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燕赵大地的“文化植被”

2009-08-17孙建君

文化月刊·遗产 2009年8期
关键词:皮影年画民间艺术

孙建君

河北省地处华北,外绕渤海,内环京津,北依燕山,南眺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和炎帝就是在这里征战,双方部落统一而后融合,开创了中华文明史。河北在战国时期是燕国和赵国的领地,因此称其为燕赵大地。河北人杰地灵,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全国经济文化最为繁荣发达的地区,也必然成为兵家相争和建都之地,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河北还曾陆续建立过一些诸侯国,遗留下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全国知名的文物大省。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有意识地从事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活动,文化就是人类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的结晶。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河北人民创造了具有深厚底蕴、地方特色浓郁、丰富多样的区域文化。唐山的皮影、武强的年画、玉田的泥人、蔚县的剪纸、曲阳的石雕、定窑和磁州窑的瓷器、衡水内画、白洋淀苇编画,著名的古建筑以及传统的地方戏曲,都体现出较强的地方色彩和异常鲜明的艺术魅力,非常值得我们了解和研究。

总结前人创造实践的经验,整理传统工艺技法,分析其作品的成就,揭示其特点以及发展规律,学习民间艺术家的创造精神,从民间文化中汲取养分,是发展民俗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由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杨文会任主编,组织各方面的专家,收集和积累相关的作品和资料,理论研究结合艺术实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经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套《河北民间艺术及历史文化研究系列从书》收录了河北地区极为重要的部分民间艺术的研究项目,为我们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河北的民间艺术提供了一条重要渠道。

这套系列丛书包含了《武强年画的艺术风格及历史文化的研究》《曲阳石雕艺术及历史文化研究》《磁州窑造型艺术与民俗文化》《定窑陶瓷文化及其造型装饰艺术研究》《河北剪纸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河北地区古建筑文化及艺术风格研究》《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七本著作,对河北地区的民俗民间文化及其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在《武强年画的艺术风格及历史文化的研究》一书中,作者郄建业从民间年画的历史及产地,武强年画的概况及工艺、功能及地位、美学观、生活观、精神文化形态、保护传承与发展等各方面的整理和研究向我们阐述了武强年画文化发展的历史,让世人深刻了解到武强年画在民间年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在《曲阳石雕艺术及历史文化研究》一书中,作者杨文会、张彦辉和樊中红从曲阳石雕的文化渊源入手,分别介绍了曲阳石雕的宗教、民俗、艺术文化以及曲阳雕刻技艺的传承等方面向人们详实地介绍了曲阳石雕的文化影响和技艺的传承。

在由蔡子谔主编《磁州窑造型艺术与民俗文化》一书中,作者蔡子谔、侯志刚从磁州窑的审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造型艺术的形式美特征(包括釉彩、纹饰和形制)、造型艺术的工艺表现形态、民俗审美文化的内蕴等方面详细说明了磁州窑的造型艺术和民俗审美的特点和文化。

在《定窑陶瓷文化及其造型装饰艺术研究》一书中,作者陈文增从地位、发展时代以及造型装饰艺术和烧成艺术的研究等方面使世人了解了中国早期优秀的白瓷代表——定窑的文化成就和历史使命。

在《河北剪纸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一书中,作者李伟和邵铃莉从历史渊源、文化渊源以及传承与艺术特色等方面详尽地阐述了河北剪纸的发展历程。

在《河北地区古建筑文化及艺术风格研究》一书中,作者赵晓峰从各个朝代的河北古建筑的起源、社会历史及文化等相关方面论述了河北古建筑的类别、特征、概况、营造技术及其发展历程。

在《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一书中,作者张墨瑶和李彦彬从皮影戏的文化渊源、唐山皮影的文化和艺术特色、影人和切末的制作、文化影响等方面对唐山皮影进行了全面周详的研究,使人们对唐山皮影有了深刻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国家。燕赵地区的广大民众亦是以农耕为主的农民,所以河北地区的民间艺术亦可以说是农民的艺术。民间艺术经历了各朝各代依然能够让世人见到,这离不开技艺的传承。那些与群众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以非物质形态表现的口头文学、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节庆礼仪、传统工艺技能等等依靠行为方式传承的文化样式被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在我国民间社会生活中广为流传的,有着艺术、历史、科学意义的,与广大劳动人民朝夕相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发展基础,是全民族的感情积淀和精神财富,是构成民族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重要源泉,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在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目的就是希望那些前人留给后世的手艺可以一直延续发展下去。

古燕赵大地孕育了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民间文化,有其独特的地方风格和优秀的艺术传统,这些优秀传统和地方文化好比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的“精神植被”,反映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生动体现了他们的美学思想。这套丛书的内容详实,学术性强,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专家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它们为进一步研究河北的民俗民间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我国河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河北地区部分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皮影年画民间艺术
指间功夫
民间艺术篇
传承·民间艺术
皮影的来历
羊年画羊缪印堂
缪印堂的“年画”
民间艺术
牛年画牛等
老皮影渐显投资价值
安康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