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主持人的生命力
2009-08-12赵霞李筠朱洁林
赵 霞 李 筠 朱洁林
[摘要]节目主持人的生命力是指:一个从事节目主持人职业的人,具有使他所从事的职业得以存续并不断提升其社会和人生价值,同时还能够持之以恒地延续这些价值的素养、品格、能力等因素的总和。
[关键词]节目主持人生命力保持
节目主持人的生命力是指:一个从事节目主持人职业的人。具有使他所从事的职业得以存续并不断提升其社会和人生价值。同时还能够持之以恒地延续这些价值的素养、品格、能力等因素的总和。这里,至少包含着这样几层含义:
——主持人首先应当是在进行一种让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得以存续下去的实践。一个职业的存续能力,与它的每一名从业者的职业生命力都有直接关联。现在,不是主持人队伍的规模有问题。而是在已经开始庞大化的主持人队伍中,那些能够充分彰显主持人职业存续价值的优秀主持人的比例还不够高,主持人职业的工作对象——广大受众,对这一群体的满意度尚待提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长此以往,就会危及主持人职业的存续能力。凡是有责任感的主持人,都没有理由不去思考职业存续这个严峻的课题。
——一个职业的节目主持人。应当始终把创造这一职业的社会和人生价值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人们常说,社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地位高低之分。但是。当某一职业的从业者。哪怕是其中极个别者。倘若丢弃了创造社会和人生价值的责任,那么,这样的职业又怎样赢得人们的尊重?因此,所谓地位从来不是什么人硬性规定的,而恰恰是看这一职业的每一名从业者是不是坚定地以创造社会和人生价值为己任。2002年。发生在山西繁峙矿难中的记者收受礼金和贿赂事件。还有近年来屡禁不止的有偿新闻现象,使得记者的职业声名蒙受极大的损失。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在记者队伍中还存在着非但不去创造反倒要去诋毁这一职业社会和人生价值的害群之马。这为主持人队伍的建设敲响了警钟。主
(3)平民视野。主播要关注普通人,这样才能激发受众的共鸣与交流。有人说,敬一丹说话的方式构成了她平民化的语言风格,而这“风格”是建立在她平民化的视野之上的。用她自己的话说:“如果在关于‘穷孩子上学和‘手机为什么难打的问题间进行选择。我肯定会选择穷孩子上学。为什么?手机问题可以谈,但手机才涉及到多少人?而关于穷孩子的话题又能涉及到多少人?我宁愿谈那些涉及更多人的话题。我不愿意谈贵族化的话题。平民话题我谈起来很由衷。”可见主播“说什么”、“怎么说”。不仅受对象、语境、节目内容、节目风格的限制,更受自身个性特征的限制。我们藉此可以看出主播独特的思考判断价值取向、独特的对生命的体验、独特的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程度和角度。
(4)有明星风范,无明星意识。“明星”对主播们有着强有力的诱惑力。对于中国的主播们来说,由于他们处在一个非常特殊、为众人瞩目的位置,再加上观众对主持人的厚爱,在主持人的身上很容易出现“光环”效应。面对观众的掌声和鲜花。面对外界的赞誉和喝彩。特别是面对外界名利的诱惑。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根据中国国情、中国电视的发展现状来正确认识自身的话,那么不管是否实行主播制,其结果只会是江河日下,“江郎才尽”,失去其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
4中国主播的发展前景。
我国著名的新闻主播们,在我国电视的覆盖范围内,已基本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如果以观众的绝对数量作为标准,他们的知名度是任何国家的电视明星所无法匹敌的。但是,我国的新闻主播尚未达到国际级主播的要求。这并不完全是因为他们的才力不够,而是受着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今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将逐步覆盖全球,在各国受众中产生日益强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的新闻主播也将随着节目一道。走向世界,为各国的受众所熟悉。是否拥有国际级的主播。是我国的广播电视台能否成为世界一流的广播电视台的标尺之一。持人队伍能不能珍惜职业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能不能恪尽自己的职业操守,将直接影响到主持人职业的生命力。
