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声音的世界里
2009-08-12余玫瑰
余玫瑰
王蒙,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协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人民文学》主编等职。从音乐专业的角度来说,王蒙可能是不懂音乐的:他不会识谱,不会演奏任何一种乐器,对音乐专业知识的认识也十分有限。但作为一位文学大师,作为一位音乐爱好者,他又是最懂音乐的:他对音乐有最深的感受,他对音乐有最高的悟性。他能用妙笔以另外一种艺术方式来传神地诠释音乐、描摹音乐,甚至将文学作品与音乐作品融合到一起,如入化境,让你分不清是音乐在烘托文学还是文学作品在展现音乐。
与生俱来的音乐情感
孩提时代的王蒙,对音乐便有着超常的领悟力:寒冷的冬夜,萧瑟的生活,一声无依无靠的笛子,呜咽抖颤,如泣如诉,表达着人生的艰难困苦、孤独凄清,轻回低转,听之泪下。一曲算命瞎子的笛声,竟让他有如此的感受且至今不忘。
他喜欢音乐,是从感受声音(自然界的音乐)开始的,“声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人耳牵心,移神动性”,“说不言之言,达意外之意”——“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静穆、和平”,“中雨声使我感到活泼、跳荡、滋润”,“大雨声使我壮怀激烈”……你看,自然之音,音乐之声,开始拨动了他情感的乐弦。
青年时代的王蒙接触了西洋音乐,莫扎特、柴科夫斯基、贝多芬、肖邦的音乐都给了他灵魂上的震撼和启迪,使他得到了“对于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扰和痛苦的代价的理解和肯定”,是他“能够健康地活着,继续健康地活下去”的“保证和力量的源泉”。
和生活在同一年代的青年人一样,他尤爱苏联歌曲。虽然那个年代有那个年代的苦难和困惑,但是“一首接一首明朗、充实、理想、执著的苏联歌曲,点燃了我青春的火焰”。这些歌曲和青春理想一起,“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命运的一部分”。音乐超越了当时的政治和历史,永存在于他的心灵和人生里。回首往事,王蒙不无得意地说:“如果说我会唱的苏联歌曲多如天上的星星,未免像是吹牛。但如果说我会唱的歌曲比王府井大街上的灯火还多,却仍然不失为一种东方式的谦逊”。
对于当代的中外流行歌曲,他也能感受到它们的“魅力”,心灵同样被“打动”。他甚至于想过,如果当年不去搞写作,而是去学唱通俗歌曲、去学习器乐或者去学作曲,也会有一定成就的。“并非由于我什么事都逞能,不是由于我声带特别好,只是由于我太热爱音乐,太愿意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了。而经验告诉我,热爱,这已经是做好一件事的首要保证了。”
作品中的音乐色彩
王蒙在《音乐与我》中曾直言:“我喜欢音乐,离不开音乐。音乐是我的生活的一部分,我的生命的一部分,我的作品的一部分。有时候是我的作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头等重要的部分。”
音乐不仅是王蒙滋养身心的琼浆,也是他很多文学作品创作的源泉。他的很多作品与音乐相关、相融,又饱含着他对音乐的深层“相思”。他的洒脱舒展、优美畅达如一江春水般一泻千里的语言就蕴涵着不尽的旋律感和节奏感。他的很多作品或以音乐为标题,或以音乐为写作对象,或以音乐为情节线索,或以音乐为构思机缘,或以音乐为风格特色,或以音乐为结构模式……音乐使王蒙的作品更加优美、灵动、丰富,同时也使其作品更有情味,让人获得新鲜的、多重的艺术享受。
王蒙非常喜欢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于是《春之声》便成了他短篇小说的标题,而他的一篇写维也纳的游记散文的标题也就非《蓝色的多瑙河》莫属了。他特别喜欢柴科夫斯基,尤其陶醉于柴科夫斯基的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于是他的一篇小说的题目就叫《如歌的行板》。他的报告文学《火之歌》,小说《歌神》、《初春回旋曲》、《室内乐三章》、《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是不是很有“乐感”?而他的短篇小说《致爱丽丝》呢?我们恐怕更是会心一笑了。
王蒙有很多小说作品深受音乐的启发与影响,是文学与音乐的奏鸣曲。小说《如歌的行板》以音乐乐章“如歌的行板”为全篇的主线和基调,连结构也受这段弦乐四重奏的影响,从容地发展、进行、呈示和变奏,爬坡式的结尾。小说《夜雨》,颇似一首钢琴小品,全篇用“塞塞率率”、“滴滴答答”、“哗哗啦啦”等来做每一段的起始,这是风声、树声和雨声,也是钢琴声。《夜的眼》如同大提琴曲,《海的梦》像电子琴曲,《蝴蝶》则是一部协奏曲。《春之声》语带双关,但小说本身的内容和风格,却是典型的中国民乐小合奏,二胡、扬琴、笙、唢呐、木鱼、锣、鼓一齐上,用了大量的象声词,表达出了热热闹闹地迎接充满活力春天的主题。
王蒙的长篇小说处女作《青春万岁》的结构,得益于音乐的启发。就在他为小说的结构不得要领而苦恼时,便去当时的中苏友协文化馆听了一次唱片音乐会,交响乐的结构大大启发和帮助了他,使他一下子豁然开朗了。他说:“我悟到了,小说的结构也应该是这样的,既分散又统一,既多样又和谐。有时候有主有次,有时候互相冲击、互相纠缠、难解难分。有时候突然变了调,换了乐器,好像是天外飞来的另一个声音。小说里也是这样,写上四万字以后,你可以突然摆脱这四万字的情节和人物,似乎另起炉灶一样,写起一个一眼看去似乎与前四万字毫不相干的人和事来。但慢慢地,又和主题、主旋、主线扭起来了,这样就产生了开阔感和洒脱感。”我们说,艺术本质上是相通的,王蒙的艺术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该部交响乐之于王蒙的《青春万岁》,不亚于那颗掉下来的苹果之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王蒙对音乐的感知力可能并不输于任何一位精湛的音乐大师。他所用的并不是音乐符号,而是用文字来彰显和表达生命的旋律,而且更具体、更形象。用音乐给灵魂洗澡
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传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好的音乐能悦耳、赏心、动情。正如贝多芬所言:“音乐应从男人心中烧出火来,从女人心中带出泪来”。
王蒙说:“更多的时候,音乐给我以美的享受和休息。我说过听音乐是给灵魂洗澡,使人净化的说法。当我因为工作杂务而焦头烂额的时候,当我因为过分紧张而焦躁、失眠的时候,听上一个小时的钢琴曲或者管弦乐就能把自己的心理机能调整过来,从而获得心理的以至生理的好处。如果能够有机会和条件,自己唱上一阵子所喜爱的歌,我的心情就会更加舒畅。”
他认为艺术是属于弱者、失败者的,又是属于强者的。音乐中所蕴含的丰富而强烈的感情,无论它是低沉忧伤的还是高昂激越的,都能抚慰、充实、净化人的情感。人离不开音乐,音乐的生命是永恒的。
人生因有音乐而变得更美好,更难于被玷污,更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