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服归来兮
2009-08-12梁龙
梁 龙
金融危机、就业难……事关国计民生,如何平安突围,走出低谷,成为当前最关注的话题。而“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则倍受瞩目,他们的“上书”,体现着民声民意。因此,一些提案或议案在媒体上一公布,立马遭遇大批读者和网民跟帖热议,甚至“炮轰”,“以女性精神应对经济危机”、“让农民工开垦边疆”、“发行千元大钞”……十大“雷人”提案、议案就是如此。其中,“雷人”不少的当属“穿国服刺激经济增长”,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争议,争议,惊起民声无数。
争锋:“国服”概念
支持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国画家李延声
国服和国旗、国歌、国徽都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号召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和国家形象的代表。它应该具有:新的国服拟称“中华服”。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国服必须体现一种共同的民族认同;在“中华服”的标准上,建议在多种民族服装中选择元素,以古代“汉服唐服”为主,汲取各少数民族服装和西式服装的长处,创造出多民族共享的国服;“中华服”的设计应体现华夏文化的理念与精神,应庄重、大气,同时又要实用方便;“中华服”应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是一个系列,包括男装、女装和童装等,以礼服为主;为体现国服设计的庄重性和严肃性,建议以文化部门为主成立“中华服”设计评审委员会,邀请各方面专家学者担任评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设计出能真正体现我国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的国服要拟定《国服条例》,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在条件成熟时报请国家立法机关以法律形式通过。
反对山东散文学会会员、青岛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李振忠
而今的国服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照李委员的意思是以“汉服唐服”为主,汲取各少数民族服装和西式服装的长处,那这必然是一种“四不象”。你想,取一个蒙古式帽子戴一条藏族哈达,然后缠一条彝族银项链,再穿一双壮族的鞋子,然后再打上一条西式的领带,会是一个什么“怪物”?其他各民族差不多都有本民族的服饰,再让人家穿上统一的国服,是不是一种煞风景?
即便以法律的形式通过了这样一个《国服条例》,那农民工该在何时何场合穿几等几品的正装国服?小商小贩该在何时穿绫罗绸缎?直接的后果很可能是出现新的衣冠等级制度造成新的贫富悬殊,还有一种可能的结果,就是只适合于礼仪小姐伺候剪彩的官员。
杭州杰施时装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著名时装设计师施杰
“国服”的提案确实是一件好事,作为服装设计师,我很高兴,有自己的民族服装,这一点我很支持。但是要把“国服”以法律的形势固定下来,我是不赞同的。“国服”是一个国家、民族符号的代表,更是一种文化和价值观的体现,我们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民族服装,慢慢给国民适应、选择,最后确定“国服”概念,这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而不是强迫。
争锋“国服”中国缘
支持东北虎董事长张志峰
四望当代东方,各民族均有自己的国服和礼服作为标识符号,日本有和服,韩国有韩服,越南有长衫,印度有纱丽。但作为拥有上下5000年文明、泱泱13亿人口的中华民族,却没有统一代表的国服,不能说不是华夏文明传承的一大缺憾。我们中国人也应该有能够代表华夏民族精神的国服,那就是华服。华服应该是中国人在正式场合体现身份的穿着。
今日盛世中国,NE·TIGER成功开创了承载千年文明的华服,华服以“礼”为魂,以“锦为材,以“绣”为工,以“国色”为体,是属于中国的“国服”。一直致力于传承中华文明的NE·TIGER,始终在中华文明和现代服饰之间探索契合点与平衡点,力求古今贯通与中西融汇。
网友宣华华
前几年,“汉服热”就引发过许多争议。一些“汉服”爱好者,打着复兴传统的旗号,通过各种方式烘托“汉服”,也是想把“汉服”推为“国服”。只可惜,廣大民众却显然对“汉服”并不买账,流行一时的“韩服风”就是一个最好的反证。
其实,不管“汉服”还是“中华服”,倡导者都显得过于急躁,似乎恨不得一夜之间,让神州大地“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人都有一身所谓“国服”。尽管这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它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一种文化焦虑,反映了人们希望加强民族认同感的心理,却违背了事物发展演变的规律,颇有“拔苗助长”之虞。
争锋“国服”在中国
支持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理事、时装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名时装设计师武学凯
我认为,在中国有“国服”是早晚的事情,不仅因为它维系着很多东西,包括历史与文化,而且在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后,我们的民族意识越来越强烈,随着时尚与民族的结合,“国服”的提出,我很支持。
但这并不意味着,“国服”就非要回到古代,穿什么汉服唐装,就像奥运会徽章一样,只要能体现出中国传统典型的元素,在剪裁、造型方面融合时尚,兼顾现代,就一定会受到公众的欢迎。在过年过节的时候,穿上这样“国服”应该是很有意思,也很有中国味儿的。
陕西作家纪卓瑶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符号和标志。然而,服饰并不是国家的符号和标志,更不能与国旗、国歌、国徽划等号。中国原本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要求穿同一式样服装还言何民族符号和标志?事实上,13亿人穿同一种式样服装不可能也做不到,除非倒退到“文革”时代。
说到底,穿什么衣服不过是一个人的审美情趣问题,也是公民个人最起码的权利。民族有没有凝聚力,国家有没有号召力,并不在于是否穿“国服”,也没听过哪个国家法定“国服”。当然,有商家看中“中华服”创意,可以任由他们自己去做。至于法定“国服”,还是免了吧。
争锋“国服”是否能刺激经济增长
支持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东华大学教授严诚忠
拉动内需的基本思路应该靠创新。鼓励老百姓购买物质产品,也要鼓励老百姓购买精神文化产品,或包含精神文化产品的现代服务。促进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的消费者目前对服装中所包含的文化价值还不是很重视。中国的服装生产企业也不应仅仅以质量为企业生命,还应该重视服装的文化价值,以满足消费者追求新奇,以及更高文化品位和层次的需要。服装产业要走出困境,关键在于创新。国服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两会上,他提出“中华国服经济文化产业”议案,来推广国服的理念和设计。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航空物流服务分公司总经理徐向东:
“我国‘国服犹如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等,可以带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领域、各层次的力量,直接产生巨大的效益。”徐向东在给温家宝总理的一封1.7万多字的公开信——《致温家宝总理的一封公开信》中,建议国家通过制造“国服”来振兴纺织产业。
信中写到:“国服”可参照西服的价格,若全国13亿人民中60%的国民都购买一套,平均每套500元,则可创造3900亿元的销售收入,而且能带来2000亿元的制造业收入和1000亿元的原材料行业收入及100亿元的运输收入,合共7000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若部分国民在一年里购买两套或多套春、夏、秋、冬各系列国服,相信将能产生不少于1万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时,国服的出现势必引起海外游子的热捧,在海外市场刮起一股强烈的“中国热”风暴,创造约0.3万亿元的出口收入。这样,国服这只“风暴蝴蝶”,每年就能累计产生1.3万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按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万亿元计算,“国服”的出现就可以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5%。
反对网友天涯默客
推广“国服”,貌似一个不错的想法,哪种服装可以代表“国服”。汉装还是少数民族的服装?要是汉装,纯粹是“大民族”的狭隘主义,少数民族的服装,其他的55个民族选择哪种作为“国服”?这个暂且不说,指望穿“国服”刺激经济,真的很天真很幼稚的想法,有点八竿子打不着的味道,买“国服”可以拉内需,买别的服装就不可以拉内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