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中的科技创新

2009-08-13温越岭

创新时代 2009年7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科技经济

温越岭

“发挥科学技术在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5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所强调的。

此次会议指出,中央财政预算今年将安排328亿元,2010年安排300亿元左右,主要推动大型飞机等11个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同时带动企业投资。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工作,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

自从自主创新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国内各领域的科技创新逐步显露出新的生机。然而,没多久,国际金融危机不期而至,一些企业因资金紧张而缩小研发投入,使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面临一定挑战。为此,很多专家指出,金融危机是科技创新更上一层楼的好时机,不仅不能松懈,反而应该更加重视。

从历次经济波动的发生发展过程看,经济周期在经历低谷之后,将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推动新兴产业、企业群体及企业家的诞生与发展,从而带动整体经济步入新的繁荣。未来一段时间内,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将孕育和诞生一批新兴产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国际金融危机注定要重整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哪一个国家能经受住这次金融危机的考验,幸存下来,发展起来,将成为未来新的世界中心。中国如果能成功以科技创新应对金融危机,就有可能在经济复苏之后实现真正的崛起。

经济寒冬常孕育科技突破

一百多年来,世界先后发生过多次经济危机,深刻影响了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凡是善于迎难而上、依靠科技锐意创新的国家和企业,都能很快摆脱危机并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

20世纪初,美国的钢铁、汽车、化工、电气等产业快速扩张。例如,自汽车工业采用流水线作业的重大技术革新后,生产能力迅速增加,汽车销量于1929年突破500万辆。但随着各个产业投资过度,特别是汽车等主导产业大量生产过剩,最终导致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爆发。

在大萧条动荡期间,通讯、化学合成、有声电影等新技术逐步成熟,推动电信、无线电、合成材料等新兴制造业及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带动了经济回升。大萧条导致经济倒退了近30年,而新一轮技术创新则使美国经济只用了8年就基本得到恢复。

1973年,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此时,日本因能源严重依赖进口受损最为严重。但日本大力推进“节能技术革命”,加快新能源利用技术以及节能技术的自主研发,引导和推动产业结构重心向电子机械、家用电器等低耗能产业转移。同时,抑制传统产业规模扩张,鼓励企业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例如,当时日本对造船业实施“扩能控制”,注重加强船型开发,竞争力大幅增强。很快,日本经济迅速恢复活力,在1973年以后的10年中,日本GDP实际增长了47%。到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时,日本受影响最轻,并大大缩短了与美国的差距。

同样,在石油危机期间,以化工、钢铁、汽车等“烟囱工业”为主导的美国经济也遭受严重打击。危机后的美国大力推动附加值高、能源消耗低的新兴产业发展,使通讯设备、计算机、航天航空、生物工程等一批高技术产业快速崛起,成为经济新的主导力量。1993年美国工业增长的45%已由高新技术产业带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40%以上。同时,美国传统产业规模缩小,钢铁工业产值占GDP比重从1.9%下降到1.6%;汽车工业占GDP比重从3.7%降为2.1%。

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依靠技术创新,快速步入知识密集型产业高速发展期。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世界正进入“信息时代”,而此时,韩国仍以重化工为主推动产业规模扩张。危机使韩国经济遭受重创,企业大量倒闭,实际失业率高达12%,经济几乎陷入瘫痪。这促使韩国政府痛下决心,依靠创新加速产业优化升级,国家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布实施《科学技术创新特别法》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法》,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开发,集中发展计算机、半导体、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航空航天等28个知识型产业,仅3年时间经济率先复苏。

其间,韩国IT产业附加值年均增长率达16.4%,占GDP比重从1997年的8.6%增加到2000年的12.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5%。不仅基础研究水平达世界一流,且汽车、电子、冶金、造船、动漫甚至美容等产业,都因具有原创能力而走在世界前列。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对历史上三次产业革命分析后明确指出,正是技术革命带动了经济的起飞。德国经济学家格哈特门·施在《技术的僵局》一书中,利用现代统计方法对112项重要的技术创新分析后发现,重大基础性创新的高峰均接近于经济萧条期,技术创新的周期与经济繁荣周期成“逆相关”。因而,他认为经济萧条是激励创新高潮的重要推动力,技术创新又将是经济发展新高潮的基础。

