范唱、比喻、实例演示以及利用环境氛围与情景创设等复杂因素影响来完成。在声乐教学中以不同方式对歌唱发声者施以种种心理控制和影响,是在歌者缺乏明确理解意识和主动放弃理解评析的状态下,于无形中“被迫接受”相关的暗示内容,进而作用于声乐教学的训练和调解。当教师明确阐述教学要求的观点或直率地提出具体的要求,却因各种原因得不到学生有效反应配合和协调运作局面时,合理、巧妙地运用心理暗示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进而缓解紧张和尴尬,似乎是唯一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摆脱困境的关键手段了。因为往往正面提示不是人人能够做到和理解的,就算理论上的理解也因习惯所致不会马上立竿见影。

歌者如果对错误技术过多关注,给自己造成过分的心理负担,导致喉部紧张。如果适当地采用友善的、表情化的肢体语言动作来暗示,可以分散歌者对喉部紧张发声机理上的协调感,可引起歌者注意,有益于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方面的调整。再比如:让歌者坐在凳子上,让其上身向后倾斜一定的角度(大概45度左右),保持上身向后倾斜来体会腹部内肌“咬字发声叹着唱”的感觉,这种暗示可以成功地转移歌者对喉部挤、卡、撑、僵等不良习惯造成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帮助气息无力、声带闭合不太理想(严重的和先天性的除外)的歌者找回正常闭合的协调状态。虽然最终歌者还是“被强制接受了”教师操作指令的训练要求,可是歌者丝毫不会有心理防线的对峙,这样容易赢得歌者的支持与配合。这个动作的真正目的是暗示发声者忘掉“喉咽部过度多余”的操纵感和控制想法,这样就恰如其分地分配了歌者因顾此失彼造成的整体统一协调感问题。这个暗示的原理,利用了“盲人听觉视觉化”的暗示机能,利用心理运动暗示化的要求,让耳朵的“听觉内视功能化”,使声音成为“看见的有形体”,使听觉具有“内视化”的功能。因为最能感觉声音“物质性的”就是听觉,听觉“内视化”自然充当起“视觉触摸”的唯一触手,其目的是以想象中的机体运动感,来协调控制、操作气息和横膈膜对口咽腔体空间感的自动调控。

二、不良暗示在声乐教学活动中的危害性

在声乐课堂上,暗示主要由教师通过多种途径给予,可在外观监督和操控下进行,而歌者的自我暗示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因此在接受暗示的强制性和暗示活动时,自我暗示者缺少明确的意识活动特点,决定了暗示者本人不能察觉暗示活动逐渐的发生,如:高音恐惧症的歌者,长期适应了仰脸、伸头、抬下巴、压下巴、提气、直脖子等不良暗示方式的歌唱习惯,这种不良的自我心理暗示,其实早已在歌者的潜意识里,以未被察觉的方式确立了,它是直接导致歌者发声困难和恐惧高音的真实原因,也是不良暗示的习惯指示歌者将它误作为高音发声的必然结果。这种颠倒因果关系的恶果,直接造成歌者对高音恐惧的心理障碍,形成对高音唱法的心理错觉,造成训练的严重滞后。某次演出失误并不代表今后永远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对自己充满信心就是对未来充满希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在台下刻苦训练时就应该牢牢地注入这种积极的暗示,不要让昨天发生的事情或者昨天别人对你说的话影响你今天的行动。当然这个信念必须是以事实为根据,不是以一个假设或者一个错误的结论为根据的。

在实际的训练中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千万不能有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心理,而且教师自身必须更多地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和他们做朋友,平等地看待能力高低不同的每一个学生。注意他们歌唱时的心态发展和情绪变化,帮助他们了解已形成的不良的自我暗示,分析形成的原因,找到克服和掌握解决问题的良好途径和办法,避免在能力和信心不足的学生面前有任何不恰当的言行与表情。因为这也是一种不良的暗示,它会刺伤学生脆弱的自尊心,这是我们做声乐老师应该最先懂得和遵守的职业准则。有时能力和信心不足的学生会在老师和同学面前非常敏感和需要自尊,这是教师不能忽略的一种激励资源。这准则会让即使能力不足的学生也能有一颗健康自信的心灵,为迎接明天的挑战而保持正常的心态,走向未来和迎战未来,在他们声乐学习的启蒙阶段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暗示力量。

为了让潜意识记住我们的“指示”,就不能只进行一两次的暗示,而要不断地反复强化这种暗示的过程,因此要求我们的教学语言和指示必须是简明的、有特点的而且是积极有效的。如,当学生在演唱发声时,做的都很合适时,教师马上可用眼神暗示来表达赞许、鼓励、支持等,还可以在教学环境中使用教学挂图,或与歌唱艺术有关的饰物、书籍或者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和设施等环境暗示,激起学生强烈的歌唱表现欲望等等。因此,“心理暗示”理论用于教学,必须强化积极面,弱化甚至克服消极面,同时注意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作者单位:浙江教育学院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歌者高音声乐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歌者
音乐艺考生需要牢记的五大考试战术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高音虫”爸爸
裸露
歌者之梦
China Fire-fighting Day
High and Low Voice高音与低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