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PO重启后的私人投资机会

2009-08-12

投资与理财 2009年14期
关键词:回报率新股理财产品

黄  凡

有短期流动性需求的机构和私人投资者,直接参与货币市场投资或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不失为明智之选。

桂林三金的询价发行,拉开了A股市场新股发行重启的大幕。

“打新股”在90年代中后期和2006年至2008年初之间,曾为不愿承担高风险的投资者带来“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机会。而且,以“打新股”为主题的银行理财产品甚至成为前两年热销的产品而登上了大雅之堂。那么,本次的新股发行重启,能否为投资者,特别是不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带来同样的机会?

这一次,恐怕没有比“人的一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这一句古老的哲理名言更适合的了。因为,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中实行的相关改革,在以下几方面改变了“这条河的水质”。

其一,进一步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会令一级市场的认购价与二级市场的价格的价差缩小(新股恢复发行第一单桂林三金,最后询价所确定的发行价19.80元,对应的市赢率为33倍,不低于二级市场同质公司的相关指标),令赢利空间变得有限。

其二,机构投资者网下认购成功所得的3个月锁定期在预期价差较小之下,反而增加了认购者的投资风险(如市场有大的调整,则可能出现亏损)。

其三,网上认购成功所得的股份没有锁定期,而且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上限,令中小投资者觉得受到政策的“倾斜”和“关照”,从而激发其参与热情。但桂林三金的发行吸引了4000多亿元的资金参与,中签率仅为0.17%,实际上降低了中签率。

其四,对资金量太的机构或个人客户,包括银行系“打新”理财产品的实际操作人——信托公司,该限制(加上一人一帐户一次认购的限制)令其缺乏可操作性。

根据惯例,当大多数人都觉得有利可图而热情参与的时候,其实可能机会已经不大。对于寻求为其较大规模的资金取得在低风险基础上的相对合理回报的机构投资者和私人投资者,反而是可以考虑另辟机会的时候了。那么,机会可能在哪里?有哪些替代方案可供参考?

有两个市场因素值得关注:上半年以来的天量放贷已引起银监会的关注,开始对商业银行进行以适度收紧信贷标准为目的的“窗口指导”,对信贷适度收紧的影响显而易见。

首先,银行的直接信贷减少,意味着更多地以发行信贷类理财产品等曲线形式为企业融资,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增多令不同银行间的该类竞争加剧,直接的结果是会让投资者的收益率得到提高。

因此,对于寻求固定收益而且对短期流动性较少关注的投资者,可考虑银行系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多与信贷资产挂钩),近期该类产品不但数量多,品种全(不同类别、不同期限),而关键是“预期”收益率较前期有明显提高。根据市场调查,一年期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能达3.0%-5.0%。

其次,信贷的适度收紧会令市场的流动性相对减少,从而提高短期回购、央行票据、商业票据等货币市场投资工具的回报率。而根据以往的经验,新股发行认购期间,许多机构投资者会通过货币市场作短期融资参与认购,这就会引发需求的明显增加而提高货币市场的回报率。近期,随着新股发行的重启和新股的不间断地陆续发行,短期国债回购(91天以内)的收益率明显走高。

根据我们的观察,近期货币市场基金的年化回报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普遍从年初的低于1%的水平上升到2.0%-4.0%,考虑到货币市场基金提供方便程度接近于活期银行存款的每日流动性,货币市场基金近期所取得的比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还明显提高的回报率显得十分吸引人。

因而,对于有短期流动性需求而且不愿意承担风险的机构和私人投资者,直接参与货币市场投资(机构投资者)或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私人投资者),不失为可考虑的明智之选。

猜你喜欢

回报率新股理财产品
哪些电影赔了钱
BIM应用的投资回报率研究
风险投资资本配置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投资回报率的相关性分析
新股破发是价值回归第一步
新股频频破发不正常