全球以科技创新应对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加深,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后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防止经济大幅度下滑,世界各国不约而同都想到了通过科技创新寻觅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国总统奥巴马同样将科技创新看作振兴经济的重要“武器”,特别是把新能源作为带动美国经济复苏的“发动机”。根据奥巴马公布的能源政策,美国将逐步实现能源供给的战略转型,计划在未来10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风能、太阳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研究,促使政府和私营部门投资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等新能源技术。此外,美国还将发展智能电网产业,全面推进分布式能源管理。

作为欧洲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法国未能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中幸免。不过,法国出台的一系列发展新能源和科技创新的政策却使自身受益匪浅,并有望在未来重振经济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法国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一直持十分积极的态度。金融危机以来,政府更将其视为拉动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去年11月下旬,法国环境部公布了旨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该计划包括50项措施,涵盖生物能源、风能、地热能、太阳能以及水力发电等多个领域。

以太阳能为例,法国政府提出到2011年前每个大区至少建造一座太阳能发电站的目标,相关的招标将在今年年底前展开。法国政府希望从现在起到2020年,太阳能领域能为法国提供20万到30万个就业机会。针对已经受到冲击的汽车业,法国政府划拨了4亿欧元,用于研发清洁能源汽车,政府希望将“节能环保”理念作为汽车业的新增长点,带动该行业尽快走出危机。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2008年11月在担任总统后的第一份国情咨文中指出,俄罗斯经济的重点是知识产业和新技术产业。俄罗斯副总理伊万诺夫认为,鼓励科技创新能够得到可观的经济效益。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在2007年度国情咨文中曾指出,纳米技术是俄科技战略的“火车头”。伊万诺夫也认为,发展纳米技术可以帮助俄罗斯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诸多影响,切实解决能源等方面的难题。

尽管全球面临金融危机,世界纳米技术产业去年的产值仍达到7000亿美元。专家预测,到2015年该数字将达到3万亿美元。目前,俄罗斯在世界纳米产品市场上的份额不到1%。俄政府要求,在2015年前将这一份额提高到4%。普京去年7月在核能领域发展会议上说,根据2020年前国家核能发展计划,政府在2015年前将投入1万亿卢布用于发展核能技术及核工业,在今后12年内计划新建26个核发电机组,这将是整个苏联时期建造发电机组的总和。目前,俄罗斯拥有10座核电站,30个发电机组,核能生产只占其国内能源生产的16%,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俄联邦委员会主席米罗诺夫今年1月21日说,俄核能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大的需求,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应充分发展核能源,促进俄经济发展。

显然,很多国家都意识到,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正是科技创新的战略机遇期。有专家认为,世界科学技术正在酝酿新的突破,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酝酿之中。

从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态势看,奠定现代科技基础的重大科学发现基本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科学的沉寂”已达60余年,而技术革命的周期也日渐缩短,同时,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积累的内在矛盾凸显,在物质能量的调控与转换、量子信息调控与传输、生命基因的遗传变异进化与人工合成、脑与认知、地球系统的演化等科学领域,在能源、资源、信息、先进材料、现代农业、人口健康等关系现代化进程的战略领域中,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日益显现。

中国多年前就未雨绸缪

新中国建国60年来,科技创新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刚建国时,我国科技事业十分落后,后来在苏联帮助下,科学院等机构相继建立,才慢慢打下基础。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专家,西方又对中国禁运,中国的科技事业不得不自力更生。可以说自主创新最早是从那时开端的。

1972年以后,中美关系破冰,我国科技事业扩大对外交流,开始从国外引进大型设备、新技术。改革开放后,科技体制也开始改革,以往国家包办的方式行不通了,科研院所逐步面向市场。北京有了标志性的中国硅谷——中关村。全国范围陆续出现50多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量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兴起,一批有远见有战略头脑的创新型人才挑起了大梁。

然而,这只是事情的一面。在科技创新表现出新活力的时候,也有一些不利因素在发展。刚刚打开国门时,在中西科技水平的比较中,国人心理落差很大。发达国家满街跑的汽车、直飞九天的航天飞机、居民生活中种种新鲜玩意,让人眼花缭乱。于是,国人一味地从国外引进资金、技术、设备,急功近利忙着赚钱,以往对外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机制没有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外资金、技术、品牌、产品在国内市场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对国内产业冲击越来越严重。

