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写作教学

2009-08-14程迎新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教学策略

程迎新

[摘 要]英语写作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思维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这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又对写作的布局谋篇、语言风格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比较中英文写作差异入手,深入阐述和剖析其产生的语言和文化根源,并在此基础之上,指出英语写作教学中应采取的相应的正确策略。

[关键词]文化差异 英文写作 教学策略

一、引言

英语写作,一直被广大的英语教师和学生视为英语教学与学习中的难点,同时也是衡量英语学习者水平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非英语专业的四、六级水平测试以及硕士研究生英语入学测试中,尽管相当多的考生在前面的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及语法测试的“客观”题型中的得分已超过或大大超过及格线,但有些考生写作部分的成绩却处于及格线之下或更少。这充分说明,英语写作仍是英语学习与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对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犯的错误类型进行总结、梳理,并深入分析其背后产生的原因对于提高写作课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当有所裨益。

二、中英文写作模式的差异

中西方在语言应用方面的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写作具有很大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的具体表现。中西文化差异是影响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潜在因素。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增加西方文化知识教学内容,将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提高学生文化意识,增加写作实践,从而有效地提高其英语写作能力。根据笔者几年来在写作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所犯的语言类错误突出地表现在词汇、句子及语法等层面上。随着英语综合运用水平的提高,拼写错误、词不达意、语法错误、句式单调等问题日趋减少,然而由非语言因素所导致的布局谋篇、段落结构等语篇层次上的问题则突显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篇结构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罗伯特•凯普兰(Robert Kaplan,1966)便发现,语言和写作是文化现象,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修辞习惯,篇章的组织方式反映了人的思维模式。他总结了五种文化不同的段落组成类型,其中英语的段落模式与汉语的段落模式便有很大的不同,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是“直线型”(linear),即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进行论述;汉语学生典型作文方式呈“螺旋型”(circular/spiral),即不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在主题外围“兜圈子”或“旁敲侧击”,最后进入主题。英语段落呈直线性展开是指先有主题句(topic sentence),后接一个自然衔接的例证句,而后收尾;或与此相反,先有例证句,最后以主题句收尾,即典型的演绎与归纳型段落,其间不附加任何与主题没有直接联系的内容。所谓“螺旋型”是指作者不直接论证段落主题,而是在主题外围“团团转”,从各种间接角度来说明问题,使英语族人读了,困惑不解。

汉语中的螺旋型发展恐怕要追溯到“八股文”。虽说“八股文”对现代汉语作文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它却反应了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式。尽管这一点仍需进一步探讨,但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的有些习惯倾向却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予以克服。例如,外国教师要求学生写作时立意要新,要有个人见解,并强调用逻辑推理论证个人观点,但却发现中国学生说明某一观点时,缺乏严密的推理层次,段落发展有两种常见的模式:一是大量引经据典,以“权威”之论为依据,以种种方式不断重复同一命题;二是遵循“开篇说明(an opening description of a specific incident)→历史回顾(a look back at the usually unfortunate history of the issue or practice)→现状解释(an explanation of the current much improved state of affairs)→道德鞭策(a concluding moral exhortation)”的模式。在外籍教师眼里这种模式是只有论断(assertion)而无论据(proof);据他们观察,China Daily上也常有此类结构。