——对于一个职业的节目主持人而育。兵不具备使自己从事的职业在社会和人生价值上持之以恒地加以延续的素养、品格和能力等一系列因素,决定着这个主持人的主持生命。自节目主持人登上职业舞台以来,能够支撑着这一职业的除了起码的专业要求以外。就是看一名节目主持人在其素养、品格和能力等因素的总和上,是否能够与主持人职业在创造、延续社会和人生价值的过程中相适应。这里所说的社会价值。针对的是主持人职业特有的社会属性。在社会生活中,主持人职业在公众心目中的位置,是由单个主持人的职业表现决定的,这种表现,其实就是考验一个职业的主持人能不能把自己的能力、品格、素养等个人要素的总和,转化为公众对这一职业的价值认知。而人生价值,则是指主持人职业对于从业者个体而言,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其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而这实质是在考察从业者个体对自身能力、品格、素养等个人要素的调配和驾驭能力。主持人职业有着与其他职业相同的大浪淘沙特性,有人不断加盟。也有人在逐渐被淘汰。真正能够在这一职业中历经风雨并取得卓越成就的人,总是那些在其素养、品格和能力的总和上始终与时代的步伐相吻合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观察主持人的成长和培养,其意义就在于,让每一个从事主持人职业的人自觉地进行职业生命力的历练,永葆主持艺术的青春,进而将主持人职业打造成与时代同进、与人民同行的壮丽事业。
对于主持人职业生命力的培养,我们以为,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三种力”的锻造:
一是适应力。广播电视的一大特点就是多工种的整合,任何一个工种,都只是其整体中的一个环节,相对而言,主持人处在这一系列环节的核心地带,没有足够的适应力与不同的技术工种相互配合,就根本不能保证自己可以出色地完成主持工作。从节目个性化发展的趋势来看,越来越需要主持人根据自己的表达方式、性格特征、风格状态等个性化的特点。制作出独具特色“这一个”式的节目。这看似强调了主持人的个性。但其潜台词恰恰是需要主持人更好地去适应受众、适应时代。而绝不可能是让受众和时代去适应某一个主持人。同时,作为广播电视事业中的一分子,主持人必须时刻服务和服从于广播电视事业的整体目标。一个优秀的主持人,不仅可以主持那些独具个性、深深地打着自我烙印的节目,而且能够尽可能多地担当有着各种特殊要求的不同类型节目的主持。就像戏剧表演中所说的“戏路”那样。不断拓宽“戏路”,从来就是一个演员保持旺盛艺术生命力的必由之路。
我们观察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可以发现他们无一例外地具备上述特
点——
吴小莉,用其别具一格的主持方式成功地打造了个性化十足并且征服了无数观众的《小莉看世界》,同时,她还在综艺、娱乐、谈话等节目中有着不俗的表现。
袁鸣,既成功地主持过轻松谐趣的《正大综艺》,还成熟地驾驭过沪上名牌谈话节目《城市心情》。如今。她又向自己发起挑战,担纲新近启播的东方卫视主打新闻节目《环球新闻站》的主播,并已获得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梁言,在其主持的北京电台体育广播《体坛夜话》中,挥洒自如,而在其主持的北京电视台《记录》节目中又沉稳庄重,表现出极强的节目适应力,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横跨广播和电视的优秀节目主持人。
由此可见,提升适应力,根本的目标是提升主持人职业的社会和人生价值,这是将一种职业升华为一项事业的要求。对此,主持人职业的从业者,要特别注重对不同环境、不同节目、不同工作伙伴、不同社会境遇的认识和观察,努力去适应各种各样的工作条件。此外,我们还应看到,提高主持人的适应能力不能缺少制度和体制的保证。如深圳电台,为不断提高主持人对不同节目的适应能力,建立起让每一个主持人至少担当两档以上节目主持的工作机制,使单个节目的主持人既能在独具个性特征的节目中发挥“这一个”的优势,又能在一些具有共性的节目中发挥才干,很好地树立起主持人的事业观,大大锻炼了主持人的适应能力。
二是耐受力。眼下,在节目主持人队伍中,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不思进取的现象并非罕见。有些主持人一遇到工作或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就萎靡不振,丢失了起码的精气神;有些主持人,拈轻怕重,精于投机,整日不是计较自己的机遇不好,就是抱怨节目太过寂寞,热衷通过节目之外的所谓“新闻”包装自己,借此提升“知名度”;更有一些主持人。抱着“反正是吃青春饭,不捞白不捞”的心态。利用主持人的职业优势谋取个人的利益……此类短视心理和行为,都是缺乏耐受力的突出表现。这不仅严重伤及了主持人职业的形象和价值,而且对主持人的职业生命力也造成莫大戕害。
我们有必要来解读一些优秀主持人的成长档案。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倩,曾有一段心灵炼狱。她在自述中写道:“在电视台,是没有人主动辅导一个新人。当时我只有北大的4年养出来的清高和傲慢。而当我每天看着办公室里的同事,出出进进忙这忙那,自己却像个木头一样。傻呆呆坐在分给我的办公桌前不知所措时。整个身心几乎轰然倒塌。取代它们的是自卑,那种自卑几乎要了我的命。”(孙克文:《空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这一段特殊的心路历程,对董倩来说。无疑是一种耐受力的锤炼。如果当初她不堪这样的心理折磨,那我们恐怕永远也见不到荧屏上那个温文尔雅、绵里藏针的董倩了。
