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拍马的三重境界

2009-08-17鲁晋野

文化月刊·遗产 2009年8期
关键词:李林甫寇准嘉庆

鲁晋野

拍马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有拍马得宰相高位者,有拍马富可敌国者,有拍马权倾朝野者。故“拍坛”代有才人出,拍马技术不断花样翻新。

北齐武成帝时,和士开受皇帝宠爱,被封为淮阳王,威权日盛。一次和士开生病,大夫诊断要服“黄龙汤”(粪液)。见和面有难色,一位拜望的士人说:“此物甚易与!王不须疑惑,请为王先尝之。”说着端起一碗“黄龙汤”一饮而尽,神色自若。

汉文帝身上长了一个大疮,脓水臭气熏人,连太子都嫌脏臭,黄头郎邓通亲守其旁,侍疾问药,每日吮疮吸脓。文帝深为感动,不仅加官太中大夫,还赏赐蜀郡铜山,特许他私人铸钱,“邓氏钱”流通天下,邓通成了“财过王者”的暴发户。

宋代丁谓有才,宰相寇准竭力推荐提携他。一次寇准吃饭,一粒米粘在了胡须上,丁谓就动了心,顾不上吃饭,庄严地给寇准捋起须来,这一举动,为世人创造了“溜须拍马”的成语。

南宋宁宗时,宰相韩侂胄在都城临安吴山修建了一座别墅,取名“南园”。其中竹篱茅舍,小桥流水,宛然田园景象。一日韩游其间,感到美中不足:这么多田野风景,只可惜缺少鸡鸣狗叫。结果,不一会儿,园内就传出了狗叫声。原来是一个姓赵的临安知府在学狗叫。韩哈哈大笑,“遂亲爱之”,擢为工部侍郎,时人称之“狗叫侍郎”。

这几位虽然都可称为史上拍马的经典,但太直白,过于露骨,为人所不耻。国人一向讲究含蓄,要的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所以只能算初窥门径,刚刚登堂入室的低境界。

易牙原是主管“割烹之事”的小官,见齐桓公“好味”,便使出浑身解数,练就了一手高超的烹调技术。当听齐桓公感慨世上美味皆已尝遍,唯独不知人肉滋味时,易牙就把自己的幼子烹了,做汤献给大王。于是,易牙很快由一名厨子一跃成为齐桓公身边的宠臣。

东晋元兴年间,桓玄由江陵攻入晋都建康,逼安帝禅位,代晋自立,国号楚。一日,桓玄正睡在床上,忽然间,床塌于地。人们认为是不祥之兆,独侍中殷仲文曰:“圣德深厚,连地都有些承载不下了!”

朱元璋一次钓鱼解闷,无奈技术欠佳,鱼们并不给皇帝老儿面子,正恼羞成怒之际,翰林大学士解缙适时献诗:“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登时朱皇帝龙颜大悦。

马屁拍到这一境界,虽然拍得抑扬顿挫、得心应手,也有了一定技术性,但明眼人还是不难看出端倪,只能算中等层次。

拍马到了高级的层次,如武功之入化境,堪称艺术,几可无往而不胜,丝毫不露痕迹,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看来平淡无奇,再三回味,方知其妙。

东晋顾悦与简文帝同年,而头发早白。皇上问他:“你头发怎么比我先白了?”顾悦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把自己比作柔弱的蒲柳,经不起风雨,把简文帝喻为傲立的松柏,抗得住霜寒。马屁拍得不露痕迹,言有尽而意无穷。

唐玄宗时,李林甫、李适之同为宰相。一日,李林甫故意漫不经心地对李适之说:“华山有金矿,采之可以富国,上未知之。”李不知是计,兴冲冲地报告皇上开采金矿。玄宗征求李林甫意见时,李林甫一脸虔诚:“臣知之久矣。然华山陛下本命,王气所在,不可穿凿,臣故不敢上言。”玄宗深感他对自己一片忠心,又沉稳老练,处事周全,反过来认为李适之为人浮躁。李林甫既拍了一个高级马屁,又中伤了同僚,可谓一石二鸟。

明代大臣徐阶,最初进京应试,即显拍马奇才。科考时“应制”,他作了一首诗,诗云:“士本原来大丈夫,口称万岁与山呼。一横直过乾坤大,两竖斜飞社稷扶。加官加禄加爵位,立纲立纪立皇图。主人自有千秋福,月正当天照王湖。”这首诗将“嘉靖”二字,按笔划顺序,一一加以歌颂。据说嘉靖帝审读再三,十分满意,嘉许此人确有文才。

清朝嘉庆年间,有个李绍仿中状元时,正赶上嘉庆皇帝过生日,叫大臣们人人写一副贺联。李写了一副嵌字联:顺泰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两联上下正好嵌上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清代开国以来5个皇帝的年号。不单把嘉庆本人恭维得浑身舒坦,还把他的几辈祖宗捧上了天,难怪要评为第一了。

可见,拍马并非易事,纵横自如、任意驰骋更难,既要脸皮厚,还要有艺术,须把握好分寸、时机、对象、场合。兵无定势,拍无常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拍马的学问大了去了。

猜你喜欢

李林甫寇准嘉庆
嘉庆真是被雷劈死的吗
清张志宁嘉庆丁卯科乡试硃卷档案
“溜须”典故的来历
弄獐宰相
王维&李林甫:成人社交哪有非黑即白
“眼中钉”的由来
嘉庆的尴尬映射大清衰亡
教皇帝说话
狼狈为奸
背后说人“好话”的王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