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始终不满的首次婚姻
2009-08-14邸延生
邸延生
1907年的毛泽东已经14岁(虚岁15岁)了,这在乡里已经是“成年人”了。辍学后的毛泽东白天要在田里干一个整劳力的活,晚上还要帮父亲记账。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抓紧时间学习,贪婪地阅读了那些能够找到的除了经书以外的各类书籍,包括天文、地理、医学、数学、周易、奇门遁甲、相书、明清小说、诗词格律、各类杂记、传记、地方志、神话故事等等。毛泽东在这些古传奇故事中渐渐地发现,他所读的书中描写的人物大都是一些“勇士”、“豪杰”、“官员”或者“文人学士”,再就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极少有贫苦农民被描写成主角。这些,引起了他不断地分析和思考。知识面越来越广了,毛泽东由自己不信神、不信佛到劝说母亲最好也不要再信神、信佛了。
首次婚姻冷落妻子
毛顺生为毛泽东定下了一门婚事。女方家住湘潭县杨林乡赤卫村楼前门,有田产,不乏读书之人,在当地也算得上是颇有声望的大户人家。女方姓罗,比毛泽东大3岁,18岁时已然贤淑、通情达理。父亲毛顺生便主动向罗家提出了儿女结亲的要求。罗家见毛泽东长得已是一表人才。且又知书达理,便答应与毛家结为秦晋之好。
毛家急需要解决劳动力的问题,所以希望毛泽东早日成婚,家中也好多一个帮手。虽然毛泽东反对这门婚事,但拗不过父亲的专横,也不愿惹母亲伤心,只得违心地遵从了父母的意愿。毛罗两家选择了良辰吉日,为毛泽东和罗小姐按照乡俗族规举行了热闹的婚礼。但是罗小姐万万没有想到,自从她嫁到毛家以后,却根本得不到丈夫的爱。虽然她十分贤惠,对公婆极尽孝道,除了帮助婆母料理家务,还要尽心竭力照顾丈夫的一切,对丈夫体贴备至。但是,封建的包办婚姻使她和丈夫之间无法沟通感情。毛泽东始终不满这桩婚姻,他从不与妻子同房。而罗小姐心中有苦说不出,她对丈夫的一片痴情也只能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付诸东流……
看一看衡山大庙很有道理
转眼到了1908年,经过舅舅的再三说情,二弟毛泽民又去南岸读书了,毛泽东便成了家中的主要劳动力。是年,毛泽东因母亲生病许了愿,便遵从母命独自跋涉了100多里路,专程到南岳衡山的大庙去朝佛进香。
毛泽东先去了南岳的大庙中,极其虔诚地为母亲拜佛进香还愿。诸事完毕后,他信步游览了南岳真君祠大殿,又去了嘉应门、御碑事和寝宫,对御碑上刻的字看得格外仔细、认真。接着,他登上了衡山的主峰祝融峰。这里山高林密,气势雄伟,令极目远眺的毛泽东顿感心旷神怡、感慨万千,极大地激发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诚挚的爱和深深的情,同时也更加激发了他要走出大山、去到更广阔的天地间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壮志。他想:祖父生前一再嘱咐自己,有机会一定要到衡山的大庙看一看,是很有道理的……
1909年,韶山冲来了一位名叫李漱清的教师,这位长沙法政学校的毕业生,是个思想开朗的维新派人物。他家在韶山冲,与毛泽东的同学李庆丰是本家。他回到家乡以后,积极主张废庙宇、办新式学校以开发民智,尤其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女人们缠足,反对男人再留辫子……
走出韶山冲迎接挑战
李漱清的返乡,引起了乡里人的广泛争论,李漱清被一些思想守旧的人斥为“过激派”。毛泽东却很欣赏他的主张,从这个新派人物身上感受到了一股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朝气和激情,便常去他家借书看,并听他讲述许多有关中国和世界的大形势。后来又带了二弟毛泽民同往,从他那里接受新知识,感受新思潮。李漱清也深深感到毛家的这两兄弟领悟性极强,有着自强不息的求知欲望和拼搏进取的蓬勃朝气。
在李漱清那里,毛泽东借了《盛世危言》这本书,经常同二弟一起反复阅读和讨论,兄弟俩都很赞同书中提出的“激进”观点。《盛世危言》是中国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派政治思想的杰出代表郑观应所著,书中认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方的装备,诸如铁路,电话、电报、轮船等,所以应该把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到中国来。
对于书中开头的第一句话:“呜呼,中国将其亡矣!”使毛泽东两兄弟的感触颇深。书中叙述了日本占领台湾的经过,并写了朝鲜、越南、缅甸等国家被外国侵占的情况。读了这些,毛泽东两兄弟对中国的前途感到沮丧,并初步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两兄弟的这些活动,自然躲不过毛顺生的眼睛。他见两个儿子总往李漱清那里跑,便对他们讲:“要当心哩!他可是个‘危险人物,你们最好莫理他……”
但是毛泽东却从此有了更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他与二弟共同焕发出的英雄气概催促着他尽快走出韶山冲,投身到更加广阔的社会中去。迎接大风大浪的挑战……
令乡人们刮目相看
毛泽东厌倦在田间劳动,屡次遭到父亲的训斥和责骂,为此父子之间发生了多次口角。一气之下,毛泽东再次离家,先到乌龟井私塾读了半年书,塾师是毛岱钟,是一位失业的学法学的人;后来,他又到东茅塘的私塾就读,塾师毛麓钟,是一位精通经史的老先生。
这期间,毛泽东还读了许多当代人写的文章和不少宣扬新思想的书。在这段时间里,毛泽民便学着哥哥一边务农,一边学习,并经常同小伙伴们谈古论今,一旦讲起来又总是滔滔不绝、绘声绘色,不久便被乡里人们认为是他们当中最有学问的人。一些大人又联想到他的哥哥毛泽东,都觉得毛家的这两兄弟气度不同寻常,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已令乡人们刮目相看了。
1910年春,毛泽东的结发妻子罗氏女病逝,按族规葬在了毛家对面的祖坟地中。
年仅20岁的罗氏女就这样过早地逝去了。在她与毛泽东3年的婚姻生活中,从未得到过丈夫的爱。她不知道究竟是为什么,她渐渐变得郁郁寡欢。她只能默默地信守着从一而终的古训,直至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