2.语言风格

英汉在篇章结构上思维方式的不同直接表现在语言风格上。现代英语文章较简洁明了,而中国学生写的英语作文中却使用大量的文学典故及比喻性语言,包括许许多多由汉语译成英语的习语套话。一个简简单单的请求可能用华丽的词藻,以迂回曲折的方式,不无夸张地提出。诸如此类的写作法,外籍教师的评语是:转弯抹角,华而不实(too flowery and indirect)。一位美籍教师结束在中国的讲学,回到美国后,收到不少中国学生的信件,其中大都以time flies like an arrow(光阴似箭)开头。平时,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中经常出现的汉泽英习语套话有:the mountains are blue,the water is green(青山绿水);ten thousand li off the topic(离题千里);pearls matched with jade pieces(珠联璧合);a cold and hard world(世态炎凉):too weak in the hand to tie up a chicken(手无缚鸡之力); fallen leaves fly to the trunk(落叶归根)……这里所说的成语或俗语是指已在语言中固定下来的表达法,这些引用在英语论文中并不得到欣赏,被称为“cliché”(陈词滥调),英语的论文中喜欢使用某些自创的隐喻,或灵活使用一些惯用语,却很少照搬已有的成语或俗语,而中文论文却把这些固定成语、谚语或格言看作是全篇必备的“华彩乐章”,一种文采的体现。因此,中文中的引用不仅仅包括英语中常用的“观点回顾”(literature review),更重要的是用名家之言、古诗、古谚使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这种应用成语俗语的习惯也常常被沿用到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中,动辄“as the old saying”(古语云)等。汉语言文章多用引经据典,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分歧,减少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相反,英语文化喜欢竞争与冲突,因此,自己的观点尽量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避免步人后尘。英语文章不仅不喜欢使用“陈词滥调”,对自己的观点还常常从不同角度反证其可能性。而中国学生的论文则追求自圆其说,尽量减少不确定性。

3.篇章主题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中心思想模糊不清、模棱两可是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张在新等(1995:43)对包括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在内的200名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进行作文测试,结果发现59%的作文没有主题思想。蔡基刚对英汉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句的明示与暗示按议论文、评论或杂文及记叙文四种体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是:除英汉议论文中心思想句的处理上大体相似外,英文议论文明确提出主题思想的比例为90%左右,汉语议论文这种比例仅为60%左右,中文的文章总的来说其主题思想往往是含蓄的,需要读者自己体会出来,很少或几乎不用一个句子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外籍教师对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主题思想处理的评价是:主题不鲜明、观点模糊不清。中国学生英语作文的这种“主题不鲜明”、“重点不突出”现象或许与汉民族的文化心理与哲学思想有某种关联。

三、文化差异对英文写作的影响

就大的背景而言,对中国社会影响较大的儒教、道教和佛教的哲学观都是讲究“悟性”和“言外之意”,而西方思维方式受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影响提倡逻辑推理。英汉这种不同的文化思维和民族心理对写作的影响不容忽视。总之,汉英写作中主题思想的暗示与明示,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写作习惯,不同的读者期待,思维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起作用。Matalena(1983)通过研究中国学生L2(the second language)作文发现,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充塞成语、谚语、文学典故及名言警句等,而使用这种策略的结果是使各部分之间在西方读者眼里互不相干,以致使整篇文章缺乏有机的逻辑联系。他认为,中国学生使用的成语典故只起到装饰和使文章生动有趣的作用,引用本身不过是分散读者注意力的无关紧要的冗余信息而已。而中国的古今历代文人则以引用“圣人书辞”为自豪,很多人甚至认为只有这样,才显得自己知识渊博;只有引用权威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更具说服力。中国学生语篇策略的这种倾向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汉语写作传统的影响。

四、结语

通过对比发现,中文的篇章修辞手段的确与英语的篇章修辞手段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在语言的背后有很深的文化根源。我国学生的英语学术论文与国际英语论文存在差距,可能不仅是语言上的原因,还有深层的文化原因。对文化心理因素的了解将有助于我国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矫正,使我们的文章向国际化迈进一步。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的某些错误并不是偶然和随意的,是汉语文化中与英语族人不同的修辞限制因素所致。这就要求写作教师,无论是英语本族语教师还是母语为汉语的英语教师,都应首先熟悉两种语言结构及文化的差异,并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在写作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意识。指出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的差异,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不只拘泥于一词一句的正确,而更加注重文章的整体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Kaplan.R.B. Culture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Language Learning,1966.16-20.

[2]张莹.从霍夫斯特德的文化模式角度探讨国内外英语论文写作的差异[J].美中外语,2004,2(1):54-57.

[3]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出版社,1989.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出版社,1999.

[6]胥懋云.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出版社.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