凤凰卫视主持人陈鲁豫曾经受婚变的考验。可贵的是,她成功地把握住了挫折这柄双刃剑,从容地走出了人生浅滩。在主持人的岗位上一直闪烁着熠熠之光。
了解美国广播公司(ABC)四大名牌主持人彼得·詹宁斯、特得·科佩尔、黛安·索耶和巴巴拉·沃尔特成长履历的人都知道,这四位对ABC收视率有着重要影响的主持人,无一例外地经受过长期不被人重视、久坐冷板凳的考验,没有足够的耐受力,早就被打垮了。但他们以坚韧不拔的耐受力,将主持人职业融入到各自的生命之中,终获事业辉煌,尔后又一直保持着旺盛的主持生命力。其中,巴巴拉,沃尔特今年已经是72岁高龄的老人了,仍然在主持人的岗位上以其特有的主持风格和人格魅力,吸引着无数挑剔的美国观众。(据周涛:《ABC四大名牌主持人履历分析》,见《新闻界》2003年第3期)
从上述档案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对于节目主持人而言,耐受力其实就是看一个主持人具不具备在种种不利于自己的环境和条件下获取推进事业的能力。同时,作为广播电视机构,为主持人创造相应的环境,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比如,能不能在用人评价人的机制上屏除一时一地一事论英雄观念的束缚和影响、是不是确立一个长远的带有战略性的人才开发和培养规划、可不可以运用一定的形式,有意识地对主持人进行意志品质训练,来有效地提高主持人队伍的耐受力等等,都是值得探索的问题。对此,湖北楚天电台曾经做出过有益的尝试。即把刚刚从事主持人职业的新人送到农村、老区、大山里去,锤炼主持人的耐受力,并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三是创造力。创新的核心是创造力。那么,磨练和提高创造力的途径在哪里?我以为关键在于这6个字:实践、积累、思考。
所有关于主持人工作的理论和技巧,都要经受实践的检验,惟有具备了这些最基本的实践经验,主持人的创新才有可能,创造力的不断提升才不是一句空话。一档具体节目的整个制作过程,主持人都应当是其中积极的参与者。甚至应当是组织者、策划者。遗憾的是,当下一些主持人甘愿做花瓶式的人物,感兴趣的是在节目中出境、出声,迷恋的是今儿到这儿跑场子,明儿到那儿闹气氛,看似在进行主持实践,实质上已经脱离了节目的根基和土壤。正如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制片人王利芬所说的那样:“主持人老老实实扎在你的栏目里,你就是禾苗,栏目就是你的土地。没有了栏目你最后只有枯萎”(见2003年10月23日《南方周末》)。脱离实践,主持人就不会有创造的土壤,更不会有创造的激情。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主持人自它出现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是一种智力上高消耗、高付出、高透支的职业。一方面。主持人一刻也不能离开需要不断创新的实践,另一方面,智力上的这种高消耗、高付出、高透支将严重影响主持人的实践质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影响与日俱增。怎么办?积累。除了传统的积累知识、增广见闻的方法外,还要用尽一切可以运用的办法来积累自己的智能。以改进人际交往方式为例。如今的社会生活,早就结束了那种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增识博闻的时代。“与万人聊”已经成为人们增长见识的方法,而这恰恰要建立在良好的人际交往的基石之上。除此之外。养成良好积累的习惯、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等等。都可以看成是增加积累的良方。只要有了丰富的积累,主持人的创造力就会保持充足的能量,使创造性思维永不停息。
思考,是主持人创造力能否真正发挥出来的一个核心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教育、文化、观念甚至机制上的一些原因,主持人队伍中注重规范养成。忽视个性开发;注重求同思维。忽视求异思维;注重循序渐进,忽视渗透跳跃;注重规矩方圆,忽视探索进取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这也正是创新节目偏少、创造型主持人不多的重要原因。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内外双循环理论模型,我们可以知道,创造性思维过程由发散思维、形象思维、时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等六个要素组成。对于一名立志创造、勇于创新的主持人来讲,理所当然地要从这六个方面人手,这不仅是提升和磨练创造力的需要,更是保持主持人生命力的需要。这或许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求索之旅。但是正如学者型记者、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所说,“知识像树叶,能力像树枝,而思想就像树干……树干太细,运送的营养不够,树叶和树枝萎缩了”,一个没有思想的主持人,其生命力将十分脆弱,被淘汰也只是早晚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