外资实力雄厚,很容易从国内挖到好的科技人才,越是这样就越有竞争力。而国内企业由于机制还没理顺,人才流失严重。当时,很多国内企业选择与外资合资,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技术进步的主导权由外资控制。尽管中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等战略,但具体落实效果有限。当时普遍流行一种观点:全球化时代,从国外买技术就可以了,不需要自己搞科技创新。

伴随着这种流行的观点,中国要做“世界工厂”的主张,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依靠国内廉价的资源、环境、劳动力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而资金、技术则从发达国家引进。这种共识导致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其后果是环境被过度破坏,资源被过度开采,而中国劳动者只能拿到微薄的工资,生产的廉价商品大多供外国人享用,以至于外需太强,而内需却不足。这种模式虽然在一段时期带来GDP较高速度的增长,却注定是不可持续的,给中国经济埋下隐患。

此间,国内很多有先见之明的知识分子已经觉察到危险。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围绕是否要自主创新的争论一直存在。这种争论在2003年以后逐渐达到高潮。反复权衡之下,中央终于做出了科学的决断。2006年,第三次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会议确定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至此,自主创新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几年来,自主创新在观念上逐渐深入人心,而且,随着一系列重要政策的落实、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科技创新确实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引擎。就在我国自主创新渐入佳境的时候,国际金融危机来了。

即使现在没有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以往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也总有一天要崩溃,到时候也是一场危机。我国的自主创新政策是对国内以往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而从世界范围来看,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也是导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

国际金融危机迫使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模式要全面创新,而我国的自主创新实际上是先走一步。可以说,三年前中国就先于全世界开始应对危机了。

从中央到地方的共识

整个世界正处在科技新突破的前夜,中国要争取搭上这班车。此时,在中国,以科技创新应对金融危机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共识。

5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目前,科技重大专项提前并加快实施的重点任务已经确定,对有较好基础、能够充分利用多年自主创新成果的项目;对有较好市场前景,两三年内能够实现产业化,对当前产业发展和扩大内需具有重要作用的项目;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集中安排资金。

会议指出,中央财政预算今年安排328亿元,2010年安排300亿元左右,同时带动企业投资。主要推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飞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等11个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同时,全面展开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服务企业的各项工作,启动实施一批自主创新产品规模化应用示范工程,加快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前,在2月10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自主创新力度,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带来的不利影响。科技部部长万钢强调,要把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科技工作的主线。

万钢提出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重点”,即结合当前形势,重点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个中心任务,紧紧抓住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这两个重点。万钢还把“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概括为36个字,即加强重大专项、支撑产业振兴、发展高新产业、支持企业创新、深入基层服务、促进人才建设。

在专题调研基础上,科技部对当前科技工作的布局和重点进行了调整,强调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创造新的市场和需求、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立了由万钢任组长的科技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领导小组。

据报道,科技部正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启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半导体照明规模化应用、低成本计算机推广普及、3Tnet建设等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工程,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新能源和环保技术,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力度,解决国家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加快实施重大专项,带动、发展并形成新的战略产业。

在科技部的统一部署下,国内各地陆续出台以科技创新应对金融危机的具体措施。

天津滨海新区非常注重加快引进和建设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今年将陆续启动实施新的44个项目。其中,电动汽车、生物高分子材料、化学原料药等15个项目已完成科技攻关并进入产业化。2009年,新增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共获国家和地方财政资助10多亿元,其中包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千万亿次计算机研制、集成电路芯片设计、数字口岸、盐碱地绿化等10项由国务院、科技部批准和组织实施的重大科技项目。

目前,河北正在实施的23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涵盖河北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和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河北省科技厅投入科技经费1亿元,形成项目总投资13.48亿元,带动企业投入12亿元。今年又安排7000万元进一步加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力度。

“当前科技工作的着力点就是要有效支撑和服务于中央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和十大规划的实施。首当其冲的是尽快把已有的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用起来,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万钢说,经过各类科技计划的持续支持,在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已经积累了一大批自主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加快已有科技成果,特别是高新技术和产品的转化和规模化应用基础,释放多年技术创新成果所积蓄的能量,是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最直接的措施。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科技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科技在线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